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欠供應商2000多億元,緊急拉來中東土豪補血435億
比亞迪的彈藥庫又充實起來了。
3月11日晚,港股比亞迪股份(01211)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已經完成配售1.298億股新H股,每股335.2港元,融資435億港元,扣除傭金等費用後淨額為433.83億港元。
這創下了過去十年全球汽車行業最大的股權再融資紀錄。
比亞迪股份是在一周前的3月4日宣布配售消息的。335.2港元的配股價較3月3日收市價363.6港元折讓約7.8%。消息甫出,比亞迪港股次日股價跌6.77%。截至3月11日收盤,比亞迪港股股價為350.2港元每股。
“比亞迪選擇在業績好,股價、市值高的時候融資,顯然會進行得比較順利。”汽車分析師、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表示。
不過,作為一家勢頭正盛的車企,宣布要融一大筆資金用於運作,其背後的用意、透露出的問題,引發了各方的關注。
9個月現金少了427億元
“不能簡單認為比亞迪是因為缺錢才募資,而應該從公司財務數據和經營策略等多個角度去看。”在談及比亞迪是否缺錢的問題時,該公司內部一位人士表示。
根據最新的財務數據,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比亞迪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為917.34億元。其中,貨幣資金663.19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254.15億元。
“手上持有大量現金,為何還要向資本市場融資?”有股民對此表示疑惑。
(比亞迪2024年三季報資產負債表摘要,圖片來源:深交所公告)
663.19億元,乍一看是一大筆資金,這其中,比亞迪去年前三個季度光利息收入就有17.42億元。但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分析,這663.19億元的手持現金都不算多。
從橫向來看,比亞迪手持現金占總資產的比重為8.68%,而吉利為20%,長城為20.83%。
從縱向來看,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各期期末,比亞迪手持現金分別為504.57億元、514.71億元、1090.94億元。
從賬麵上看,比亞迪隻有2023年末手持現金增幅較大,其他各期均變動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從2023年末至2024年三季度末,比亞迪貨幣現金減少427億元,下降39%。
作為一家整車製造企業,比亞迪的現金流入主要依靠商品銷售。2024年1-9月,比亞迪“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0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5%。
(比亞迪2024年三季報現金流量表摘要,單位:元,圖片來源:深交所公告)
不過,去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為562.7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2.5%。
經營性現金流入增加,經營性淨現金流卻在減少,比亞迪的錢去哪兒了?
答案是“購買商品、接受勞務”。財報顯示,比亞迪去年前三季度,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達3392.9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2.72%。
通常來說,企業同期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增幅大於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增幅,主要原因包括規模擴大導致采購需求增加、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去年以來,比亞迪產量大增,同時宣布“智駕平權”,這些無疑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2024年11月18日,比亞迪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比亞迪小漠工業園下線了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首家達成此成就的車企。從時間線上來看,比亞迪取得第一個新能源車下線500萬輛的成就用了15年,而完成第二個500萬輛下線卻隻用了15個月。
此外,今年2月10日,比亞迪召開了一場智能化戰略發布會,智駕“平民化”成為關注的焦點。在這場發布會上,比亞迪將智駕車型下探到最低6.98萬元。
除了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減少以外,比亞迪投資活動現金淨流出866.5億元。
籌資活動現金淨流出119.61億元,主要因債務償還和股利分配增加所致。其中,償債共計支付現金295.37億元,較上期的167億元大幅上漲76.87%。
此外,比亞迪還有大量的現金用於分紅。去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現金99.94億元,較上年同期翻倍。
5年間應付賬款翻10倍
作為一家整車製造企業,現金的主要用途除了日常生產經營外,還包括償還債務、投資擴產等。
