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社交平台的小號,也逃不過背調公司?

來源: 液態青年 2021-10-08 22:45: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498 bytes)

作者|蘊醬子

應屆生在求職時,很難拒絕對方公司使用個人信息的要求。

應屆生在求職時,很難拒絕對方公司使用個人信息的要求。

在日本東京飯田橋的擁擠寫字樓的房間裏," 企業調查中心 " 公司的三名調查員手裏都拿著同一個人的應聘申請表,端坐在電腦前進行 " 偵查 "。

這張表是一名 20 多歲的女性提交給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根據申請表信息,調查員們順利找到了她的匿名社交小號,開始仔細檢查賬號上的每一個細節。

很快,調查員發現她正從事兼職,而這對於她的現職而言是絕對不允許的。在確認完其他信息後,三人編寫了一份名為 " 有點問題 " 的報告書,提交給了這家金融服務公司。

同時被調查的還有另一名應聘該公司的 20 多歲男性,同樣是在他的匿名小號上,調查員發現他曾轉發過宣傳對新冠疫情有療效的保健品廣告,而這一產品早已被日本消費者廳以 " 宣傳內容可能毫無根據 " 為由多次發布過警告。

在日本,委托獨立的調查公司來尋找、調查求職者的社交小號的事例已經越來越多:受這一年多來的疫情影響,許多公司的招聘流程都變成了線上,為了進一步了解應聘者,公司將目標放在了社交小號上。

" 在網上,你能看到一幅在嚴肅的簡曆上完全看不到的麵孔。"" 企業調查中心 " 的一名調查員感歎到。

" 企業調查中心 " 的三名工作人員在辦公室進行小號調查 圖片:《朝日新聞》

01

找小號:88% 的準確率

作為調查公司," 企業調查中心 " 最早隻是一家普通的偵探機構,主要負責調查婚姻、感情問題。2020 年 9 月,隨著在線求職成為常態,它才正式推出了調查求職者社交小號的服務 "S-Toku",幫助雇主了解求職者的個性和互聯網形象。一年多來,它已收到超過 100 多家公司的委托,調查更是超過 1000 次。

"S-Toku" 項目的負責人、事業部長角田博告訴日本《朝日新聞》,之所以展開這個業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公司 HR 認為,僅有線上麵試是遠遠不夠的," 有些信息你隻能從麵對麵的麵試中得到,例如手勢、麵部表情和輕微的動作,所以從線上獲取正確的印象很困難。"

圖片:CFP

與 " 企業調查中心 " 簽約的一家公司也向《朝日新聞》透露了他們選擇小號調查的理由:在為已發 offer 的學生舉行的慶祝會上,公司向大家宣布了一項尚未公開的新項目,隨後,一名參與者將聚會內容發到了推特上,導致新項目的未注冊商標和內容都被競爭對手輕易得知,從而造成了巨大損失。

" 公司對互聯網造成問題和傳播信息的力量感到害怕。如果一個員工發布一些奇怪的東西,可能會影響到企業。公司必須進行調查。" 角田博說。

"S-Toku" 的價格是每人單次 8000 日元(帶風險評估則為 15000 日元),且隻在調查成功後收費;如果沒能找到確切的小號,則不收取任何費用,所以絕大多數公司隻會在最後一輪麵試後進行調查。不過角田博表示,他們能識別小號的準確率高達 88%,

另一家調查公司 Solna 做著同樣的業務,去年一年,他們收到的訂單量暴漲了 2.5 倍。

圖片:CFP

2018 年前,Solna 的主要業務是幫助企業預防互聯網差評問題。2018 年 1 月,Solna 收到了一家課外補習班的委托,要求對其任課教師進行調查,最後,調查人員發現 100 名男教師中,有 8 人曾因猥褻被逮捕。

" 如果你關注互聯網,就能發現申請者真實的樣子。"Solna 公司總裁三澤和則說," 所以我們在 2018 年推出了‘網絡簡曆’服務,我們稱其為‘人物健全度調查 '。" 三澤表示,在迄今為止接受調查的近 3 萬人中,隻有不到 30% 的人被發現在互聯網上有問題,如曾誹謗他人或傳謠。

Solna 公司推出的這一調查服務具體操作主要由係統完成,據三澤介紹,技術會先讓 AI 學習推測模式,再根據被調查者提供的多個公開賬號進行數個關鍵詞聯想,從而進一步檢索小號。如果搜索到的小號是匿名的,那麽工作人員會根據被調查者的照片和其他信息進行排查。

而 " 企業調查中心 " 的 "S-Toku" 則更多選擇動用人工的力量,一般會從各類實名製的社交媒體,如臉書出發,從發帖內容、用戶昵稱和好友等關聯信息,來追蹤小號。

一旦確認了小號,"S-Toku" 可以對其進行風險評估,通過查看 " 人脈 "、" 交友關係 "、" 過去活動 " 等板塊,將所有賬號會被分 A 到 D 級。如果出現誹謗他人、惡作劇、財務問題等情況則會被劃為 BC 級,D 級屬於有犯罪記錄。

圖片:CFP

"S-Toku" 稱,推特是最常見的風險帖子來源,其次是 Instagram,而臉書的影響率相對較低,因為年輕一代往往沒有賬戶,也較少發帖。

" 在推特上建一個小號很簡單,所以會很容易展現出人們的真實感受和人性。我們調查時發現,有些帖子與簡曆上的印象相去甚遠,兩者之間有差距是很常見的,不過對於雇主來說,能夠找到人們的小號肯定比不知道要好。" 角田博表示。

