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偉哥”,賣不動了?
作為國產“偉哥”一哥,金戈近來的日子不太好過。
根據白雲山近日發布的年報,去年全年,金戈銷量共8785.19萬片,與2023年相比,每天少賣了近36500片,銷售額也從上一年的12.90億元下降至去年的10.34億元。
自2014年問世以來,金戈還是第一次麵臨銷量和營收雙雙大幅下降的局麵。
要知道,作為輝瑞治療ED(勃起功能障礙,俗稱“陽痿”)藥物萬艾可的首款國產仿製藥,金戈上市五年後便在國內藥店終端市場完成了對原研藥的反超,並於此後坐穩了國內“偉哥”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這不禁更令人好奇,解決男性“難言之隱”的金戈,怎麽突然就不行了?
圖片由豆包AI生成提示詞:藥店
“最硬的品種”
金戈誕生時,是被寄予厚望的。
“金戈的獲批生產是我國醫藥行業中的一件大事,它將結束跨國藥企在中國抗ED市場長達13年的壟斷。”被譽為中國男科學學科帶頭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應祿曾公開評價。
彼時,作為全球首款,也是首個獲批進入中國的ED治療藥物,輝瑞研發的西地那非片(商品名:萬艾可)一度是男性恢複正常性功能、提升性生活質量,或者更通俗地說是“壯陽”的不二選擇,也是國內“偉哥”一詞的由來。
《自然》上的一篇研究顯示,全球ED患者數量將可能從1995年的1.52億人增加至2025年的3.22億人。龐大的需求市場也為萬艾可持久的造富能力奠定了基礎,公開資料顯示,萬艾可在1998年上市當年銷售額便達7.88億美元,次年衝破10億美元,至2014年已為輝瑞貢獻營收近300億美元。
在中國,40歲以上男性ED患病率約為40%,市場潛力頗大。因而萬艾可於2000年進入國內時,即便每片(100mg)價格有100多元之高,也擋不住銷量迅速增長,2013年銷售額約10億元。
即便拜耳的伐地那非片(商品名:艾力達)和禮來的他達拉非片(商品名:希愛力)兩款作用機製相似的藥相繼於2004年、2005年在中國獲準上市,但萬艾可的地位並未被動搖。IMS Health數據顯示,2013年,萬艾可的市占率仍有約六成;2014年,萬艾可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增長47%。
這門好生意,國內藥企自然也不想錯過。不過直到2014年7月萬艾可在中國的專利保護到期,國產“偉哥”才迎來了進場的資格。而金戈,在其中可謂一馬當先。
2014年10月28日,白雲山宣布其首款萬艾可仿製藥——金戈上市。與原研藥相比,金戈同劑量價格下降30%,單次用藥劑量下降一半,綜合來看患者單次用藥金額下降60%。
當年國信證券曾在研報中表示,仿製藥上市後將較萬艾可具有性價比優勢,被抑製的需求和購買廉價“假偉哥”的患者將轉移購買仿製“偉哥”,中國潛在市場規模達百億元級別,具數十倍潛在增長空間。
如業內所料,金戈上市後快速放量。
根據白雲山財報,金戈的銷量從2014年的292萬片迅速增長至2015年的1495萬片,隨後以每年兩位數的增長(注:除2022年略有下降)到2023年首次突破1億片,九年間銷量翻了近35倍;銷售額也從2015年的2.34億元一路增長至2023年的12.9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23.79%。
2015—2024年金戈銷售額及銷量。圖/中國新聞周刊整理自白雲山財報
金戈在國內的風頭,更是逐步蓋過了原研藥。米內網數據顯示,在抗ED藥物最重要的銷售市場零售終端(實體藥店及醫藥電商渠道,占比超9成)中,2018年,萬艾可銷售額同比下滑3.2%,金戈則同比增長了10.9%;2019年,金戈銷售額和銷量正式超越萬艾可,成為國內抗ED藥物的一哥。
