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理財”,集體血虧?

" 炒股 4 個月,虧了 70%"、" 拿著幾千塊的微薄工資,股市卻一天虧幾萬 "…… 股票市場漲跌驚心動魄,波詭雲譎之間,總是少不了不經意間就被割韭菜的小股民。

個人投資說到底,大多是小打小鬧。但即便是家大業大的大廠們,做投資也免不了踩坑踩雷。

過去一個月," 美圖炒幣半年浮虧 3 億 "、" 特斯拉或有 4.4 億美元的比特幣減值損失 "、" 遊戲大廠米哈遊踩雷信托產品 " 等巨虧消息,接連出現在大眾視野。

不僅如此,相較以往的高回報,互聯網大廠們的投資數據也不盡如人意。今年一季度,百度、美團等多家互聯網公司的財報,都出現了投資浮虧(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負數)。盡管隻是浮虧,暫時對公司主營業務影響不大,但如果所投資公司的估值、股價長期低迷,那麽浮虧也可能成為真正的虧損。

大廠做投資,都有其專業團隊和策略,不過投資的目的不外乎幾點。一個是最大限度提高公司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率,獲得較好的財務收益。此外,更重要的是投資業務與公司業務實現產業協同,或是在主業之外,尋求新的增長曲線,實現公司業務的擴張。

進入 2022 年,隨著全球經濟的波動,投資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大,導致全球市場上出現了很多 " 極端 " 案例,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都難免被波及。而在投資 " 集體虧損 " 的情況下,大廠們的投資策略,也不得不變一變了。

激進派、保守派,都難逃踩雷

大廠投資理財,早已是普遍現象。不管是炒幣、炒股這類高風險投資的 " 激進派 ",還是買信托、理財產品等穩健型投資的 " 保守派 ",都有虧損風險。

美圖是激進派炒幣玩家的代表。作為港股市場上第一家購買比特幣的公司,7 月 3 日,美圖發布公告稱,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在 2.75 億元至 3.5 億元之間,與去年同期的虧損 1.38 億元相比,同比擴大 99.6% 至 154.1%。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購買的加密貨幣減值。

去年上半年,美圖先後共花了 1 億美金購入比特幣、以太坊。彼時的幣價一路高歌,比特幣、以太坊的價格到去年 11 月攀升至巔峰,分別達 6.9 萬美元、4800 美元。美圖去年財報顯示,到 12 月底,美圖投資加密貨幣浮盈約 3.97 億元。

進入 2022 年,美圖炒幣賺錢的夢想很快遭遇了現實的沉重打擊。加密貨幣市場進入寒冬,6 月份最低穀時,比特幣價格僅為 1.76 萬美元,以太坊也跌破一千美元。到 6 月底,美圖投資加密貨幣浮虧約 3 億元。

比特幣、以太坊皆一路下跌,被波及的不止美圖,還有另一個 " 炒幣大戶 " 特斯拉。根據媒體近期報道,由於比特幣最近三個月價格暴跌,特斯拉可能會在即將公布的第二季度業績報告中報告大約 4.4 億美元的比特幣減值損失。這一虧損額,相當於特斯拉去年年度利潤的 9% 左右。而在此前,特斯拉靠著炒幣賺過不少錢,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還披露,其通過炒幣賺了 1 億美元。

在 " 激進派 " 玩家中,有公司 " 炒幣 " 瘋狂,也有公司 " 炒股 " 瘋狂。A 股上市公司雲南白藥就因為炒股虧了不少錢。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雲南白藥因為炒股浮虧 5.25 億,但和去年一季度炒股浮虧了 7.29 億相比,還少了三成。



2021 年全年,雲南白藥就由於 " 公允價值變動 " 損失高達 19.29 億元,導致公司淨利同比下降 49.17%,也是公司近 20 年來的首次歸母淨利下滑。在虧損的近 20 億中,小米一隻股票就虧了 14 億。

不同於高風險投資,有些公司是為了資產保值規避風險,結果最後還是沒有逃過踩雷。

遊戲大廠米哈遊、莉莉絲可謂是 " 保守派 " 的代表,購買信托產品來提升資金收益效率。不過,最近也都陷入了信托暴雷事件,正訴諸法律尋求解決。天眼查顯示,莉莉絲、米哈遊都新增了開庭公告,被訴方為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

