江蘇首富24歲兒子,終於小說了一把

來源: 2025-08-08 23:37:4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年僅24歲!江蘇首富之子陳漢倫擬任400億市值公司董事。

小說中的總裁都是20多歲,陳漢倫,終於小說了一把。

爽劇的劇情,沒亂編。

8月5日,*ST鬆發披露,公司董事會擬提前進行換屆選舉。在眾多提名之中,年僅24歲的陳漢倫,將擔任400億市值上市公司董事!

公開資料顯示,陳漢倫出生於2001年,是*ST鬆發實際控製人、恒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之子。2025年,陳建華、範紅衛夫婦蟬聯江蘇首富。

這種“早壓擔子”的接班模式,再次引發輿論對民企代際傳承的關注。

公眾既反感"躺贏",又期待年輕人能打破傳統。

陳漢倫將做出怎樣的選擇?答案,藏在未來的財報中。

1

陳漢倫並非初出茅廬的商業新手。

陳漢倫雖成長於商業世家,卻未在優渥環境中養尊處優。

自幼,他便在父親的安排下接受嚴格的教育,擁有研究生學曆、應用金融碩士學位。

畢業後,陳漢倫沒有直接進入家族企業,而是選擇從基層做起,加入普華永道(新加坡)擔任企業所得稅稅務谘詢顧問。

在普華永道,他參與眾多跨國企業稅務谘詢項目,憑借紮實專業知識和認真態度,為客戶提供精準稅務解決方案。這段經曆不僅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國際稅務管理經驗,更鍛煉了他應對複雜商業問題的能力,讓他在實戰中快速成長。

2024年3月,經過幾年的打磨,陳漢倫回到了國內,一回來就被任命為恒力集團副總裁。

這個任命,意味著他正式踏入了家族企業的核心圈,開始參與到企業的核心運營中。

此後,陳漢倫的身影頻繁出現在恒力集團的各項重要業務中。

在恒力重工與瑞士MSC的戰略合作談判中,他全程參與其中。憑借著對國際市場的深刻理解和紮實的金融知識,他在談判桌上提出了不少關鍵建議,為合作方案的製定提供了有力支持,最終推動雙方成功達成了超10億美元的造船訂單。

2024年12月,在恒力.綠色船舶發展大會上,他作為恒力集團代表出席並致辭,闡述恒力在綠色船舶領域的戰略布局與發展願景,展現出在行業交流中的積極姿態與專業素養。

2025年6月,他又主持恒力重工首艘30.6萬噸VLCC油輪命名儀式。

一次次的亮相,無不彰顯著他對集團業務的深入理解和積極推動的決心,也讓人們看到了他作為年輕一代接班人的潛力。

2

陳漢倫的父親陳建華的創業之路堪稱商業傳奇。

1971年出生的陳建華,出身貧寒。13歲時,因無力承擔學費,他輟學成為建築工地上的一名泥瓦匠。

後來,開了一家廢品回收廠,靠收購紡織廢絲賺得了第一桶金。

1994年,年僅23歲的陳建華與妻子範紅衛以369萬元收購瀕臨破產的吳江化纖織造廠,創立恒力集團。

麵對工廠設備陳舊、員工士氣低落、三角債纏身等困境,他向員工承諾按時發放工資,穩定人心;同時製定“不擔保、不欠債、不進親戚朋友”的經營原則,堅持現款交易,迅速扭轉工廠頹勢。

1995年底,工廠實現盈利1000多萬元,1996年底利潤更是達到2700多萬元。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紡織行業遭受重創,選擇逆流而上開始大量購置先進的噴水織機。在金融危機之後紡織業迎來複蘇,企業進入了快速膨脹期。

2002年,恒力集團投資22億元進軍化纖產業,開始了向上遊延伸的戰略布局。此後,陳建華又帶領恒力集團進入石化行業,進一步完善了從石油到紡織品的完整產業鏈。

經曆多年發展,恒力集團早已蛻變為一家以煉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紡織全產業鏈發展的國際型企業,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PTA工廠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纖維生產基地和織造企業之一,員工人數更是達到了21萬。

2024年,集團的總營收高達8715億元,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第3位。

據今年6月發布的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以801.2億元的持股市值蟬聯江蘇首富,位居總榜第32名。