華西證券過往研報顯示,金戈在2021年我國西地那非市場中占據了48.56%的份額,與輝瑞合計市場份額達到92.9%。單品銷售額過10億元,毛利率長年保持在90%左右,也讓金戈成了白雲山手中“最硬的品種”。
以金戈為代表的便宜國產仿製藥崛起,疊加上ED患者的年輕化——《2024年中國抗ED藥物行業白皮書》調研顯示,超80%的ED患者分布在21歲—40歲年齡區間中,以及男性健康科普教育的不斷加強,帶動了中國抗ED藥物市場的不斷擴容。
觀研天下研報數據顯示,2015—2019年國內抗ED藥物行業市場規模分別為24.3億元、27.6億元、31.4億元、36.5億元、42.8億元;據《2024年中國抗ED藥物行業白皮書》,2019—2023年,中國抗ED藥物行業的規模實現從42.8億元到78.9億元的增長,預計2024—2028年將從93.1億元進一步增至157.0億元。
圖/視覺中國
激戰
不過,行業雖仍在增長,但國產“偉哥”扛旗者金戈卻在這個過程中突然表現出了疲軟之態。
財報顯示,去年,金戈銷量為8785.19萬片,較上年同期的1.01億片減少13%左右,庫存量激增近50%至2420.11萬片;銷售額則同比減少了近20%至10.3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金戈首次經曆銷量下滑。2022年,金戈便較前一年少賣了1166.91萬片,隻不過當時其銷售額不降反增,同比微漲6.43%至10.52億元。
如果簡單理解,去年的業績幾乎等於金戈降價了,但反而賣得更不好了。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蛋糕大了,但分蛋糕的人也變多了。在財報中,白雲山便將金戈去年銷量下降、庫存量增加主要歸因為“競品數量持續增加,市場競爭激烈”。
檢索國家藥監局相關數據庫可以看到,國內目前已有88款境內外生產的不同規格(如20mg、50mg、100mg)、不同劑型(如普通片、口崩片、幹混懸劑)的西地那非獲批上市。且截至目前已累計受理137條西地那非仿製藥相關申請,其中僅今年已有7條。
這其中,便涉及諸多玩家前赴後繼入局,諸如揚子江藥業、齊魯製藥、修正藥業、科倫藥業、常山藥業、海王生物等一眾藥企。
西地那非類藥物擁擠,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價格戰。2018年齊魯製藥的西地那非片“千威”剛上市時,每片售價折合下來僅為9.9元,比之萬艾可的百元、金戈的數十元自然有其吸引力。
在E藥產業研究院前執行院長杜臣看來,同質化競爭另一個無法避免的局麵是應對集采。
2020年第三批國采中,齊魯製藥的千威以2.08元/片的報價中標,金戈和輝瑞一道出局。這次集采,便改寫了西地那非院內的銷售格局。數據顯示,到2023年上半年,千威占據的公立醫院市場份額已是萬艾可的近兩倍,金戈等在公立醫院的銷售額則幾乎降為0。
“以前金戈‘一家獨大’的時候無所謂集采不集采。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來,集采的影響也會放大。”杜臣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財經觀察人士屈放也指出,由於金戈產品近年來缺乏創新,譬如並沒有推出服用更便利、起效更快的口崩片,其競爭力也存在一定的下降。
不過,CIC灼識谘詢高級谘詢顧問班文麗認為,集采主要影響院內市場,對抗ED藥物龐大的院外市場影響不大,“目前金戈的毛利水平依然比較健康,有空間和餘地去做進一步的市場應對”。
如果說仿製藥間的價格戰,白雲山尚且可以憑借過往的中高端品牌形象與渠道積累保持競爭優勢,但如果來勢洶洶的是一貫“高高在上”的萬艾可呢?
