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急了的五糧液,要出第九代了?
知名作家、“酒鬼”馮唐曾給出一個等式:
人生=500瓶五糧液。*
本意是形容人生苦短,最多喝500瓶五糧液之後就“塵歸塵,土歸土”。
有趣的是,中國白酒茫茫多,用五糧液作為中國人生命的計量單位,這是茅台都不曾有過的待遇,你能從中看出馮唐對五糧液的獨特情感。而與馮唐有類似情感的中國人,不在少數。
對他們來說,五糧液是“白月光”。隻是白月光最近,有些蒙塵了。
4月26日晚間,五糧液2024年財報發布,實現營收891.75億,歸母淨利318.53億,同比分別增長7.09%和5.44%。連續保持了8年雙位數增長的五糧液,增速回落至個位數。
股價更是從2022年227.28元的相對高點,一路下滑至130元左右。
濃香龍頭的表現,讓不少投資者“炮轟”其舵手曾從欽“過於保守”,甚至有人痛心疾首地表示:
“五糧液,好像進入了曆史的垃圾時間”。
但這可能是對五糧液最大的誤讀。要知道,2025年是曾從欽千億目標的決勝之年,按照2024年業績,這意味著五糧液2025年至少要跑出13%的業績增速。
這不是一般的難。在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茅台的增速也才15.7%,而白酒渠道壓貨的空間也所剩無幾。
所以,當下的平和,其實醞釀著五糧液的大猛藥——
第九代五糧液,可能要來了。
對五糧液這樣擁有廣泛市場基礎的高端名酒而言,迭代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輕易祭出的“底牌”。
“非迭不可”的理由是什麽?
原因之一,是第八代五糧液的生命周期,正在走入末段。
高端白酒大單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渠道利潤,行業競爭等要素導致產品往往會經曆快速擴張、增速放緩的階段。
每個階段有其特點。例如成熟期的白酒較難實現量價平衡,渠道利潤變薄,此時需要金融屬性予以賦能,延長生命周期。
而在中國高端白酒的陣營裏,隻有醬香白酒具備“越陳越香”的理論依據,而在醬香陣營中,又隻有占據“國酒”之名的茅台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價值,因此擁有真正的金融屬性。這是飛天茅台超長生命周期的重要支撐。
第八代“普五”當前處於哪個階段?
一個事件可以幫助我們判斷。2024年1月30日,五糧液緊跟茅台步伐,宣布從2月5日起,“普五”出廠價從969元上調至1019元。
50元的增幅很快掀起軒然大波。界麵新聞曾報道過酒類網絡零售平台1919董事長,同時也是作為五糧液重要經銷商的楊陵江親自下場,在朋友圈發文怒斥,稱最近幾年很多酒廠拚命向經銷商壓庫存,使後者壓力山大,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量價難以平衡,渠道利潤微薄,第八代普五具備成熟期的一切特點。早在2021年,光大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就已表示,八代五糧液已步入成熟期。
而成熟期之後,就是衰退期。對一個金融屬性較弱的大單品而言,這是致命的。
延長生命周期的方法多種多樣,除了更新迭代這種“大手術”,還可圍繞成熟單品,打造一個大單品群,其核心目的在於滿足細分場景需求,鎖定更多消費人群,進而延長生命周期。
在這方麵,普五已經十分成熟,其既有多個度數,又打造了生肖酒、文創藝術酒等品種。
甚至在此之外,五糧液還在試圖觸達更年輕的消費客群:
2024年上半年,五糧液在寧波開了一家文化體驗店,推出以五糧液為基底的雞尾酒;
跨界聯手永璞,推出特調咖啡,頗有複刻“醬香拿鐵”的意味;
入駐小紅書試水社交電商,發起創意Vlog及表情包設計大賽;
冠名湖南衛視《中餐廳》,觸達年輕女性和海外消費者。
......
但從2024年業績增速來看,這一方式效果有限。
增長有限的根本原因,在於“保守增長”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這是“非迭不可”的第二重原因。
所謂保守增長,指的是優化產品結構,其策略既包括前述組建大單品群,也包括精簡SKU,重塑品牌價值。
曾幾何時,五糧液憑借OEM模式登上酒王之位,但代價是對品牌價值造成了嚴重侵蝕。要知道2017年前任董事長李曙光剛空降之際,五糧液的毛利率隻有76.70%,不說與茅台的91.31%比,與山西汾酒的67.34%比,也並未拉開明顯差距。
2022年,五糧液的酒類產品毛利率曾經曆一次大幅增長,其直接動因,是前任董事長李曙光和曾從欽實行的係列酒改革卓有成效,到了2022年初,五糧液共清退189個品牌和2260款產品,毛利率提升至81.88%。
這足以說明五糧液的產品結構已趨於穩定,但同時也意味著“修剪枝葉”的空間已經不大了。五糧液想以此獲得增長,效果已經不明顯了。
2022年之後的毛利率走勢能夠說明這一點,毛利率增長幾乎停滯,2022-2024年的三年裏,年複合增長率隻有0.13%。
想要再進一步,五糧液需要提升產品本身的價值。
如何提升?
