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600億,誰在穿安踏李寧?

來源: 2025-04-08 01:01:52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01、一年狂攬1600億元

每逢財報披露季,無論是餐飲、酒水,還是電商、酒旅行業,難免都有些“一上一下”的分化劇情。運動鞋服領域的玩家則不然,拿的是清一色的“增長”劇本。

近日,隨著李寧最後一個交出成績單,港股上市的四家本土運動鞋服品牌——安踏、李寧、特步、361度,已經悉數披露完2024年的業績,營收無一例外,均取得正增長。

具體來看,2024年,安踏仍然穩坐本土行業龍頭的寶座,營收同比增長13.6%至708.26億元。要是算上旗下的亞瑪芬體育,安踏係的總營收達到1085.8億元,成為繼耐克、阿迪達斯之後,全球第三個營收破千億元的體育用品集團。

安踏之外,其他三家的成績也頗為亮眼:排名第二的李寧,營收同比增長3.9%至286.76億元;老三特步,營收同比增長6.5%至135.77億元;老四361度,營收增速最快,為19.6%,年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0.7億元。

算下來,2024年,消費者花在安踏係、李寧、特步、361度四家身上的錢,達到1609億元,比上一年多賣了177億元,同比增速超12%,遠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

運動鞋服屬於高景氣賽道,尤其近兩年,總是在消費圈走出獨立行情。行業增長的背後,不外乎老生常談的三個邏輯。

首先,運動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2024年適逢體育賽事大年,各家順勢,一方麵砸錢在重大賽事中露出,以此增強專業形象;另一方麵產品、營銷、社群活動多管齊下,因此吃到了不同程度的紅利。

其次,隨著運動鞋服從單純的功能性,朝著運動休閑方向發展,安踏、李寧們通過場景延伸,搶走了一部分休閑品類的市場,也打開了各自的增量空間。

最後,則是各行各業普遍存在的“二八法則”。華源證券此前在研報中指出,在運動鞋服領域,隨著國產品牌強勢崛起,市場份額正在向頭部集中。即便是安踏、李寧、特步、361度這四家本身,也順應這一趨勢。2024年,安踏的營收已經超過其他三家的營收總和。

細看這四家,除了順應行業大勢,也有各自差異化的增長邏輯。

其中,安踏增長靠的是多品牌矩陣。2024年,FILA增速放緩,同比增速從上年同期的16.6%降至6.1%,但因為其他兩大板塊——安踏主品牌、包括可隆和迪桑特在內的“所有其他品牌”,相對給力,同比增速分別為10.6%和53.7%,還是把集團整體營收增速拉到了13.6%。

沒有品牌能永遠增長,但多做幾手準備,抗風險能力相對更強。回看安踏過往的發展,一直嚐到了“多手準備”的甜頭。早些年,安踏主品牌增速放緩,FILA一直扮演增長引擎的角色。如今FILA增速放緩,安踏主品牌緩過神來,可隆、迪桑特成功冒頭,又接過了增長引擎的接力棒。

李寧的增長更多靠的是產品、渠道的全方位努力。比如渠道端,其電商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0.3%,主要得益於線上渠道的深度開發;產品端,隨著公司不斷豐富產品結構,跑步產品流水同比增長25%。

特步靠的是聚焦。2024年,特步在集團層麵有兩個大動作,一是完成對索康尼、邁樂兩個品牌的收購;二是徹底剝離蓋世威、帕拉丁兩個品牌。無論是收購還是剝離,都是為了更好地聚焦“跑步”。特步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在財報中表示,自剝離相關業務後,特步專注於推動增長和優化運營的戰略轉型,將戰略調整至聚焦跑步,並有效分配資源。

361度營收增速位居四家之首,主要靠的是性價比路線。拆解其營收可以看到,公司增長主要因為產品賣得更多,而非大幅漲價。比如成人鞋類產品,2024年比2023年多賣出583萬雙,平均批發售價僅從123.6元/雙微漲至125.3元/雙。

02、跑鞋增速更快

除了營收都在增長,細數起來,四家財報裏透露的共性還有很多。比如電商業務都取得了不同程度增長;又比如,鞋類尤其是跑鞋增勢都不錯。

不管是不是跑步愛好者,不少人都能清楚感知到,跑步這項運動近些年越來越熱。在小紅書上,討論“跑步一個月臉部變化大”的筆記,超過130萬篇;在抖音上,關於“跑步”的話題熱度持續上漲,尤其是跑鞋推薦和測評相關內容。中國田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累計舉辦的各級各類路跑賽事多達749場,總規模達704.86萬人次,同比增長100萬人次。

原因一方麵在於,相較於其他運動,跑步的門檻相對較低,適用場景更廣,這意味著大眾的參與度能更廣;另一方麵,無論是品牌方出於“秀肌肉”的考量,還是地方寄希望於賽事帶動經濟效益,馬拉鬆賽事近些年全麵開花,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跑步熱。畢竟,想要順利完賽,免不了日常訓練。

隨著跑步滲透率逐漸提升,運動品牌也跟著受益。比如2024年,李寧的跑步品類流水同比大幅增長25%,三大核心IP跑鞋——赤兔、超輕、飛電,累計賣出1060萬雙。特步旗下定位中高端的索康尼,全年流水同比增長超60%。

在跑鞋高增長的帶動下,2024年,四家企業的鞋類產品都取得了不錯的營收。其中,安踏、李寧、特步、361度的鞋類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15.3%、6.8%、15.9%和22.1%,均高於公司整體營收增速,且鞋類產品占總營收的比例都有所增加。