3

2018年,恒力集團完成對 *ST鬆發的入主,這一資本運作成為集團產業布局重要舉措。*ST鬆發原是廣東潮州一家主營日用陶瓷的上市公司,在行業競爭加劇、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下,業績持續下滑。恒力集團入主後,對其進行戰略規劃與資源整合,為後續業務轉型奠定基礎。

2024年,恒力集團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將旗下船舶製造資產恒力重工100%股權注入*ST鬆發,推動公司主業從日用陶瓷向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港口機械等高端裝備製造轉型。目前,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船舶基地”。

其實,恒力集團早就看中了船舶製造這個行業。2022年,他們就花了21.1億元收購了原STX大連造船廠的資產。收購之後,恒力集團對造船廠進行了全麵的升級改造,優化廠區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引進先進設備,大幅提升了工廠的生產能力,目標就是打造一個“世界一流綠色船舶基地”。

為了讓這個轉型能順利進行,恒力集團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他們從國外引進了最先進的船舶製造設備,還專門從各大船廠挖來了不少技術高手。

不過,*ST鬆發的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過去幾年,公司的業績一直不太理想,持續虧損。

根據公告顯示,2021年至2024年,*ST 鬆發的淨虧損分別為3.22億元、1.71億元、1.17億元、7664.24萬元。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才終於實現了扭虧為盈,預計淨利潤能達到5.8億元到7億元。

之所以要堅定地向船舶製造領域轉型,是因為恒力集團看到了這個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

*ST鬆發在今年5月的交易報告書中就提到,據Clarkson(克拉克森)研究,預計2024至2034年,船舶投資需求總額將達到2.3萬億美元,其中新造船投資需求約1.7萬億美元。這樣巨大的市場空間,無疑充滿了吸引力。

目前,恒力重工已獲得超10億美元造船訂單,計劃年加工鋼材230萬噸,在LNG等雙燃料發動機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產品覆蓋多個船型,服務國內外眾多客戶。

陳漢倫被提名為*ST 鬆發非獨立董事候選人,是恒力集團代際傳承關鍵一步。這一舉動體現家族企業“傳幫帶”模式。而在恒力集團的傳承布局中,與陳漢倫一同受到關注的,還有他的姐姐陳逸婷。

相較於陳漢倫的金融背景,其姐姐陳逸婷的成長更貼近產業一線。

1993年出生陳逸婷,本科學曆,目前擔任恒力集團的副董事長。

2015年,陳逸婷便進入恒力係工作,在恒力旗下旅遊板塊同裏旅遊擔任董事。

2018年,她首次公開露麵,以恒力油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的身份參與公司在新加坡的開業剪彩儀式。此後,開始負責恒力石化在新加坡的國際業務。

今年6月24日,在恒力重工首製VLCC命名儀式上,她以恒力集團副董事長的身份出席,與陳漢倫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其在集團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陳建華和範紅衛夫婦雖一貫低調處理接班人話題,但從陳逸婷和陳漢倫在集團業務中的深度參與不難看出,他們正有條不紊地為恒力集團的未來發展布局。

與其他家族企業不同,恒力的傳承似乎並非簡單的“父傳子”,而是構建了“家族控股+職業經理人治理+資本平台約束”的三重體係。

從恒力集團的相關報道來看,其傳承模式確實體現了這一特點。例如本次陳漢倫擔任公司非獨立董事的同時,董事會還引入了具有跨國公司背景的王孝海、史玉高作為非獨立董事候選人,這種“家族成員+職業經理人”的組合,體現了家族控股與職業經理人治理的結合。

陳建華夫婦通過直接持股保持對集團的控製權,同時通過董事會結構設計,讓子女在實踐中逐步掌握話語權。

值得關注的是恒力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建設。集團引入的多位資深高管中,既有石化行業的技術權威,也有資本市場的運作專家,他們不僅輔佐創始人管理日常運營,更在無形中成為培養接班人的“導師團”。

在恒力重工的團隊中,既有原STX大連造船廠的技術骨幹,也有陳漢倫從新加坡帶回的金融分析師,這種“老帶新”“中洋結合”的人才結構,為權力交接提供了堅實的專業支撐。

陳漢倫被提名為*ST鬆發非獨立董事候選人,隻是恒力集團代際傳承的一個開始。未來,陳逸婷和陳漢倫這對姐弟能否真正接過父輩的接力棒,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引領恒力集團繼續前行,能否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守住這份龐大的家業,甚至創造出更輝煌的業績,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市場在觀望,行業在期待,而時間或許會給出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