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居於黃金之後貴金屬的“千年老二”,白銀最近正悄悄“驚豔”所有人。
7月14日,白銀站上39美元/盎司,最高觸及39.116美元/盎司,創下2011年9月以來的新高。如果以漲幅來看,6月以來,倫敦銀現貨累計漲幅已接近19%,期貨白銀今年以來累計上漲約35%,已經超過了黃金的約27%。
這也讓白銀近期的風頭,一度蓋過了高位盤整的黃金。
圖/圖蟲創意
在高盛5月發布的大宗商品展望報告中,白銀被列為“最具增長潛力的貴金屬資產”;另外更有投資專家在今年6月稱白銀是“最大便宜貨”(the greatest bargin),並認為其將很快進入新一輪的上漲周期。
黃金衝高低迷過後,白銀作為貴金屬中的“接棒者”,這輪上漲行情還能持續多久呢?
“接棒”黃金,白銀為什麽漲?
白銀價格本輪上漲,其實是地緣風險與工業屬性共振的結果。
回顧曆史,白銀雖然曾經與黃金一樣擁有一定的貨幣屬性,但其金融屬性不如黃金,因此價格走勢往往跟隨黃金而動。
事實上,白銀價格與黃金價格的走勢密切相關,市場用“金銀比”(金價/銀價)來衡量這種相關性,自1968年開始,金銀比均值為58左右,即1盎司黃金的價格相當於58盎司白銀的價格。
而隨著今年以來地緣風險帶來的避險需求催生出的黃金“史詩級暴漲”,金銀比顯著拉高至2020年8月以來的高位水平,一度超過100。換句話說,金價漲得太快,銀價“來不及”跟上。
西安交通大學客座教授、期貨行業資深人士景川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隨著金價的史詩級暴漲,金銀比長期高位運行,白銀相對黃金被顯著低估。而6月後資金開始做空金銀比,白銀補漲行情啟動,金銀比從100以上回落至90附近,這也給了白銀價格增長空間。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對中國新聞周刊進一步分析,從金融屬性來看,特朗普今年上台後推行的高關稅政策,強化了全球對未來通脹的預期,促使大量抗通脹資金湧入黃金和白銀市場;同時,政治、軍事、經濟領域的接連衝突,也對白銀的上漲趨勢形成支撐。
地緣風險之外,工業屬性對白銀價格的助推力更甚。招商期貨研報分析指出,白銀的工業需求占其總需求的60%,剩下的40%為金融投資需求。
作為貴金屬,白銀占據了工業領域特別是電子電氣工業需求的重要地位。其中,光伏產業的需求約占總需求的16.8%。同時,在新能源汽車、5G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白銀作為關鍵電子材料,其需求也在持續增長。正是這種工業需求的支撐,為其價格提供了充足的上行空間。
“從產業角度而言,過去幾年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白銀需求形成了曆史性推動。此外,人工智能等新產業為囤積原料,大量采取套期保值、遠期鎖定白銀庫存及價格等行為,從產業平衡表角度進一步強化了對白銀的需求趨勢。”王紅英進一步指出。
體現在數據上,世界白銀協會發布的《2025全球白銀調查》顯示,2024年全球白銀總供應量10.15億盎司,其中一次礦山生產供應量占比超過80%;反觀需求端,2024年全球白銀總需求量11.64億盎司,其中工業需求占比58.5%,對應需求量6.81億盎司,主要集中在光伏、釺焊合金和焊料等領域。
作為黃金“平替”,白銀的消費動能也得到一定激發。相關報道顯示,今年以來隨著白銀價格持續攀升,白銀投資類產品正迎來新一輪消費熱潮。有數據顯示,部分珠寶市場投資銀條、銀元寶等產品銷量同比激增40%以上。
花旗分析師認為,白銀價格上漲並非僅僅是對黃金的追趕性交易,更多反映了白銀強勁的基本麵:“我們預計白銀供應將因連續數年的供應缺口、持有者需要更高價格才願意出售,以及強勁的投資需求而趨緊。”
誰在靠白銀賺錢?