據媒體報道,由招商銀行代銷的 " 五礦信托鼎興 " 係列產品,總規模超 23 億元,已於今年 6 月 18 日全部到期,但其中多款到期後無法正常兌付。一時間五礦信托產品暴雷的消息沸沸揚揚。莉莉絲官方對媒體回應稱," 總共 23 億的規模我們隻是少量參與,其他的不太方便回應。"

一直以來,信托產品都以 " 低風險、收益穩定 " 的特點吸引著投資者,但近兩年,一些信托產品也 " 靠不住 " 了。據相關報道,五礦信托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 5.8%,風險等級屬於低風險,但還是傳出暴雷的消息。原因是投資的底層資產存在風險,將資金投入到了房地產領域,受到了房地產暴雷的影響。

此外,套期保值這種為減少或避免價格不確定性的影響,用期貨交易臨時替代實物交易,用以對衝風險的行為,也存在不小風險。

在寧德時代的財報中,套期保值業務表現會通過有衍生金融資產 / 衍生金融負債、其他綜合收益等數據展現出來。一季度財報中,寧德時代衍生金融負債一項達到了 17.87 億元。寧德時代對應的一季度其他綜合收益為負 15.63 億元,數額甚至超過了寧德時代一季度 14.93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不過,其他綜合收益並不在當期損益中體現。

梳理寧德財報公告可以得知,寧德時代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遠期外匯合約、期貨合約及外匯期權合同等,包括對鎳資源產業鏈開展的商品套期保值,以規避有關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的風險,不以投機為目的。

今年 3 月份的 " 妖鎳 " 逼倉事件震驚了全球,當時就有傳言稱寧德時代牽涉其中。到 6 月,市場更有傳言稱," 寧德時代今年半年報可能會確認一季度發生的十餘億元的期貨投資損失 ",為此,寧德時代專門發公告解釋,公司的套期保值業務以現貨為基礎,期貨端的浮動損益有相應的現貨予以對衝,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小,上述傳聞不屬實。

盡管寧德時代辟謠了,但一季度那一項超 15 億元的衍生金融負債,依然讓投資者們心有不安。

大公司買理財、做投資並不算新鮮事。據 Wind 數據統計,2022 年上半年,A 股就有 906 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相比之前有所收縮,去年同期為 1058 家。

在市場的不確定性下,公司們的理財方式也越來越謹慎。據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觀察,受 A 股上半年波動較大,致使部分理財產品淨值產生較大波動等因素影響,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下降,部分上市公司更注重現金流穩定。

互聯網大廠的長期投資,

賺錢也難了

投資布局,是互聯網公司獲得更高回報,並得以快速壯大的因素之一。今年一季度,一向瘋狂做投資的互聯網大廠,數據顯得有些慘淡,體現在財報中,是由於所投資公司的估值變化、股價變動所影響帶來的浮虧。

先從騰訊說起,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 3 月底,騰訊持有的上市投資公司(不包括附屬公司)的權益公允價值為 6060 億元。而在上季度末,這一數據為 9828 億元,受騰訊持續減持上市公司股權,以及持股公司的股價下跌的影響,這一數據在一季度縮水了近 4000 億元。

根據財報,騰訊的其他收益淨額一項,主要是處置投資公司而帶來的收益,為 131 億元,和去年同期的 195 億相比減少 64 億。對於合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從去年的盈利 13 億變成今年的虧損 63 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部分,在本期虧損 3.6 億,而去年同期收益為 147 億。

不過,一季度騰訊減持 Sea Limited 的部分股權獲利 185 億,成為了處置公司收益淨額 189 億的主要來源,比去年同期多 154 億。這部分基本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虧損相抵。整體來看,騰訊一季度投資收益減少和股市波動、宏觀環境變化關係較大。

再來看京東,其一季度的虧損,主要是受收購來的達達所拖累。從財報來看,京東的其他非經營損失,在 2022 年一季度達 38.98 億元,對此,京東表示主要是由於收購達達的股價變動導致確認虧損 36 億元,以及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市價波動導致的投資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



在 2021 年,京東全年股權投資虧損 49 億元,虧損主要是由於某些股權投資的非現金減值。而上一年同期股權投資收益為 43 億元。

當前,京東的主業發展已經進入了相對穩定的軌道上,而以股價、公允價值計,代表著京東投資收益的 " 其他收入 ",成為了影響京東整體盈利的因素。

達達拖累京東的同時,愛奇藝和金山雲拖累了小米。小米一季度財報顯示,權益法入賬投資淨額由 2021 年 Q1 的淨收益 900 萬元變為 2022 年 Q1 的淨虧損 2.013 億元,主要是由於愛奇藝、金山雲等若幹被投資公司的虧損所致。