此外,"S-Toku" 還接受過實地調查。調查員曾去往一名男性被調查者的位於東京的老式公寓暗訪,與他的鄰居和房屋管理公司談過後,他們發現該男性曾多次向好幾家公司借錢,因此在上報資料中寫上了 " 存在財務問題 "。

02

" 同意 " 之下合法調查

通常情況下,"S-Toku" 的工作人員隻需花一到兩小時便可找到小號,並撰寫出 " 像成績單一樣的風險評估報告 "。然而,這種極高效率的 " 偵查 " 很快引起了人們對侵犯個人隱私的擔憂。

麵對種種質疑,角田博多次向《朝日新聞》表示,他們的行為並不違反日本的《個人情報保護法》,因為他們所調查的 " 就是用戶在互聯網上公開發布的內容 ",且應聘者在求職前都已經同意了招聘公司對其進行個人信息進行調查。

" 這不是一個探尋你來自哪裏或是家庭資產狀況的背景調查,也不會助長求職歧視。如果人們不想被發現小號,那他們可以設置成私密賬號。" 角田表示。

小號調查的另一個問題是可能出現錯誤匹配,因為絕大多數小號都是匿名的。對此,Solna 公司總裁三澤表示,如果調查員無法完全確認調查對象和社交賬號匹配度,他們就不會主動上報,如果對方公司強烈要求得出結果,他們會在報告書裏加上 " 小號信息不準確 " 等消息,將決定權交由雇主。

" 我們一直在努力確保這些行為不會違反任何法律法規,因為我們是通過合法手段從網上獲取信息的,我們也不會提供任何導致就業歧視的信息。" 三澤再三保證。

Solna 公司總裁三澤和則在介紹公司的 " 網絡履曆書 " 項目 圖片:《朝日新聞》

在極其看重個人隱私的日本,《就業保障法》規定,原則上不允許在招聘時收集有關種族、民族、出生地、經濟狀況的信息,更不允許收集有關信仰、參與社會運動的情況。而收集個人喜好類等內容,必須先征求個人同意。

然而對求職者而言,這種個人同意往往是迫不得已。精通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大阪律師協會律師加納雄二曾表示,如果雇傭公司和委托調查公司提前告知應聘者他們將使用個人信息,的確不違反《個人情報保護法》。但應屆生在求職時,很難拒絕對方公司使用個人信息的要求。

03

刪帖、鎖號、暫別社交媒體

2019 年,日本一家智能手機信息網站的統計顯示,有 70% 的 10 多歲青少年和 60% 的 20 多歲的年輕人擁有一個以上的推特賬號。這些年小號調查的流行,讓不少求職者感到不適。

圖片:CFP

關西地區一所私立大學的 22 歲大學生佐藤洋子最近正在找工作,她已經向娛樂、教育、酒店、保險和食品行業約 30 家公司提交了申請,對小號調查也有些擔心。佐藤擁有七種不同類型的社交網絡賬戶,既有擁有 1000 多名粉絲的普通賬戶,也有隻有親密朋友互關的小號,更有隻用來追星的賬戶。這些賬號不少都是匿名,且沒有設置成私密用戶。

" 我以為這隻是個城市傳說,但很可能這一切已經發生在我身上了。" 佐藤對這種做法既驚訝又不滿," 我之所以創建各種賬號,就是為了劃分那些我願意展示和不願意展示的內容,我不允許人們未經許可就偷偷調查。"

為了避免學生在社交小號問題上吃虧,不少學校開始提供社交網絡使用指南,進行定期培訓,督促學生不要發布基於種族、宗教、性別或意識形態的歧視性言論,更要避免誹謗性、侵犯隱私或泄露研究秘密的內容,並尊重人權和法律。然而,這依舊無法改善學生們對於綁定社交網絡和求職的反感。

日本大型求職招聘網站 "Mynavi" 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2022 年的應屆畢業生平均會使用 3.7 種社交媒體,其中,35% 的學生表示 " 不想用社交媒體求職 ",常見理由分別為 " 不希望我的私人生活被看到 "(74.6%);" 對企業的個人信息管理感到不安 "(53.7%);" 不希望被 HR 調查 "(占 40.7%)。

"Mynavi" 調查員指出,這一代人被稱為 "SNS 原住民 ",因為他們每天都在用社交媒體:" 雖然一些人會用社交網絡來收集、交換求職信息,提升自我吸引力,但厭惡求職企業擅自調查社交賬號的人也絕不在少數。"

在 " 企業調查中心 "、Solna 等公司的調查精準度達到 88% 的消息在網上大規模傳播時,年輕人們的嘲諷也隨之而來:" 不是 100%,就是說會有冤假案件發生是吧 "、" 我有至少 8 個賬戶,你能全部找到嗎?" " 沒關係我隻有小號,沒有大號。"

圖片:CFP

不過對於開始求職的應屆生而言,他們最好的選擇可能是暫時 " 告別 SNS"。一名在福岡某大學讀研究生二年級的香川葉告訴液態青年,她對小號調查並不陌生,她的朋友在求職的時候,往往都會刪除推特和 Instagram 上的帖子,再把賬號鎖起來或者建一個全新的賬號以應對調查。

" 對於絕大多數遵紀守法的人而言,工作和隱私應該被分開。公司應該看到的是應聘者現在的表現,而沒必要去過度挖掘過去的事情,比如以前做過的惡作劇、戀愛經驗什麽的。" 為了明年求職順利,擁有兩個 Instagram 賬號的香川已經清空了其中一個,並將另一個改為私密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