事實上,這一幕已經發生了。如今在電商平台上,萬艾可50mg片最大優惠後的單價約為29.8元,與上市之初換算後相比降幅超50%。雖同規格、同平台價格仍較金戈高40%以上,但在杜臣看來,考慮到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程度,萬艾可的定價策略對金戈將形成直接衝擊——畢竟路過藥店,大家更常能看到門口醒目的“萬艾可已到貨”告示,而不是金戈。
西地那非賽道混戰的同時,同作用機製下有所改良的他達拉非、伐地那非以及阿伐那非等抗ED藥物也正在國內崛起。“從療效上、用藥安全性上看,這些藥比西地那非更有競爭力,但實際銷售情況如何還是要看品牌怎麽做工作。”杜臣表示。
三款主要抗ED藥物對比。圖/頭豹研究院
在班文麗看來,他達拉非的市場份額擴大對西地那非而言並不是一個零和博弈,患者對藥品的偏好和長期使用習慣等因素也使市場格局的變化較為緩和。
但屈放認為,隨著他達拉非等專利保護相繼到期,這幾個賽道的仿製藥不斷放量或將使抗ED藥物市場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即對西地那非的份額可能造成擠壓,金戈自然也無法避免。
一個參考是,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全球範圍來看,他達拉非在2015年時銷量便已超越了西地那非,成為最主要的抗ED藥物。根據米內網數據,2023年他達拉非片在國內公立醫院、城市零售藥店和網上藥店的銷售額分別為人民幣1.75億元、12.48億元和16.19億元。
動蕩之後
當然,麵對手中明星單品所處市場的動蕩,白雲山並非毫無準備。
一方麵,白雲山給西地那非產品線拓寬了路。去年11月,白雲山發布公告稱,其用於治療肺動脈高壓的20mg規格西地那非片補充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批準。
不過,白雲山拿下的這個新適應證,並不是真正的新鮮。要知道,西地那非最早便是為心血管疾病而研發的,隻不過臨床中發現了其能改善性生活的意外驚喜。目前單就國內的肺動脈高壓適應證領域而言,輝瑞早在2020年便已獲批,齊魯製藥、亞邦愛普森等企業也先於白雲山拿到了入場券。
因此,新適應證能給白雲山帶來多少增量或許並不樂觀。
另一方麵,白雲山也布局了增長中的他達拉非市場,豐富了抗ED藥物產品線。去年6月及10月,其宣布旗下白雲山製藥總廠已收到國家藥監局核準簽發的關於他達拉非片10mg、20mg的藥品注冊證書,適用於治療ED。
圖/截取自白雲山年報
“由於白雲山品牌和渠道優勢比較紮實,新產品銷售預期較其他新進入企業更好。”班文麗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不過他達拉非賽道的競爭激烈程度並不弱於西地那非,甚至國家藥監局數據庫中可檢索到的藥品相關信息數量更多,因而其實際銷售情況,還需要時間觀察。
於白雲山而言,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隻抗ED藥物產品的失速。
去年,白雲山整體營收同比下滑0.69%至749.93億元,延續了此前四年增長已顯乏力的趨勢;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0.09%至28.35億元,是過去七年中的最差水平。
2014—2024年,白雲山營收、歸母淨利潤情況。圖/中國新聞周刊整理自財報
具體來看,構成其業務的大南藥(醫藥製造)、大健康(食品、醫療及保健品等)、大商業(醫藥流通)、大醫療(醫療服務及器械等)四大板塊中,金戈所屬的大南藥和以王老吉涼茶銷售為主的大健康營收均出現兩位數下滑,分別同比下降10.40%、12.70%。
2024年白雲山各板塊營收情況。圖/截自白雲山年報
其中,在金戈和王老吉兩大明星單品萎縮的同時,白雲山其他的產品也無力驅動其增長。以其9款主要藥品為例,在金戈之外,消渴丸和阿莫西林係列營收也分別同比下滑23.45%、36.65%;其餘6款藥品,除小柴胡顆粒有兩位數增長(10.99%)外,均隻有個位數乃至不足1%的增長。
這也就意味著,白雲山想要業績重回快車道,需要在金戈和王老吉之外,找到更多的明星單品。
“由於需求的變化,中國的醫藥市場正處於洗牌過程中,中藥和一般的仿製藥已經維持不住老牌藥企過去的輝煌了。白雲山作為老牌的中藥國有企業,創新基因有待加強。”杜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財報顯示,去年白雲山的研發費用為7.64億元,銷售費用為56.20億元。“研發費用不足銷售費用的1/7,說明近年來企業更側重於營銷市場。”屈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