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焦慮,撐得起3000億市場?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宛其

編輯 | 李秋涵

周岩是一家酒店的傳菜主管,因為疫情,他所在的酒店處於停業狀態,他隻能待業在家。為了緩解經濟壓力帶來的焦慮,他經常在音頻平台上聽音樂,後來接觸了冥想,下載了專業的冥想 APP,還花了 298 元開通年卡會員,跟著課程練習冥想。

" 現在,我每周要打開冥想 APP 兩三次,一次跟著練習半個小時 ",他說。冥想、正念已經融入他的日常生活。

像周岩一樣,疫情下,有焦慮、失眠等問題的職場人不少,冥想是他們用來緩解問題的方法之一。

據專業人士介紹,冥想,指的是在安靜環境中,閉眼後通過思維引導感官的思考及思維散發的行為。它的源起與印度教、佛教有關,經過 1970 年以後美國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試驗,在生理學上被證明對人類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能幫助人們進行情緒管理、改善睡眠、緩解壓力等。

這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市場。根據桔子 IT 數據,從 2021 年至 2022 年 4 月,心理健康領域共發生投融資 17 次,累計投融資金額超過 15 億元。具體到冥想賽道,FLOW 冥想和 Heartly lab,在 2021 年均拿到了超千萬級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疫情下,冥想市場受關注。不過在國內,人們對冥想、正念的認知度還不夠,在後疫情時代,冥想能否在國內做大做強,仍充滿未知。

誰在使用冥想產品?

自 2020 年疫情以來,冥想類 APP 的用戶數量受到帶動。

冥想品牌潮汐的 CEO 郎啟旭對深燃表示,他近幾年最大的感受是,疫情讓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身心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工作生活的平衡,以及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2021 年 6 月 -2022 年 4 月,潮汐 APP 月度活躍用戶從 20 萬上升到 30 萬。

Now 冥想 CEO Len 也提到,在疫情之前,每個月的用戶增長在 30 萬 -50 萬之間,疫情開始後,APP 的用戶下載量翻倍增長,特別在 2020 年 3 月份以後,可達到每月 60 萬 -100 萬的增長。現在,這兩家老牌冥想產品,累計用戶量均過千萬。

這一產業的目標用戶不少。單就心理健康來看,2018 年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顯示,中國處於心理亞健康、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人群分別占比 76.3%、16.1%。

誰在用冥想產品?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他們的核心用戶是 25 歲到 35 歲的職場人,其中超過 6 成是女性用戶。

這是由於這一時期的用戶處於職場黃金期,工作壓力大,更需要冥想排解。同時,他們也是互聯網產品的高頻使用人群,對冥想的接受認可度高,付費意願也比較高。據潮汐方提供的數據,相較疫情初期,2021 年潮汐付費用戶同比增長超過 100%。

在用戶認知度方麵,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冥想產品用戶越多。目前,冥想用戶集中分布在北上廣深、東部沿海地區。郎啟旭介紹,在潮汐 APP 中,北上廣深的用戶占比超過 40%。

近年,一個值得注意的新變化是,冥想類產品的青少年用戶人群在上升。

郎啟旭說,大眾認為冥想用戶大多是 25 歲以上,但他們發現年輕用戶對於冥想的需求也很大。潮汐的用戶裏,小於 25 歲的用戶占比約 40%。" 一開始會覺得有點驚訝,不過在跟很多用戶深入交流之後很快就理解了,現在年輕一代在城市生活中麵臨的壓力、焦慮等身心議題,都不容忽視 ",他表示。

另據 Now 冥想提供的數據,在 IOS 用戶中,其 24 歲以下的用戶占比也有 34%。

而根據《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 ( 2019-2020 ) 》顯示,2020 年,青少年抑鬱檢出率有 24.6%。

冥想類 APP 也在為年輕化的用戶做出調整。郎啟旭介紹,他們在開拓新用戶上,會針對年輕化的人群做推廣,弱化內容上的專業性,弱化課程感,場景內容會更加碎片化,讓年輕用戶更能接受。

APP 也卷起來了?

周岩在上海參加過一次冥想線下課程,2019 年回到江蘇老家,因為當地沒有冥想線下課程,他就在喜馬拉雅上聽冥想音樂,從而保持常年做冥想、正念的習慣。到今年,他開始在專業冥想 APP 上學習。

市麵上已經接入冥想、正念內容的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垂直類產品,專門針對冥想做開發,注重場景的打造,涵蓋深度視頻內容。這類產品裏,不僅有冥想音樂,還有課程、直播、會員打卡等服務,用戶可深度學習冥想和正念。

另一類是綜合性產品的分支,在一些音頻和健身 APP 上,比如 Keep、每日瑜伽、喜馬拉雅等,都上線了冥想功能,內容較為初級,目的在於盤活存量用戶。有一些用戶反饋,對於很多冥想市場的普通用戶,在綜合性產品上入門級的內容,已經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需求。

不過,FLOW 冥想市場負責人 Eason 說," 垂類 APP 的好處就是聚焦,當用戶真正想體驗或學習冥想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

