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美國造車夢碎,27億甩賣工廠
富士康的造車夢碎了。
2025年8月4日,台灣科技製造巨頭富士康(鴻海精密)宣布,將位於美國俄亥俄州洛茲敦的舊通用汽車工廠出售給一家“現有業務合作夥伴”。
這一工廠富士康已經擁有了三年多,但並未實現任何規模化的電動汽車生產,最終以3.75億美元(約27億元人民幣)將廠房及設備整體轉讓。
而買方,則是一家名為“Crescent Dune LLC”的神秘公司,而該公司僅在12天前剛剛注冊成立。
富士康表示,未來仍將“繼續參與洛茲敦工廠為客戶生產產品”的工作,致力於服務美國汽車行業的客戶與供應商。
盡管富士康並未詳細說明將在該工廠生產哪些產品,但公司聲稱其雲和網絡產品業務表現出“顯著增長”,這或許暗示了未來該工廠的生產方向。
據媒體透露,該工廠或將生產AI相關產品。
造車夢碎
這次被富士康售出的汽車廠房,位於俄亥俄州洛茲敦,曾隸屬於通用汽車。
這裏曾是通用汽車的一座小型汽車裝配廠,2019年GM停產後由電動卡車新銳Lordstown Motors接手運營,不過Lordstown Motors也於2021年破產。
2021年,富士康以2.3億美元從Lordstown Motors手中收購了該廠,希望將其打造成北美電動皮卡的生產基地。
當時,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要將這裏打造為“北美最重要的電動汽車製造和研發中心”。
這座曾年產60萬輛燃油車的巨型工廠,被富士康視為進軍電動車代工的王牌——它擁有全美稀缺的完整汽車產線資質,且位於避開貿易摩擦的“鐵鏽帶”。
收購完成後,富士康還對Lordstown Motors進行了戰略投資,一度在該廠共同生產電動皮卡。
然而,富士康低估了造車的殘酷,其合作名單上的美國電動車企如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倒下。
2023年6月,Lordstown Motors宣告破產,並指控富士康“斷絕其資金來源”,稱富士康“稱是因為富士康的原因摧毀了這項業務”。
隨後,富士康原計劃入駐該工廠的其他幾家電動汽車初創公司也相繼宣告失敗。據報道,聲稱將在俄亥俄工廠生產電動SUV的加州初創公司IndiEV於2023年10月申請破產,當時其銀行存款不到300萬美元。
曾與富士康有代工計劃的瑞典電動車公司Fisker Inc.,則在2024年6月申請破產清算。
至於另一家公司Monarch Tractor,其產量影響十分有限,迄今僅生產了幾百台電動拖拉機,這對百萬產能的工廠如同杯水車薪,而且其是否會繼續在俄亥俄州生產還未可知。
“富士康根本未做好造車準備,”一位參與Lordstown項目的工程師向Automotive News透露,“他們以為複製手機代工模式就能成功,但電動車對供應鏈管理和品控的要求高了幾個量級。”
神秘接盤與戰略急轉
麵對造車業務的接連潰敗和合作夥伴的“指責”,富士康的轉身卻異常迅速。
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文件顯示,富士康以約88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該工廠及土地,並以約2.8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其電動汽車子公司的機器和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買家Crescent Dune LLC的身份同樣成謎,這家公司在交易前12天於特拉華州倉促注冊,富士康僅稱其為“現有業務夥伴”。
對此,富士康發言人馬特·德文(Matt Dewine)拒絕透露更多關於買家的信息。
富士康的一位代表向媒體透露,未來將繼續使用該場地生產符合戰略重點的產品,並準備在必要時迅速擴大汽車業務以滿足客戶需求。官方還表示,出售所得資金將再投資美國市場,以支持公司在當地的業務運營。
據路透社報道,一位直接了解該事項的消息人士透露,俄亥俄州的工廠將支持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建設。該工廠占地麵積超過600萬平方英尺(約55.7萬平方米),是富士康正在休斯頓建設的英偉達GB300人工智能服務器工廠麵積的六倍。不過,該消息人士並未透露更多細節。
另有消息稱,富士康計劃在洛茲敦工廠生產AI服務器。
事實上,富士康早已為英偉達生產數據中心產品,並近日與台灣工業電機製造商東元電機(TECO)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建設數據中心。
可以說,洛茲敦工廠的出售與重組,是富士康從傳統手機組裝商向雲計算、網絡及AI服務器領域轉型的一環。
業內分析認為,富士康正在實現Breakingviews所說的“再造自身”計劃。
路透社評論曾指出,劉揚偉曾雄心勃勃地計劃,到2025年占據全球5%的電動車市場份額。如今,這一目標顯然難以達成,公司的戰略重心已悄然轉向更高附加值的領域。
本次出售洛茲敦工廠,無疑是富士康在美國市場的一次重要戰略調整:一方麵標誌著其電動汽車實驗的終結,另一方麵也為公司在AI、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深化布局提供了資金和資源。
對富士康而言,這是其美國製造的“第二次潰退”。2017年威斯康星州LCD工廠項目,曾被特朗普冠以“世界第八大奇跡”,最終卻縮水為倉庫;如今洛茲敦工廠易主,再次證明:即便是代工之王,也難逃產業劇變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