百度一季度的財報也顯示,其長期投資的公允價值損失 30 億元。長期投資的很大一部分,包括但不限於上市公司和私營公司的股權證券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和數字資產,都要進行季度公允價值調整,這可能會導致未來期間的淨收益波動。

此外,美團、快手一季度也都受到了投資虧損的影響。其中,美團金融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為虧損 8.02 億元,去年同期則為收益 4200 萬元;快手一季度其他虧損淨額為 8.05 億元,去年同期收益為 6.9 億,從收益到虧損主要原因就是投資減值撥備,而按權益法入賬的投資虧損為 3592.3 萬元。

以往互聯網大廠們投資的旅遊、餐飲、教育、新消費等賽道的頭部企業,主營業務的發展處於上升通道,往往能夠給大廠們帶來可觀回報。而現如今,在監管收緊、疫情影響、經濟增長趨緩等因素的影響下,中概股股價波動,投資虧損,早已經成了常態。而盤根錯節的互聯網公司們,一家受損,更是會造成一連串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大廠投資如今進入低穀期,與此前漲幅太快有關,而且浮虧是賬麵虧損," 隻要沒賣出,就不算虧損 "。不過也有聲音認為,如果未來形勢無法向好,互聯網大廠靠長期投資賺錢就不再容易了。

集體虧損,何解?

總結來看,大公司的投資虧損,除了每家公司的投資策略各有不同,背後也有一些共性原因。全球通脹、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在全球經濟波動出現以來,比特幣的大幅下跌、" 妖鎳風波 " 都是連鎖反應下的產物。

事實上,互聯網大廠的 " 集體虧損 ",從去年三季度就已經出現端倪。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見底,反壟斷監管趨嚴,昔日巨頭開始加速減持此前投資公司的股票,加上國際關係因素,導致互聯網企業上市難度增加,也帶來了中概股的接連暴跌。今年 3 月,SEC 對 5 家中概股公司開啟預退市,加劇了市場恐慌情緒,一些中概股單日跌幅超過 40%。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公司們做投資也麵臨比較大的壓力,投資策略也正發生變化。最明顯的是,投資放緩已經成為主調。例如,雲南白藥公告顯示,目前公司正在擇機降低投資比例,回歸主業。

進入 2022 年,更多的互聯網大廠正在放緩投資步伐。IT 桔子發布的《2022 年 Q2 中國新經濟創業投資數據分析報告》顯示,七家頭部互聯網大廠中,2021 上半年,騰訊私募並購投資高達 129 次,但到 2022 上半年,投資次數降為 32 次。其他頭部大廠諸如阿裏巴巴、百度、小米等在 2022 年上半年的投資次數均比去年同期要少。



除此之外,與 2022Q1 相比,頭部大廠在 Q2 的投資也更加謹慎。7 家頭部大廠在 Q2 的投資數量均少於 Q1,例如小米集團在 Q1 投資並購數量達 25 次,但到 Q2 投資數量已降至一半,僅為 11 次。

互聯網大廠投資步伐放緩的同時,方向也正在調轉,整體趨勢是,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從追風口的概念投資轉向硬科技投資。

相關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騰訊在文娛賽道早期投資中加碼的項目最多,但近三年逐漸下降,到了 2021 年,企業服務賽道早期投資數量為曆年第一高。去年,騰訊方麵表示,未來的投資方向," 會持續發掘新賽道、新機會,特別是前沿科技和實體經濟數字化 "。

同樣,近三年阿裏巴巴的投資數量和金額都有所下降,但電商物流項目、企業服務項目的投資數量占比小幅上升,從側麵體現出近三年阿裏在投資領域不斷收縮戰線,更加聚焦在主營業務的壁壘構建上。

以往關注消費領域投資的美團三駕馬車之一美團龍珠,從去年開始也已經將觸角伸向硬科技。加上美團戰投、王興個人投資,美團的硬科技投資,已經進入了機器人、半導體、自動駕駛等眾多硬科技領域。

財報數據裏,大廠的投資成績,或許隻是表麵,真正的投資版圖,要複雜得多。不過,從當前各家方向上的轉變來看,寒冬之下,每家大廠的投資策略,也都要有更深的籌謀,不僅僅是為了財務回報,更多是為了業務協同以及新興領域的探索。這也意味著,互聯網的發展,正在進入新的階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