從債務方麵來看,2024年三季度末,比亞迪資產負債率約77.9%,處於較高水平。隨著本次大手筆融資活動的披露,比亞迪的高負債也再度引發關注。
截至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末,比亞迪的資產負債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分別為64.76%、75.42%、77.86%。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A股10家汽車製造商的資產負債率中位值是62.74%,其中北汽藍穀、賽力斯、比亞迪位列前三,前兩家車企分別高達92.31%、89.2%。
“比亞迪的負債大部分為應付款項和其他應付款等無息負債,有息負債率處於行業低位,因而償債壓力不算很大。”比亞迪一位內部人士對此說道。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比亞迪貨幣資金為663.19億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03.31億元,現金短債比2.19。
“企業規模越大,合作體量越大,應付賬款越高。對於車企而言,無息負債的大頭是還沒到期支付的供應商貨款,體現在財報上主要是應付賬款。”比亞迪人士表示。
應付賬款為主的無息負債反映了車企在整個產業鏈當中的地位,這種以產業鏈話語權構築的競爭力,逐漸成為頭部車企的“無息資金池”。除了債務風險,應付賬款增加還常被視為車企對供應商的“壓榨”,從而引發爭議。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比亞迪應付賬款高達2375.19億元,較年初的1944.3億元增幅明顯。如果與自身縱向數據相比較,比亞迪2019年時候的應付賬款還隻有225億。這意味著,其5年間的應付賬款翻了10倍。
(比亞迪2024年三季報流動負債各項數據,單位:元,來源:深交所公告)
“規模越大的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體量自然越大,應付賬款總額也更高。”上述比亞迪人士說,“評判應付賬款是否對現金造成壓力,不能隻看債務多少,更要關注收入增長能否覆蓋債務增長。”
從2023年財報數據來看,東風集團股份應付賬款占營收的比例為57%,長安汽車為50%,長城汽車為40%,上汽集團為36%,比亞迪為33%。
從應付賬款占負債總額的比例來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比亞迪為40%。
其他幾家主要車企,奇瑞同期應付賬款為898.03億元,占總負債比例為51%;長城汽車同期應付票據及賬款為654.14億元,占比為51%;吉利則是601.47億元,占比為59%。
另外,2023年,比亞迪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128天,上汽為140天,長城汽車為163天。
拉來中東土豪做金主
除了償付債務,投資擴產通常也是車企募資的主要用途。
比亞迪在配售公告中表示:“(此次募資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技術實力,提速出海進程。配售所得資金擬用作集團研發投入、海外業務發展、補充營運資金等。”
其中,“提速出海進程”,或許解釋了比亞迪選擇在港股募資的意圖。
近年來,比亞迪在全球各地投資建廠,資金壓力也隨之增大。
2025年2月,比亞迪銷量32.28萬輛,同比增長164%。其中,乘用車海外銷售67025輛,同比增長187.8%。
“中國車企持有的現金多是人民幣現金。在當前拓展出海業務的背景下,企業需要大量非人民幣資金用於投資擴產。”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這樣認為。
比亞迪計劃未來兩年新建六家海外工廠,這樣的產能落地無疑需要大量資金支持。2025年,比亞迪海外銷量目標為100萬輛。野村證券分析指出,此次融資主要用於海外擴張,包括本土化生產和渠道建設。
浙商證券預計,電車出海迎來曆史性機遇,比亞迪出海車型投放加速、本土工廠陸續投產,預計2024年至2026年海外銷量為42萬、70萬、100萬輛,複合增速達到54%。未來隨著東南亞、南美、歐洲產能陸續投產,比亞迪有望通過產能出海實現全球市占率提升。
截至2024年底,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球6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累計出口41.7萬輛,同比增長71.8%。
2024年7月4日,比亞迪在泰國羅勇府花4.9億美元建的工廠已經投產,主要生產日後滿足東盟、澳洲市場的右舵車,年產能15萬輛,並在這裏下線了第800萬輛新能源車。
根據摩根大通分析,比亞迪每個標準產能30萬輛/年的海外工廠,建設成本約10億美元,折合約78億港幣。而目前規劃中的海外工廠包括印尼、匈牙利、土耳其、巴西等,若以覆蓋全球主要市場為目標,至少需新建10-15個工廠。
從配售對象來看,本次募資吸引了中東戰略投資人在內的全球眾多主權基金投資者參與,其中,阿聯酋Al-Futtaim家族辦公室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本次交易。
Al-Futtaim企業集團成立於1930年代,總部位於阿聯酋。該企業集團由家族擁有,是當地最頂尖的集團之一,業務範圍包括汽車、金融服務、房地產、零售和醫療保健等。
AI-Futtaim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的汽車經銷網絡,在阿聯酋獨家經銷豐田和雷克薩斯,在沙特和埃及等市場也占據領先地位。
融海外資金,找海外投資者,擴海外產能,做海外生意,這或許便是比亞迪本次募資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