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45億元擴產,通威股份壓上過去十年利潤
從半年盈利132億元,到虧損超31億元,僅一年的時間,通威股份業績便從山頂跌到穀底。
8月31日,通威股份2024年半年報姍姍來遲。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37.97億元,同比下降40.87%,實現歸母淨利潤-31.29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作為國內光伏“矽料之王”的通威股份還盈利132.70億元。僅僅一年的時間便出現超31億元的虧損,這一年通威股份到底經曆了啥?
1、產能過剩愈演愈烈,拓展組件業務讓公司虧損擴大
作為水產飼料起家的通威股份,目前飼料農牧業務已經退居為公司第二大業務。在市場上,通威股份更為人熟知的身份還是國內的“矽料之王”,其自然也經曆了矽料市場原材料供給和價格的劇烈波動。
2022年由於市場需求爆發,矽料價格一漲再漲,價格從最低時6萬元/噸到最高漲至30萬元/噸以上。
與矽片、組件不同,矽料產能建設所需時間在光伏產業鏈環節中最長。一般而言,從建設到順利投產時間周期在18個月左右,產能爬坡還需要半年的時間。超長的產能建設時間,也讓矽料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著暴利狀態。
矽料的暴利讓許多企業眼紅,不少企業開始不計成本進入矽料行業。據多家機構預測,2024年國內矽料規劃產能很有可能達到400萬噸以上,可以支撐全球1200GW以上光伏組件的需求,實際上2024年全球光伏組件需求僅為600GW左右。
這也意味著,按照現有產能生產將有一半左右的矽料陷入產能過剩。在此影響下,矽料價格一跌再跌。今年8月,多晶矽最低價格跌至3.9萬元/噸,幾乎所有的矽料企業都陷入虧損當中。
對於通威股份而言也是如此。公開信息顯示,目前通威股份矽料成本在4萬元/噸左右,雖然公司生產成本在矽料企業當中處於較低的水平,但依舊無法在矽料價格如此低迷的情況下實現盈利。
令人擔憂的是,截至目前各大企業矽料擴張速度仍未停止。根據規劃,到2024年年底通威股份實際產能將達到85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通威股份高純晶矽銷量才22.89萬噸。除此之外,協鑫科技、大全能源均有不少矽料項目在2024年投產。以此來看,矽料價格短期內難有較大的起色,通威股份矽料虧損或將持續。
與協鑫科技、大全能源專注矽料生產不同,通威股份還向光伏產業鏈下遊進行了布局。2024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組件銷量為18.67GW,排名行業第五。
截至目前,光伏組件也陷入產能過剩當中,價格一跌再跌,通威股份組件處在虧損當中,這也是其2024年上半年虧損金額大於大全能源、協鑫科技的重要原因。
對於通威股份而言,矽料及組件價格何時能企穩回升至關重要,若價格持續下行,以通威股份現有的矽料及組件產能,恐怕會讓公司“傷筋動骨”。
2、超645億元擴產,通威股份壓上過去十年利潤
比起其他矽料企業,通威股份可能更亟需光伏產業複蘇,這與公司過去幾年的資本布局有關。
2022年至2023年,由於矽料價格大漲,通威股份掙得盆滿缽滿。
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通威股份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57.3億元、135.7億元。若扣除設備折舊、資產減值等影響,通威股份實際利潤更高。
由於利潤大增,通威股份經營性現金流極為出色。同期,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入金額分別為438.2億元、306.8億元。
獲得如此龐大現金流收入後,通威股份2022年、2023年也分紅了近170億元。除此之外,通威股份則選擇大規模對外投資擴產。
2023年,通威股份宣布對外投資金額多達645億元,其中僅鄂爾多斯市投資建設綠色基材一體化項目投資金額便高達28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至2022年通威股份歸母淨利潤十年累計僅461.99億元,即便加上2023年歸母淨利潤也不過597.73億元。
這也意味著,僅2023年一年通威股份便壓上了過去十多年的利潤,如此大手筆投資堪稱一場“豪賭”。
2024年8月13日,通威股份又與潤陽股份、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潤陽股份相關股東、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增資意向協議》。
公告顯示,通威股份將以不超過50億元的價格收購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低於51%的股權,交易完成後潤陽股份將成為通威的控股子公司。
據悉,潤陽股份也是光伏一體化企業,有多晶矽、組件等產品。2022年該公司歸母淨利潤一度超過20億元。
由於過度擴張,潤陽股份資產負債率常年維持在80%左右。隨著光伏產業鏈景氣度下滑,潤陽股份也被爆出裁員、降薪停薪的傳聞。“賣身”通威股份,正好解了潤陽股份的燃眉之急。
