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姐,所有成功人士的歸宿,何同學也未能免俗

來源: 花兒街參考 2021-10-21 23:50: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28 bytes)

作者 | 林默

1

何同學終於觸達了視頻時代,關於成功人士的最高標準——他證明了自己很能帶貨。

在 " 消失 " 三個月後,他複更了一條《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 …》,並在視頻的最後一分鍾,很 happy 地接入了樂歌產品的廣告。

這條視頻現在在 B 站的播放量已經直逼千萬,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天之後,樂歌股份的股價上漲了 13.51%,市值飆升了 5.46 億元。

但這其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商業世界終於可以把他劃入某種標準裏審視、計量。

關於 " 何同學,5.46 億 "," 何同學救活了一家上市公司 " 的頭條,鋪天蓋地。

同樣的尊榮,一年前,曾經把夢潔股份拉出七個漲停板的薇婭也享有過。

在這之前,何同學是一種文化現象,一個給庫克打過電話的少年。

但是現在,他被塞進了帶貨網紅的衡量體係。

2

不是所有魅力人格體,都能跨過 " 帶貨 " 這道商業閉環的門檻。

2020 年 6 月,吳曉波開啟了長達五個半小時的直播首秀。直播結束後,就有商家站出來跳腳,說自己交了 60 萬的坑位費,最後成交額連 5 萬都不到。其中最慘的是某款奶粉,吳老師隻賣掉了 15 罐。

一代商業導師吳曉波,自此在商業世界不再是個全乎人。

而已經在商業世界社死的羅永浩,卻從帶貨中獲得了新生。

直播帶貨早已不是什麽銷售模式,而成了一種社會化評價體係。

在過去兩年,品牌們要下沉要去庫存,疊加著疫情降臨的大背景下,在短視頻平台要賺錢、傳統電商平台要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還沒老的各懷心腹事中,在時代也沒碰撞出一種新的疏解路徑的卷環境中,數字直觀、參與度極高的直播帶貨,成了商業創新近乎唯一的出口,成了居家旅遊饋贈親友之必備。

但是,直播帶貨真的靠普通人類搞下沉,那是注定要沉的。得號召焦慮的明星和企業家們一起來啊。

能把東西賣出去,就是一種無須論證的勝利。

各個平台 "xxx 一夜帶貨破億 " 的宣傳海報,讓本來各有標簽、爭論與魅力的人,進入了同一種評判標準。

數據化的衡量,把人的多維度,扁平化到一張表格裏對比。

如果能證明帶貨力,那就是與時代成功的接軌。

趨勢是不接受個體的反駁的。

於是,李國慶把滄桑倒進酒裏,成了直播間裏賣貨的 " 慶子 "。

董明珠雖然身陷 " 要求格力經銷商刷單 " 的質疑,也要堅持在直播帶貨這條路上奔跑。

這張截圖不知真假,但傳播廣泛,也許是在人民群眾的心中,俞敏洪老師在新時代唯一再創輝煌的出路,就是直播帶貨。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把東西賣給別人,這本來是一種常識。

然而,現實世界對作家、企業家、藝人的要求是,最好你還能在直播間裏,當好一名櫃姐。

3

一個有一些影響力的人,想把自己的餘溫,轉化成銷售的能力,這誠然沒有錯。

但當大家合成一個群像,難道不是一種悲哀?

觀察者不夠珍貴,你那麽有觀點,為啥不能帶貨?

老戲骨的演技不值錢,因為你不能向粉絲帶貨。

代表某種社會符號的人,本來該是五彩斑斕的意義,才會有多元化的碰撞,但他們現在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帶貨。

我不知道這波寫滿了 5.46 億的頭條,會不會對何同學的內心,產生些什麽影響。

當輿論用他在資本市場的帶貨能力定義他的價值,當他享受過那摸頂的榮光,下一次有帶貨衡量的商業合作中,他會不會為自己的成績焦慮,這會不會潛移默化成他要求自己的重要標準?

如果會,他還是不是何同學?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