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預言黃金暴漲的人,今日突然發聲

Nomi Prins:是一位知名記者、作家和演說家,曾擔任高盛董事總經理。她曾準確預測金價將飆升至3000美元以上,美元將出現小幅崩盤。

以下是她本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內容(根據錄音整理):

黃金在4月達到3500美元之後,在該水平附近盤整,是非常積極的信號。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上個月的調查——全球大約95%的央行表示將會繼續增持黃金(這本來也是業內共識,但這項調查算是正式確認了),而這些買盤也必須以當前價格入場。這也是為什麽我認為這次盤整是買入機會。

我們一直關注的一個現象是,某些被視為中立國家的金庫(就黃金存儲的中立性而言),例如新加坡和迪拜,已經在某些方麵超越了瑞士,成為越來越多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大型家族辦公室儲存黃金的新選擇。從供需角度看,當越來越多的黃金被儲藏並退出流通時,勢必會形成支撐,甚至推升價格。而這一趨勢仍在延續。

白銀也終於“醒了”。過去它總是被當作黃金的“背景板”,作為一種避險、抗美元貶值、儲值的工具而存在。但現在,它的工業屬性開始真正“活躍”起來了,打破了“全球經濟放緩”的迷霧。

這是否意味著沒人會再用白銀?當然不是。事實上,現在很多長期白銀項目正在被批準推進,而這些項目所需的白銀遠遠超過市場供應。2025年將是白銀供應首次出現超過2億盎司的缺口。這將推動價格上漲,因為無論是中國、印度用於太陽能產業,還是美國的工業布局,都離不開白銀。他們需要的白銀,市場上已經不夠了。

我們認為:金價將漲到4000美元(我年初就說過),明年可能達到5000美元。再往後,說不定是“天花板”在哪裏都不知道了。白銀方麵,今年有望漲到50~60美元,明年可能衝擊70甚至80美元。在未來兩年內,我甚至相信銀價可能達到150美元,原因很簡單:真正能夠產出高質量白銀的礦,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投產,而那些“有問題的地區”又無法及時釋放產能。

最後談談銅。我們現在終於看到銅價趨於平衡,尤其是你提到的倫敦金屬交易所自3月以來實物銅庫存已經減少了60%。

買家是誰?主要是中國。他們在“重新布線”全國電網,這個過程早已開始。他們也很清楚市場走向,比如上周美國白宮宣布“對銅加征最高50%關稅”的計劃,我們認為中方很可能早有預感,雖然我無法證實,但時間點確實很巧。這項加稅計劃一宣布,市場上對實物銅的搶購就進一步加劇了。

再補充一點:現在美國政府還啟動了對銅的“232條款調查”——這是冷戰時期肯尼迪總統設立的貿易安全條款,允許調查某種商品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關鍵影響。此前這項條款主要用於鈾、其他金屬等,但銅的這次是首次。如果銅被認定為“戰略性防禦礦產”,其供需格局將被進一步扭緊。

這意味著什麽?在那些能穩定開采並快速運出的國家,銅礦企業將會受益匪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