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大佬跑路英國自曝六次爆雷史,稱“這行業離監獄最近”

來源: 2025-05-08 19:03:2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投資理財這個行業是離監獄最近的一個行業,這是一個失敗就成騙子的行業。我承認是我的經營失敗傷害到大家,但我不承認我在詐騙,因為我才是整個投資失敗最大的受害者,虧損最多最大的那個人。”

2025年4月中旬,在敗光20億後,廣東省金鑰匙控股集團董事長林春浩(以下簡稱“金鑰匙集團”)突然在公司群發布了一封公開信,高調承認已跑路至英國,並聲稱“沒帶走一分錢”。信中,他堅稱“經營失敗非詐騙”,並誓言“未來償還債務”,其言行被網友嘲諷為“賈躍亭翻版”。

消息曝光後,深圳、中山等地辦公地人去樓空,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已立案調查,數千投資者血本無歸。“130萬打了水漂,大家都虧了多少?”“我200萬”“30萬”“100萬”“448萬”……隨著事件的發酵,各路投資者紛紛在網絡上寫下自己投入的金額。一位普通投資者悲歎:“三年理財,我隻是個普通人,我再也不相信金融了。” 一位知情人告訴鳳凰網財經,他了解到的受害者最多有投入650萬的,目前事件沒什麽進展,大部分投資者認栽了。受害者基本都在廣東,很多投資者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一位廣州投資人透露,其母通過親戚介紹投入70萬元,僅兩個月後平台爆雷。這個由“熟人推薦+高收益陷阱”編織的賺錢騙局徹底崩盤了,隻留下深圳福田、廣州天河、珠海橫琴、中山小欖等多地的投資者手中的《市政項目投資合同》,如今也變成了廢紙一張。

01潮商光環下華強北的“骨灰級玩家”

廣東潮汕,這個魅力與神秘並存的地方,曾走出馬化騰、李嘉誠、黃光裕等一批首富,他們的影響力遍及東南亞,甚至延伸至歐洲,掌握著重要的經濟命脈。林春浩,正是廣東潮汕人。

在林春浩身上有著精密的身份矩陣:政協委員、海歸精英、金融博士、80後創二代、深圳市潮汕青年商會常務副會長、英國普利茅斯大學雙碩士……這些頭銜被印在每一份宣傳冊上,構成令人目眩的信任背書。據一位見過林春浩的潮聯商會成員向鳳凰網財經透露,林春浩為人謙虛,沒什麽架子,看不出來是會跑路的人。

1986年,當林春浩的父輩帶著潮汕商人特有的闖勁來到深圳時,華強北的電子元器件市場還是一片荒蕪。這對父子或許未曾想到,他們用三十年搭建的商業帝國,會在2025年的春天以董事長林春浩群發“跑路英國”的公開信畫上荒誕句點。

(林春浩接受媒體采訪)

林春浩的家族故事始於華強北的“一米櫃台”。上世紀80年代,林家通過代理歐美電子元器件,在深圳電子行業率先崛起,巔峰時期手握400多個品牌代理權,甚至壟斷多個IC芯片的亞洲獨家授權。2000年購入華強北半棟地標建築的豪舉,讓林家成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傳奇。

留學歸來的林春浩卻對傳統實業失去興趣。2014年接手家族企業後,成立了金鑰匙集團。他大刀闊斧轉型,將金鑰匙集團重新定義為“金融+互聯網+實體”的跨界巨輪,希望將金鑰匙打造成集實業、金融、互聯網科技、文化傳媒四大產業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國際集團。

在公開的媒體專訪中,他總愛展示辦公室裏的床鋪與淋浴間,講述自己淩晨三點仍在工作的“拚命三郎”形象。這種潮商特有的拚搏精神,配合著“管理20億政府基金”“參建8000公裏路橋”的宣傳,讓金鑰匙迅速披上“國企背景”的幻象。而過去他標榜的“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善”的高標準,此刻看來已是諷刺。

02 高息誘惑下的中老年“財商陷阱”

自2020年起,林春浩與另一高管劉奎軍便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以“財經評論員”身份解讀經濟股市,為其集團形象背書。同年,金鑰匙成立商學研究中心,開始大力推廣財富管理課程,並通過網絡課程將業務拓展至全國乃至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海外。在金鑰匙的總部所在的深圳以及中山石岐區等地,金鑰匙幾乎無人不曉,多年來一直兜售高息理財產品,吸引了大量中老年投資者。

金鑰匙慣用的套路是以“年化6%-9%市政工程項目”為誘餌,並謊稱公司是“國有企業”,通過親友推薦、理財課程等渠道吸收資金。據知情人士向鳳凰網財經透露,年化利率會根據投入金額的多少而有所調整。

