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66%,最慘銀行!

來源: 2023-10-31 23:25:29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0月收官,一家銀行股(港股)月跌幅達到了66%!

它就是被恒大拖累的盛京銀行,不少人稱之為“最慘銀行”。

(這輪下跌的啟動點,正是發生在許家印被抓後)

今日,網絡瘋傳盛京銀行原女行長張玉坤被抓視頻,傳言稱“張玉坤給恒大貸了2700億,一個億回扣3000萬,2700億貸款回扣810億”,此事真實性還有待考察。

有網友稱,傳言不實,該行長早已入獄,盛京銀行在2020-2021年向恒大提供的貸款為325.95億元。

目前,相關信息官方未有通報。公開資料顯示,張玉坤2016年已卸任盛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行長。

盛京銀行與恒大的交集追溯到2016年。

盛京銀行前身是沈陽市商業銀行,2014年12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2016年,恒大動用一切資源開始對盛京銀行展開“求愛行動”,共斥資100億元,拿到了盛京銀行10億股的股份,持股份額為17.28%,已經成為了盛京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在恒大進來的時候,許家印還拉來了劉鑾雄一起入股盛京銀行,劉鑾雄持股9.96%,當時許家印已經可以掌控盛京銀行,不過還沒有達到完全掌控的程度。

2019年,盛京銀行又向恒大定向增發了22億股份,每股價格是6元,總耗資132億元。此舉完成之後,恒大共持有盛京銀行32億股份,占比36.4%,就連盛京銀行的董事長都是恒大係的人,盛京銀行正式成為了恒大的“取款機”。

據恒大公告顯示,從2020年-2021年間,盛京銀行向恒大提供了325.95億元的貸款。而盛京銀行之前是很少涉足房地產貸款業務的,2019年的相關貸款總額是352.8億元,2020年就飆升到了700.5億元,增量中有較大一部分都是給了恒大。

要知道,2021年盛京銀行的營收隻有154.67億元,淨利潤是4.02億元。

盛京銀行借給恒大的錢,相當於其2年的營收,或者過去十幾年的淨利潤總和。也正因此,在外界看來,盛京銀行一度成為恒大的“錢袋子”。

近兩年來,在沈陽國資的不斷增持下,盛京銀行已經與恒大徹底剝離。但由此帶來的拖累和壞賬,並沒有消失。

財報顯示,2020年-2023上半年,盛京銀行資產減值分別達到106.25億元,95.08億、91.72億元、36.71億元。最新的中報裏,盛京銀行前十名貸款客戶中,房地產行業依然占據四席。

2023上半年,盛京銀行實現營收71.44億元,同比下降11.6%;歸屬淨利潤7.38億元,同比下降21.8%,營收淨利雙雙大幅下跌。

同期盛京銀行的非利息淨收入更是較2022年同比減少8.59億元,同比下降42.4%。

更令人關注的是資產質量。盛京銀行不良貸款率在2020年由1.75%跳升至3.26%,之後一直維持在3%以上,這個數據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2023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62%。

用“最慘銀行”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一個月前,盛京銀行發布公告稱,擬依法依規對部分信貸資產進行出售,購買方為遼寧資產管理公司。

按照公告,盛京銀行將以1760億元的對價,向遼寧資產管理公司轉讓自己所持有的1837億元債權類資產。

附件

1

“一變三”,險資考核期顯著拉長,影響萬億資金!

A股兩賽道爆了,能持久嗎?

近日,有媒體報道財政部已印發《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調整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相關指標的通知》,明確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淨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考核調整為“3年周期+當年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公布信息,截至2023年8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26.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1%,其中投資股票、基金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3.84%,占比12.94%。2016年以來,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基金的比例基本穩定在10%-15%之間,距離監管部門規定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還有很大空間。

目前,由財政部或中央匯金控股的保險公司主要有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太平保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中國農業再保險、中國再保險、新華人壽保險、中匯人壽保險等8家公司。根據2022年報披露信息,截至2022年底,上述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規模共9.37萬億元,占全行業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約34.74%。

從目前保險資金考核實踐看,我國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考核主要采取年度考核方式。以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為例,目前財政部每年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淨資產收益率(ROE)實施考核, ROE主要受資產回報率、負債成本率、杠杆率等影響。

根據保險資管業協會調查情況,我國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考核周期以中短期為主,近七成機構采取年度考核方式。其中,不同規模保險公司的考核周期存在差異,超大型機構通常兼顧年度考核和中長期考核,大、中、小型機構均以年度考核為主。

業內人士對此解讀,針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實施三年長周期考核,首先有利於提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投資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積極性。保險資金天然具有長期性,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短期流動性要求較低,具備投資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能力和條件。

其次,有助於提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投資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穩定性。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波動性較大,漲跌周期通常超過一年。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實施三年長周期考核,有助於提升保險資金對權益類資產短期波動的容忍度,緩解其為應對考核而追漲殺跌、頻繁申贖等短期投資行為,增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投資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穩定性。

此外,還有助於優化市場生態,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國有商業保險公司代表了我國保險行業的排頭兵,其動向對保險行業其他公司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對其實施長周期考核,有助於引導保險行業全麵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增加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規模,提高機構投資者占比,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A股市場兩賽道爆了,能持久嗎?

最近以來,A股市場已經形成了醫藥和電子雙主線行情,隨著行情不斷走向縱深,背後邏輯及刺激點越發清晰!

這兩大賽道之中,既有眾多彈性小票適合遊資私募,也有多個大票適合大機構補倉位。

後續,行情能跑多遠?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後麵行情還會延續,至少四季度值得重視,電子加醫藥很可能將會是公募基金決戰年終排名的核心板塊。

這兩年,市場參與有深度的題材,大多是處於題材與產業趨勢之間,此前的AI、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也是一樣,可以看成是流動性較好宏觀背景下的機構的選擇。

像減肥藥、華為這種介於基本麵和題材之間的似是而非的方向,才會有相對可分析的操作空間,但對散戶來說,參與難度也大。

同時,投資者還需要觀察板塊內龍頭、大市值公司向上能夠看到的空間,包括業績的空間和估值的彈性(創新藥則看新品突破)。

醫藥之中,如恒瑞醫藥、貝達藥業、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電子之中如韋爾股份、卓勝微、兆易創新、聞泰科技等。如果他們打不出空間,整個賽道行情持續時間也許並不會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