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努力與縮水的房價和解

來源: 2025-01-06 00:29:47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一種新的心態轉換正在發生:在買房這個最終目標開始變得不再那麽重要時,我們也正在逐漸接受一個不內卷的狀態。

你家的房子,還在跌嗎?

多年前互聯網上充滿了“京滬永遠漲”的擁簇者,人們也在用掏空好幾個錢包來證明自己“知行合一”。但如今,整個互聯網的群體心態轉變似乎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兒。

在現實壓力麵前,人們也不得不開始重新接受一種幾年前難以想象的新常態:房價原來是會下跌的,哪怕是京滬的房子。

房價的下行,最慘的那一批,是在2022-2023年前後高位站崗的房奴們。彼時疫情剛剛放開,所有人都相信,房價會開始延續此前的輝煌,再次進入高速增長的時代。但後來的情況看,事情並沒有往大家預期的方向發展。

相比此前,一些房產持有者已經發現,“上車”之後的安心感不再。甚至一定程度上,現在買房到底是“上車”還是“下車”,誰也不好說。

畢竟從目前的環境來看,誰也不敢篤定自己可以有充分的能力能夠穩定地“如此還貸30年”。這種心態的變化,其實從2023年底的提前還貸浪潮中就已經可見一斑。

在降低杠杆、平衡家庭資產負債表這個方向上,個體層麵的“自救”早就已經開始了。

01

前陣子身邊有一位朋友在我們的重重勸阻之下,還是選擇了在某新一線城市買房。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的念想,最終還是戰勝了對於房價的焦慮。

但我相信,我這位朋友應該還算是少數派。從小區越來越少見到的帶看以及越來越多聚在街頭抽煙的中介們的表情就能看出,行情並沒有預期的那樣火爆。

嚴格意義上來說,過去一年的房地產利好政策可謂應出盡出。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4年,圍繞“穩樓市”全年政策出台數量達780餘條,其中包括一線城市大尺度解除限購、首付比例和利率降至新低,到了下半年存量房貸利率也迎來再下調,加上稅費減免等一係列利好措施,可謂最大程度上為房地產市場鬆綁。

估計很多人都很奇怪,為什麽在售樓處排隊買房的盛況不再了呢?

按正常情況,住房作為“衣食住行”中的最基本需求,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逆轉。也正因此,房價下跌很多時候隻是結果而並非原因。

真正的原因,還是人們對於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因果關係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當買房不再是穩賺不賠,誰還願意壓上全部身家和未來30年的時間就去賭幾十平方米的房本麵積呢?

之所以說預期極為關鍵,是因為預期不僅僅影響了當下的交易,也可能會改變潮水的走向。在凱恩斯經濟學中,預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邏輯就在於它強調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人們的經濟行為的決定性影響作用。

房價的下跌,還反過來抑製了不少剛性需求的釋放。這是一個“買漲不買跌”的螺旋式循環:越是觀望,價格就會越下降;越是下降,人們就會繼續觀望。

02

過去30年來,我們過於習慣房價上漲所帶來的資產增值的虛幻的心理滿足感。這在人類資產價格變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時光:在過去30年裏,一個人幾乎不需要任何投資經驗和知識,隻要選擇買房,你就能實現資產的穩步甚至高速增長。

而現在很多人感到陣痛的原因之一,就是過去習慣的生活鐵律,居然開始失效了。

有人會問,那怎麽辦?

從個體角度來看,提前還貸未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問題是在如今的環境下,可能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提前還貸的能力,畢竟這意味著對於日常抗風險資金的動用,況且這幾年來,很多人也沒存下來多少錢。

麵對這樣的變化,除了財務上的自救之外,心理上的療愈就變得格外重要。回望日本的平成時代,治愈係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大行其道。流行趨勢背後是社會心理的變化。當我們站在類似的時間節點上,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這一板塊還會有新的產業機會出現。

當然,這是題外話。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房子都是用來住的,也不可能賣掉變現。退一萬步來說,賣掉了房子變現,在資產荒的年代裏其實也沒有什麽更好的投資選擇。

03

所以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讓一時房產賬麵的變化影響你當下的心情,這其實是對長期主義投資者的價值觀考驗——不要忘記,買房這件事,說到底還是一種投資的行為。既然是長期投資,那就要有做時間的朋友的準備。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唯一的解法就是盡可能不要去關注房價的變化,而回歸到日常生活之中。

好好吃一頓飯、好好睡一覺、在工作的間隙停下來看一看窗外、抬頭看看月亮……很多時候,這些以往被我們忽略的“日常”才是那些我們意識不到的、卻對於生命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暗物質”。

之所以說是“暗物質”,是因為它是保持生命平衡的重要部分,但在習慣於內卷的過去這些年當中,我們卻長期把它邊緣化,覺得它微不足道。

雖然自從2024年開始已經不斷有反對內卷的聲音出現,但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生命在於折騰”是很多人的生存準則之一。

這種以犧牲生活為代價的內卷在工作時長上被進一步具象化。自從2015年以來,中國勞動者的工作時長呈現持續上漲趨勢。

數據顯示,2015至2020年間,全國周平均工作時長增加了1.5小時。而在2020至2023年短短幾年間,這一增幅就達到了2小時。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相當於每年工作天數增加了13天(按8小時工作製計算)。

而到了2024年,國家統計局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6月的周平均工作時長高達48.6小時,比2019年同期上漲了2.9小時,創下近6年同期次高。

可盡管我們這麽忙,邊際收益卻開始出現下降。內卷了這麽多年,或許也是時候停下來,等等生活本身了。

這樣一種新的心態轉換也正在發生:在買房這個最終目標開始變得不再那麽重要時,我們開始逐漸接受一個不內卷的狀態。

近一段時間已經有很多跡象表明社會思潮的變化。最近被熱捧的企業家、胖東來的創始人於東來,就在不同的場合曾反複強調自己的人生觀:“人生不隻是掙錢,還有生活、娛樂與享受。”

說到底,買房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從活在當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