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P50不再有5G版本,華為賣起了兒童學習機

來源: 36氪 2021-07-31 01:24: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722 bytes)

即使 IoT 產品表現不錯,華為仍然處於憂患中。

作為華為手機年度旗艦係列,"P50" 的發布顯得有些平淡,也有些無奈。

這是一款很努力的產品,6.5 英寸 OLED 屏幕,搭載 4100 毫安電池,支持 66w 快充和 IP68 防塵抗水,全是最新的技術。它的影像功能也很出色,原色雙影像單元,用了新的 XD Optics 計算光學技術,可以保留 81% 的圖像信息。

可頂配指標依舊無法掩蓋最大的短板—— " 芯片 "。

這次 P50 係列隻有 4G 版本,而且混用了麒麟 9000 和高通驍龍 888 的 4G 版。當 5G 已經成為旗艦機的標配時,這樣的配置相比小米 OV 等廠商顯得遜色不少。

從發布會也能看出華為的焦慮,他們一連發布了 3 款智慧屏產品,甚至有一款 98 英寸的巨幕電視——這種尺寸通常傳統電視廠商們才會推出。智慧屏係列還推出一款定位奇特的產品:小精靈學習智慧屏,其屏幕 10.4 英寸,介於 iPad 和 iPad Pro 之間,屏蔽了娛樂功能,填滿了 700 多本教科書的講解和 600 多套英語教材,家長還可以用支持鴻蒙 2.0 的手機和平板批注,輔導孩子作業。

華為的手機業務正在發生變化,P50 發布預示著華為的手機或許會走入精品時代。而這些細分定位的產品將為華為補充血液,支撐它度過艱難的未來。

精品化路線

外部環境對華為並不友好。根據華為公布的 2021 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其第一季度營業收入 1500.57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16.5%。而根據 canalys 公布的全球智能機 2021 年第一季度出貨量,華為已經排到了第五名後。

P50 能夠做的事並不多,蘋果蠶食了華為大片領土,根據 canalys2021 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它在中國的出貨量幾乎翻了一倍。而小米、OPPO 和 vivo 凶猛地往高端市場進軍,多少也撼動了華為的地位。

但顯然華為短期內不會放棄 P 係列,P50 經曆了一年多的研發,傾注了大量資源。從 P50 也可以看出,華為盡力保存著 P 係列的精品感,在芯片不盡人意時,華為極力突出影像這一個賣點,而且 P50 的後蓋和色彩設計顯然都用了心思,典藏版用了納米微晶玻璃材質,普通版的調光變色後蓋也並不會顯得廉價。

圖片來自官方

P50 係列原本應該在春季發布,延遲到夏季,也足可見艱難。今年 1 月,路透社報道華為正洽談出售高端智能手機品牌 P 和 Mate,但目前看,華為短期內不會放手。

P50 就是華為給市場的定心丸。P 係列和 Mate 讓華為躋身國際高端旗艦機的位置,如果放棄,等同於華為放棄了自己的金字招牌。在這一兩年中,隻有陸續發布高端機,才能保證華為不至於在消費者市場失聲。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貢獻收入方麵,它很難尋回過去的榮光。P 係列和 Mate 是少有的高銷量旗艦機,2016 年的 P9 銷售已經突破了千萬台,此後節節攀升,2019 年,華為全年出貨量共 2.4 億台,其中旗艦 P 和 mate 出貨量共 4400 萬台,占總體出貨量的 18.3%。

這一次,4G 版本的 P50 表現也並不會太差,畢竟中國仍然存在大量還未換機的 4G 用戶。但當 5G 芯片已經下放到中端機後,時間的窗口正在緩緩關閉。

華為很清楚這個殘酷的事實。它積累多年的國民度和鴻蒙操作係統固然能夠提供溢價,但在配置信息透明的手機市場,它們越來越難維持忠誠度。

P50 不會輕易走下舞台,隻是會減少出場的頻次。它的售價仍然達到了 4488 元,比 P40 還要貴上 300 元。可以預想,華為未來的手機業務會繼續聚焦,將有限的資源濃縮到少量高端產品上。P 係列正在從一個走量的係列,成為一種標誌,一個符號。

P 係列會一如既往地承擔自己 " 高端 " 的責任,但它在當下還有更重要的使命:為華為轉型爭取時間。

過去,P 和 Mate 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的典型。它們不僅自己能大量出貨,還穩住華為的高端地位,間接拉動了 nova 這樣中端機的聲譽,迅速占領市場。

華為手機承載著用戶的期許和感情。當 nova 貨源枯竭,P 係列的品牌光暈必須拉動電腦、平板和智能穿戴設備增長。

趨於平靜的故事

手機耀目的光環多少掩蓋了華為的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的成績,而現在這些產品將成為關鍵增長點。

很多人忽視的是,華為智能手表業務很早前就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僅次於蘋果。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CCS Insights 數據,華為智能手表 2020 年整體出貨量為 1800 萬隻,比 2019 年翻了近 4 倍。

在不怎麽高調的筆記本電腦領域,華為筆記本電腦 2020 年國內出貨量已經僅次於聯想,位列第二,遠超過了第三的戴爾。華為自己也承認,智能穿戴設備和筆記本銷量暴漲,彌補了華為手機收入的大幅下滑。

華為幾年前提出的 "1+8+N" 戰略中,外環的 "8" 現在變得尤為重要。如果芯片局勢沒有緩和,僅靠精品化的 P、Mate,不可能支撐華為消費者業務部 4000 多億的收入,它必須擺脫手機公司的標簽。

華為很清楚自己在專業市場的優勢。他們的智慧屏也不去和小米正麵交鋒,而在 B 端下了苦工,優化視頻會議和雲端,瞄準企業級用戶。2020 年,他們的企業業務收入增長了 23%,首次突破千億。

華為一直很聰明地走細分市場,他們的筆記本電腦定位商務人群,搶的是戴爾、惠普用戶。至於平板,在正如當年 surface Pro 在辦公領域切走了 iPad 的份額,華為從教育領域切入,避免和娛樂型平板打得頭破血流。

教育可能會成為華為接下來的重心,去年 4 月,華為發布了 MatePad,定位就是 " 學習平板 ",麵向 K12 人群,還搭載了華為自己的教育 APP。在這次發布會上,華為又進了一步,推出了華為小精靈學習智慧屏,也是華為第一次真正在兒童市場下功夫,這款產品宣傳語是可以促進 " 自主學習 ",針對的顯然是家庭用戶價格也不算昂貴:2699 元,和 iPad 相差不大。他們還升級了兒童手表,想辦法切下一塊步步高把持已久的蛋糕。

圖片來自官方

即使 IoT 產品表現不錯,華為仍然處於憂患中。企業級業務隻占到總銷售額 1/8,還未成氣候,智能穿戴設備畢竟有蘋果攔在天花板,增長有限。華為正急切地尋找下一個增長點,幾年前,他們開始投入智能汽車領域,為新能源車提供軟硬件。但當無人駕駛前途未明,造車企業各懷心思時,這項業務很難在短期內長成現金牛。

根據 IDC 最新數據,2021 年第二季度,華為已經跌出了國內智能機的前五。OPPO 和 vivo 很難複製華為在高端市場的崛起,這需要實力、時間和運氣,P 也好、Mate,無疑仍會是發布會的明星和重頭戲,但顯然,華為能訴說的故事正變得沒那麽性感,而下一個令人振奮的情節也還未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