跑步熱潮之下,國產品牌能吃到相應的蛋糕,自然是有真本事。

以2024年北京馬拉鬆為窗口,悅跑圈的統計數據顯示,3小時內跑完全程的跑者裏,國產運動品牌的穿著率進一步提升至53%。2年前,該項數據僅為15.1%,再之前更少。

國產品牌跑鞋異軍突起,似乎是最近幾年的事,但各家的布局早就開始了。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19年,以李寧、特步為代表的國貨運動品牌,在跑鞋上突破技術瓶頸。比如李寧在2019年發布“李寧?”輕彈科技平台,特步2018年建成世界級跑步科學實驗室,次年推出160X初代,361度也在同年把國際線技術引入國內產品開發。

以技術突破為契機,接下來,各家品牌一方麵持續迭代技術,推出頂級跑鞋以樹立專業形象、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麵持續開發大眾跑鞋,滿足消費者對多元化、性價比的需求。雙管齊下,國產品牌在中國跑步市場的份額顯著提升。

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跑步市場,也因而成為國內外品牌的必爭之地。2024年第七屆進博會上,耐克、彪馬、斯凱奇等品牌不約而同圍繞鞋類做起了文章。展示台之外,各家也相繼推出新的跑步係列或產品,試圖通過科技和營銷卷土重來。

競爭之下,2024年,國產品牌為了守住並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增加產品寬度,推出更具性價比的產品,比如安踏推出的PG7跑鞋售價399元,上市三個月銷量突破100萬雙;另一方麵,各家也努力在產品力上下功夫,以此打開更高的價格空間,比如李寧推出的飛電5Ultra要做競速跑鞋裏的“六邊形戰士”,輕量化、回彈性均有所提升,售價2299元。

03、爭奪童裝蛋糕

鞋類之外,童裝是各家“激戰”的另一個戰場。隻不過,不同於前者有各個維度的數據可循,童裝更像是一個隱秘的戰場。

從時間上看,中國童裝市場的起步相對較晚。目前市占率最大的童裝品牌巴拉巴拉(森馬集團旗下)創建於2002年。安踏、361度、李寧、特步分別於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進入童裝領域。當時的大背景是,整個運動鞋服領域麵臨投資過剩、競爭白熱化的局麵,急需找到新的增長點。

發展至今,童裝依舊是一個龐大且分散的市場。歐睿谘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童裝行業CR5(行業內排名前五的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從7.8%增長至13.2%,仍低於日本的22.50%以及美國的35.40%。近兩年,隨著各家相繼發力,行業集中度在逐步提升,運動品牌的兒童業務也整體向好。

2023年12月,安踏多位高層在不同場合透露,安踏兒童流水突破100億元,成為國內首個百億運動童裝品牌。2024年財報裏,安踏並未披露兒童業務的具體營收,但表示,其正在“鞏固在兒童運動服飾領域的領先地位”。

李寧在財報裏介紹了兒童業務在產品、渠道、運營、營銷端的動作,表示要“把李寧YOUNG打造成中國兒童及青少年運動的首選品牌”;特步稱,其兒童業務“快速增長,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兩者同樣未透露具體營收數據。361度則直接披露:2024年,其兒童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5%至23.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達到23.2%。

天貓新生活研究所的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運動童裝銷量一直保持較快增速,甚至個別運動品牌的童裝銷量增速超過主品牌。

運動品牌做童裝生意,有先天優勢。從宏觀上看,無論是三胎、“雙減”政策,還是校園體育教育政策的不斷出台,都意味著運動童裝市場還有不少增量空間。最讓各路玩家動心的說法莫過於:不經常運動的成年人,穿出了耐克、阿迪達斯、安踏等千億品牌,每天都在運動的兒童,按理說同樣能穿出營收可觀的頭部玩家。

從具體的購買決策行為看,童裝是一個消費決策者和實際體驗者分離的品類。通常是,父母給孩子買鞋服,不少人會把自己的偏好投射其中。從這個角度看,安踏、李寧們因為有各自的主品牌,還有專業背書,更能被父母們信任和選擇。

在此基礎上,四家國產運動鞋服品牌爭搶童裝蛋糕,也用上了各自一貫的打法。

比如安踏把多品牌矩陣的打法複製到了童裝領域。2024年,安踏旗下定位高端戶外的迪桑特,正式進軍兒童滑雪、高爾夫等高端童裝領域。再加上此前定位大眾消費的安踏兒童、定位時尚運動的FILA兒童,安踏在不斷擴充對不同品類、不同消費群體的覆蓋。

李寧則是在單品牌的整體策略下,不斷細分市場,加強專業形象。2025年,李寧推出麵向13~18歲青少年的李寧青少運動店,為的是滿足青少年對更高競技水平和個性化的需求。此前,李寧已有針對3~6歲兒童,以及7~14歲少年的兩條產品線。此外,李寧也在財報中表示,正在應用“?包膜”“可接地發泡橡膠”等前沿技術,全麵優化童裝品類。

特步主打一個繼續夯實跑步心智。在財報裏,特步表示,其推出了專為青少年設計的全新跑鞋,在輕盈性、靈活性和穩定性方麵均有顯著提升。361度則是把性價比戰略貫徹到底。拆解其營收,2024年,兒童鞋類產品的平均批發售價從106.2元/雙降至100.8元/雙,主打一個降價搶市場。

在前景廣闊的童裝藍海,運動品牌憑借行業及自身優勢,分食了不少蛋糕。如今,和跑鞋賽道類似,其也開始在童裝賽道迎來更多競爭對手。在剛過去的3月,鴻星爾克旗下兒童品牌“爾克兒童”舉行品牌戰略發布會,並表示要把兒童品牌打造成第二增長曲線。

想必未來,無論是跑鞋還是童裝賽道,各大玩家的爭奪都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