答案藏在五糧液的曆史裏。盡管曾從欽在數個場合常提“穩健”二字,但其實迭代才是五糧液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2019年,五糧液的毛利率有過一次大幅提升,從77.59%漲至79.75%,直接動因是前任董事長李曙光更新了核心大單品“普五”,第八代“普五”正式亮相,提價100元,直接拉動毛利率提升。
盡管名酒大單品迭代如今已經是行業通用做法,洋河海之藍前不久剛完成迭代,汾酒青花20也更新了包裝,本質上是以此延長產品生命周期,提升競爭力。
但五糧液,仍是把迭代玩得最明白的那個。
從1932年第一代五糧液誕生至今,五糧液已經迭代7次,留下了無數經典包裝和造型。但更重要的,是每次迭代,五糧液的產品價值幾乎都能得飛躍式的提升。
比如從1985年開始,時任董事長王國春在三年內迭代了兩次產品。分別是1989年推出的第五代“鋁蓋長城”和1992年的第六代多棱瓶包裝,兩次提價的結果,就是當眾多名酒價格徘徊在十多元時,五糧液的價格就已經超過百元,超過瀘州老窖和汾酒,為與茅台的最終決戰打下了基礎。
用迭代完成提價,從而拉升毛利率,進而實現業績增長,五糧液對這一套已經十分熟練。
但為何要現在迭?
第三重原因,是曾從欽正麵臨巨大的業績壓力。
前文說過,曾從欽要完成2025年末的千億目標,至少要跑出13%的業績增速,而他的衝刺機會,隻剩下了中秋、國慶和元旦這些旺季。
時間緊任務重,要想搏一把,隻能嚐試另辟蹊徑。
更何況,有曆史的成功經驗在前,曾從欽要想迭代,並非毫無參考。
但走通迭代之路的關鍵前提,是新產品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這對本就具備廣泛市場基礎的五糧液來說並不難,難的是市場能認可其提升後的價格。
事實上,五糧液似乎已經著手在準備“第九代”五糧液的登場了。
新產品依然要經曆四個階段的生命周期,而對一款強調稀缺性的高端白酒而言,導入期最重要的,是要卡位高價,塑造品牌形象。
注意,這不僅要求第九代本身定價要高,作為前輩的第八代價格也不能太“拉胯”,否則也會對第九代的價格造成壓力,其底層邏輯與二手房價格太低,會對新房價格施壓相似。
而第八代正在經曆十分嚴重的價格倒掛,環球網曾報道稱線下專營店650-700元就能拿到普五,低於出廠價近269-319元不等。
五糧液的策略,是在今年伊始選擇停供,彼時一度讓各路分析人士摸不著頭腦,畢竟春節傳統旺季停供,盡管批價有所回升,庫存周期也相應縮短,但頗有幾分自殺式營銷的感覺。
但如果順著推出“第九代”五糧液的思路往下看,如果第八代價格能穩定,則能為第九代的出場鋪好路子,如果不能,也能加快舊產品消耗,為新產品“清場”,似乎就順理成章了。
而在2024年,五糧液也完成了數輪技改:
比如生態釀酒二期項目逐步投窖生產;
製曲車間擴能項目1條生產線開始帶料試生產;
勾儲酒庫項目逐庫投入使用。
......
技改通常意味著更好的酒質和更穩定的產能,對五糧液來說,這同樣可能是在為迭代鋪路架橋。
迭代核心大單品,誠然存在巨大風險。當前五糧液的諸多問題,比如對大商製依賴明顯,直銷渠道仍不完善等依然尚未解決,再加上曾本人並非酒業科班出身,也常為投資者“詬病”。
但事實上,為五糧液奠基的王國春,為五糧液改革的李曙光,也都是“門外漢”。
專業與否,不是酒企經營的決定因素。舵手們持之以恒的創新精神和敢於決斷的魄力,才是五糧液穿越漫長周期的根基。
表麵上看,曾從欽摸了副爛牌——低端品牌已經裁剪得差不多,優化現有結構很難再為五糧液帶來增長,他隻能向前,但在行業深度周期,向前的危險係數不是一般的高。
但換個角度來看,五糧液的品牌價值從未恢複到現在這個高度,產品結構從未像現在這麽清晰,“大國濃香,和美五糧”的slogan,也從未如此深入人心——曾從欽擁有的,也許是曆任董事長都不曾有過的最好的基本麵。
穩健從來隻是過程和手段,對當過老大的濃香龍頭來說,跟隨者從來不應是五糧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