有投資者與深圳市海泊鑫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廣東省金鑰匙集團下屬企業)簽訂投資合同,將數百萬資金投入基金,購買該“市政工程”的債券。許多投資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在親友推薦或被高額回報吸引後,紛紛加入。

根據界麵新聞報道,《市政工程債權九號產品推介文件》顯示,海泊鑫是“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旗下,是一家專門服務於省級政府大基建項目的國有企業”。市政工程債權九號項目主要專注於山東省青島市地鐵15號線的開發建設,並進行“募、投、管、退”全流程監督管控。然而,律師指出,從投資合同內容看,這個所謂的投資產品與常見的非法“定向融資計劃”並無差異。

為了增強投資者信心,金鑰匙集團精心營造了繁榮的景象。2023年5月,集團在中山市小欖鎮舉辦了盛大的25周年慶典,林春浩在會上通報了2022年“輝煌”的業績:交易額37.29億,利潤12.32億,利潤率高達33.03%,並聲稱其市政工程、港美股IPO等多項投資業務均實現盈利。

就在林春浩跑路的上月,他還曾對員工稱公司業績又創下了新高,並將在4月發放豐厚的獎金。與此同時,員工們仍在向投資者兜售各種高收益項目,並許諾若當月簽約,可多拿一個點的利息。然而,真相是:所謂政府基金實為虛構,資金實則流向P2P、虛擬貨幣、股市等高風險領域。

當林春浩在2025年4月的公開信中承認“精準踩中每個時代大坑”時,他宣稱募集的13.4億元投資款已消耗殆盡,而他本人也虧損7.15億元,此刻已抵達英國。這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金融圈引起軒然大波。

針對此事,一位常年關注民商事訴訟及仲裁、刑事辯護的律師對鳳凰網財經表示,金鑰匙或涉嫌非法集資。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指未經相關部門批準,向不特定對象集資,並承諾保本付息,即構成此罪。金鑰匙通過虛假項目吸收13.4億資金,已遠超“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

對於廣大投資者,上述律師建議:“一定要查看金融牌照,收益率超過6%就要提高警惕,利用工具查詢股權關係,警惕那些‘掛靠’的假國企,警惕‘熟人推薦’,也要保存證據,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警,報案越早,資金追回的概率就越高。”

愛企查顯示,金鑰匙所投資的深圳市興欣怡貿易有限公司股權已被凍結,且該公司今年1月成為被執行人。金鑰匙所投資的深圳市前海金鑰匙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則有清算組信息。

03 曾經的“鬼才”投資人也虧麻了

逃往英國的林春浩,在其告別信中仍堅持“非詐騙論”,聲稱自己虧損7億卻“未帶走一分錢”。然而,細究之下,疑點重重。早在2022年,他已成為英國華人房地產協會副會長,該組織專為中國富豪海外置業鋪路,這一關聯或為此次“跑路”埋下了伏筆,也暴露出潮商群體中“資產轉移”的隱秘路徑。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他獲得的“中國誠信企業家”證書的有效期,恰好截至2025年3月23日——跑路前的最後一個月。

林春浩也算投資界的“鬼才”。他在公開信中複盤,稱其十數年業務經曆了六次重大失敗:放貸業務壞賬、P2P 清退、移動支付清退、股票投資虧損、房地產爆雷,以及虛擬貨幣投資失利。具體而言,其供應鏈金融業務曾收購大量恒大等公司的商業票據,隨著這些企業爆雷而無法兌付;另一次偶然接觸虛擬貨幣業務,投入巨資組建交易團隊,結果幾乎全盤虧損。

林春浩聲稱:“這6次大的失敗虧損,加上日常經營中的員工工資、客戶利息、房租水電等費用,我承受的成本越來越高。我不斷投入自己的資金去維持公司發展,但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下,我自己也是投多少虧多少,導致我自己的家底也全部虧光。”據他講述,十餘年的經營總費用(含客戶利息、員工工資、日常開支等)約為17.12億元,另有約20%的未記錄費用,實際總額高達20.54億元。他稱,“其實募資的錢已經被消耗光了,主要用在了員工工資、客戶利息和填補業務壞賬。”

從華強北的電子梟雄到金融騙局的操盤手,林春浩的墜落撕開了潮商群體的複雜麵相。他們既有“敢為天下先”的開拓基因,也暗藏過度冒險的賭性,擅長利用宗族紐帶構建商業網絡擴大商業版圖。當“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的投資金句變成吸引話術,當“慈善公益”淪為信用包裝,這場崩塌不僅是個體野心的潰敗,更是對投資者教育的沉重拷問。

如今,深圳中洲灣總部緊閉的大門上,“金鑰匙”的標識尚未摘下;而在泰晤士河畔的某個公寓裏,那個曾宣稱“睡在辦公室”的董事長,或許正用另一種方式,詮釋著潮汕商人“闖世界”的另類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