若交易達成,2024年底通威股份多晶矽產能接近100萬噸,市占率接近30%,組件產能也將進一步擴大。
不過頻繁對外投資,也讓通威股份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規模快速膨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餘額合計為1028.8億元,而2021年通威股份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還不到500億元。
固定資產及產能的擴大,在行業上行時會為公司帶來充足的利潤。但在行業下行時,也會侵吞公司的利潤。
2023年、2024年上半年,通威股份資產折舊、存貨減值造成的資產減值金額分別為62.36億元、22.55億元,嚴重影響了通威股份的盈利能力。
此外,由於積極對外擴張通威股份有息債務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截至2024年6月30日,通威股份有息負債便超過700億元,同期公司貨幣資金也僅為194.8億元。
如此龐大的有息債務,讓通威股份付出了較高的代價,2024年上半年公司僅財務費用便多達7.61億元。
在瘋狂擴產影響下,通威股份資產負債率也在快速上升,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7.19%,去年同期則為53.16%。
行業產能過剩,是各大企業共同擴產所導致。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行業龍頭企業,過去幾年通威股份擴張的矽料產能在行業中名列前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業產能進一步過剩。
在此情況下,通威股份還在對外並購擴張產能。如若光伏產能過剩能盡快結束,通威股份這場豪賭或許會讓企業再上一個台階;倘若光伏行業持續低迷,龐大的債務、過剩的產能都將給通威股份業績帶來較為沉重的傷害。
3、股價腰斬、債務壓力增大、劉舒琪帶領公司狂奔
從行業層麵來看,眼下無疑是各大光伏企業的困難時刻,對於通威股份也是如此。這對於年僅35歲、接班不滿18個月的四川首富之女劉舒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除了四川首富、通威股份實控人劉漢元之女的身份外,劉舒琪被大家津津樂道是其美貌和不到35歲便接班。
2023年3月22日,通威股份發布了公告,3月19日公司收到了董事長謝毅先生提交的書麵辭呈,他因個人原因向公司申請辭去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等職務。
辭職後,謝毅將不再擔任公司其他任何職務。同時,公司選舉劉舒琪為董事會董事長,兼任公司CEO。
劉舒琪的接班讓外界略微感到詫異,畢竟以34歲年齡接班的“二代”並不常見。接班後,劉舒琪也幹出了一些成績,比如在2024年5月10日,通威股份與隆基綠能及其子公司簽訂了391億純晶矽產品銷售合同。
此外,在其接班後通威股份對外擴張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如2023年12月的280億元矽料項目以及近期50億元收購潤陽股份股權事件。
雖然公司在快速擴張,但不可否認的是,耗資50億元收購潤陽股份股權或將進一步加劇通威股份的債務壓力。
此前,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表示,現階段可供收購的資產通常債務負擔較高,如收購可能會給公司帶來較大的債務負擔,這點對於通威股份而言也是如此。
雖然劉舒琪帶領著通威股份狂奔,但現在的通威股份的處境遠沒有2022年至2023年那樣風光。
持續下跌的矽料價格和組件價格侵蝕著公司的利潤,不斷擴大的產能又麵臨無法消化的尷尬境地。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通威股份存貨規模為112.2億元,較2023年底增長近35億元左右。
未來通威股份資金壓力及經營業績何時改善取決於光伏產業鏈何時好轉,但從目前全產業鏈產能情況來看,短期內很難看見行業反轉。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劉舒琪治下的通威股份或將麵臨虧損。
此外,由於業績下滑加之市場投資者喜好的變化,自劉舒琪接班以來,通威股份股價接近腰斬,市值蒸發超700億元。
為此,通威股份也推出了20億元至40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公司控股股東通威集團也計劃增持10億元至20億元。
此等回購及增持規模,在光伏行業中名列前茅。此舉來看,無論是通威股份還是通威集團都在用真金白銀支持劉舒琪的工作。不過,在光伏產業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耗費如此巨資用來回購能否挽救消費者信心、刺激股價回升仍有待觀察。
對於通威股份而言,在劉舒琪帶領下,通威股份正在加速狂奔。若光伏產業能在短期反轉,劉舒琪很可能會在光伏史上書寫下極其輝煌的一筆,若光伏產業持續低迷,通威股份龐大的產能以及高昂的債務規模都難免會讓公司“傷筋動骨”。
而這一切,都取決於光伏“內卷”何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