根據行業人士介紹,這類產品在商業化上,以內容付費為主。

以 FLOW 冥想 APP 為例,平台設有 30 元月度、73 元季度、238 元年度三檔會員模式,用戶購買後,可在平台上享受音頻內容、音樂、線下活動課程優惠等。同時,平台還設有針對 C 端的係列課,比如睡眠營 5 節課;還有針對用戶深入學習的培訓課,價格在 1000 元 -5000 元不等;還有快閃店的線下體驗課。這四大付費類型,是冥想類產品的主要付費模式,價格範圍在幾十元到上千元之間。

周岩對深燃表示,相較他曾經報過的三天四夜花費 1 萬多的冥想課,線上的課程 " 不算貴 "。

不過,冥想類產品擴大付費用戶依然艱難。

周岩提到,在一些冥想平台上,為了吸引用戶,有 " 新人 0 元計劃 " 活動,即成功打卡前 100 天,可以全額返現年卡費用。

Len 說,以 Now 冥想用戶為例,付費用戶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前一個月,有六成用戶堅持不了。接下來的前三個月,也會淘汰大部分用戶。熬過前兩個階段,到第三個階段,就會變成常年付費用戶。不過,他表示,即便是年卡用戶,也至少有 60% 的用戶是堅持不了的。

部分用戶對這類 APP 的付費模式並不買單。一些用戶反映,這類產品商業化意圖過重,一些簡單的課程就需要付費,且沒有試用就收費,對用戶並不友好。

冥想類 APP 麵臨的另一個大難題是,內容難形成競爭壁壘。

冥想 APP 上的產品,主要包含音樂、各類入門課程和直播課程,這些內容難以形成較大差異。FLOW 冥想運營蘑菇說,國內市場還沒有出現搶奪頭部教師資源的情況,因為這個市場在國內才剛剛起步。

並且,用戶很容易獲得冥想 APP 的替代品。Len 說,對於有輕微焦慮、輕微失眠的用戶來說,他們在居家環境中,可以通過做運動,或者買更舒適的床上用品來改善。" 用戶對冥想的接觸度和認知度不夠,冥想不一定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可替代性很高 ",他說。

在小紅書上搜索 " 冥想 ",可關聯出 33 萬 + 筆記,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上,也有不少博主在教用戶如何冥想、正念等。

對於國內大部分泛焦慮人群、泛壓力人群,冥想並不是他們的唯一選擇。這也是冥想產品難以破圈,打開更大市場的原因。

冥想的市場到底有多大?

在精神心理互聯網賽道,有媒體報道,針對中國市場,業內人士給出了 3000 億元規模的判斷。

不過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冥想市場還未形成競爭格局,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在國內,獲取新用戶還是冥想類產品的難點。

郎啟旭介紹,客觀來說,海外冥想市場相比國內更成熟,海外用戶對於冥想和身心健康需求的認知及接受程度較高。潮汐的海外用戶占總用戶的 20% 左右,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日韓、北美等地。在國外,喬布斯、科比等名人,都是冥想的推崇者,名人效應帶動了冥想的普及。在用戶更廣闊的歐美市場,頭部冥想產品 Calm 和 Headspace,已達到 20 億美金的估值。

而在國內,Len 說,很多人對冥想、療愈依然存在刻板印象,認為冥想帶有玄幻、宗教色彩,將它和禪修聯係到一起。" 一部分公眾對它的認知,還覺得是有宗教色彩的修行 ",Eason 也表示。

郎啟旭的感受是," 幾年前剛開始做潮汐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們對正念冥想了解的人還比較少,但在這一兩年發現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們開始主動接觸正念和冥想。" 他說。

他介紹,目前冥想市場還在開拓用戶的教育階段。潮汐在產品設計與內容製作上,會更圍繞都市人群生活和工作場景展開。此外,潮汐會在各種場景下與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品牌合作,例如和汽車、酒店、新消費品牌以及企業工作場景,讓冥想自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

其他冥想類產品的推廣方式相似。為了吸引用戶,Eason 介紹,FLOW 冥想的做法是,從線上到線下打造完整的鏈條。比如在線上,會策劃各種主題的打卡營和直播活動,推廣適合在疫情期間做的 7 天居家冥想打卡營。在線下,他們會通過各類工作坊、企業定製體驗等吸引用戶。

撬動用戶付費難,為了開拓營收,這些產品還展開了廣告業務和企業合作。不過多位行業人士均表示,冥想產品的廣告收入現在接近於零。一方麵他們不想用戶被廣告幹擾,但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廣告商對此類產品的認可度也還不高。

和企業合作,目前看來更有空間。部分企業會向冥想平台采購課程,但這也需要企業對冥想認可,並願意用這一方式表達對員工的關懷。蘑菇介紹,FLOW 冥想已經和 100 多家企業合作,但更多還是和國內的外企合作。

截止到目前,冥想產品還沒有呈現出大爆發的趨勢,目前也並未成長出一款國民冥想品牌。

從 2016 年開始,國內開始出現一批冥想產品,經過 6 年的發展,冥想產品團隊規模基本維持在 50 人以下。Len 說,Now 冥想目前是 40 人的團隊。而 FLOW 冥想作為成立一年的冥想品牌,團隊目前是 30 人左右。

整體來說,在國內,冥想市場還處於早期階段,大眾對冥想的認知不夠,以至於很多產品需要做前期的場景介入,更多的曝光在大眾日常生活中。讓用戶為焦慮花錢,冥想產品要走的路還有很遠。

*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於 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周岩為化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