當然,由於白銀作為投資產品的特殊性,投資需求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白銀具備金融、工業和投機三重屬性,不同屬性主導時,銀價與金銀比的表現存在差異。其強調“由於白銀市值較小、持倉集中,具備高價格彈性的特征,短期投機需求也可能推動價格上漲”。
而透視白銀背後的投資資金,同樣“暗流湧動”。
截至7月14日,全球最大的白銀ETF——SLV最新的持倉量為14966.24噸,相比前一日增加207.72噸,已經創出今年的最高點。
景川介紹,資金麵來看,全球白銀ETF和期貨市場多頭資金顯著流入,2025年上半年白銀ETF淨流入量達9500萬盎司,超過2024年全年總量,推動全球ETF持有量升至11.3億盎司的曆史高位。
“6月COMEX白銀期貨多頭持倉快速上升,反映市場對白銀看漲預期強烈。市場情緒與價格形成共振,白銀突破震蕩區間後,資金從黃金轉向白銀,形成‘補漲+逼空’行情。”景川分析。
世界白銀協會的報告亦指出:2025年上半年白銀ETF投資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數,這種飆升反映出越來越看漲的價格預期。
當然,靠白銀暴漲賺錢的不隻是市場投資者,白銀熱也帶火了一眾相關上市公司。
目前上市公司中,白銀產量相對較高的企業包括興業銀錫、豫光金鉛、湖南白銀、紫金礦業等多家公司。在金銀等貴金屬價格普漲的背景下,相關礦企也業績爆發,股價也隨之高漲。
以白銀“大戶”興業銀錫為例,其白銀保有儲量位列亞洲第一。隨著白銀價格創下14年新高,公司市值在7月14日進一步攀升至325億元,近三個月以來公司股價累計漲幅已經接近65%,持續刷新曆史新高。
支撐起市值預期的,正是銀價暴漲帶來的業績爆發。興業銀錫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49億元,同比、環比分別增長50.37%、18%。
銀價暴漲也直接“引爆”了湖南白銀。7月11日、14日,湖南白銀連續兩個漲停板。湖南白銀的業績同樣大漲,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8.9億元,同比上升19.01%;歸母淨利潤2798.32萬元,同比上升494.88%。
銀的“牛市”,還能有多久?
那麽,年內漲幅一度超35%的白銀,還能上車嗎?
不少機構表達出了看漲態度。花旗將白銀三個月目標價從38美元上調至40美元,六至十二個月目標價提升至43美元。其在研報中表示:“預計白銀供應將在連續數年出現供應缺口的背景下進一步收緊。”
誠然,銀價未來走向的核心邏輯,仍然在於供求關係與金融屬性。
王紅英指出,從供求產業角度,在綠色低碳環保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光伏等產業的發展是未來全球主要產業的發展趨勢,這使得對白銀的需求呈結構性看漲;從金融投資屬性角度看,一方麵,全球範圍內未來降息被認為是大概率事件,美元貶值以及地緣政治、軍事衝突,都對白銀投資環境起到了助推作用。
基於此,王紅英判斷,白銀價格上漲是長期甚至超長期的走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色金屬行業受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等因素影響較大,價格波動頻繁。盡管2024年以來白銀價格強勢上漲,但短期內價格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
比如湖南白銀就在財報中提示風險稱,雖然公司加強了存貨管理,進行“兩金”壓降工作,但存貨仍麵臨跌價風險。若市場價格下跌或產品滯銷,存貨可變現淨值可能低於賬麵價值,導致公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影響利潤。
更何況,影響白銀價格走向的供求關係與金融屬性也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對於白銀價格變化,景川提示稱,在金銀比修複後的回調過程中,若金銀比回歸至80附近的曆史均值,白銀的漲幅可能會有所放緩。
“工業需求的波動也不容忽視,一旦光伏等下遊行業的需求不及預期,銀價可能會受到壓製;此外,美聯儲政策的反複同樣是關鍵變量,若降息預期落空或者美元出現反彈,都可能引發銀價調整。”景川補充。
在波動性較大的環境下,按照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做適合自己的投資計劃至關重要。
王紅英提示,不建議投資者過度追高,尤其在目前短期漲勢猛烈的背景下,不要選擇期貨、期權等帶杠杆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