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啟示錄:投機、泡沫和反人性

來源: 36氪 2021-04-20 23:41:5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596 bytes)

過去的八年多,比特幣作為資產的投資收益無可比擬。

最新高點已經超過64000美元,僅12年比特幣已經翻了幾十億倍,其衍生幣的投資熱情得到了釋放,狗狗幣日內暴漲200%,而這種暴漲消息層出不窮。嬉笑的、垂死的、掙紮的、冷靜的、恐懼的......每一個玩家用熱血堆砌了這個膨脹的城池。

比特幣,本是一場極客和互聯網用戶的樂趣,但現在華爾街精英也嗅到了金錢的氣息。

2008年金融危機後,新一代華爾街精英活得“灰頭土臉”,索羅斯、巴菲特仿佛就是難以複刻的時代神話。

“世界上腦子最好的人被圈在華爾街,安於每年幾十萬美元的工資,做一個華爾街的小魚小蝦,每天糾結於一個特別聰明的技巧,算出來某個公司的風險增加還是減少了0.1%。”華爾街歸來的馬誌博一語道破了當下比特幣火熱的幕後推手。

這些聰明人很難甘心,數字貨幣就成為了他們手上的尖刀。

華爾街底層精英在“叛逃”,頂層玩家卻打起了更高深的算盤。這是一個聰明人的“圈套”,而賭注就是有多少人會上車。

“比特幣是一個經濟學意義上很傻的東西,不看好一個通貨緊縮的財務係統。”馬誌博坦言,但他依然會選擇投資比特幣,道理很簡單,“比如說,知道二十年之後會暴雷,所以這十年的錢你都不賺了嗎?”

終究這是一場擊鼓傳花的的遊戲,人性的弱點仿佛是資本的永動機,沒人希望看到鼓聲與鮮花會停在自己手中。

聰明人的遊戲

或許這種可以使資本膨脹的能力,早已被鐫刻在華爾街的血液中:站在財富頂端,一切金融本質都無異於符號換手,一切金融遊戲無異於用模型來賭市場漲跌。

換而言之,離經叛道的華爾街精英們僅僅將比特幣作為他們賺錢的工具,而模型就是他們賺錢的拿手好戲。

不論是幣圈還是經濟學家,對於以下事實都看得非常透徹——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對比特幣相對寬鬆的監管態度是比特幣及其他數字貨幣的資產泡沫持續膨脹的重要外部因素。

就算看清了數字貨幣的本質,想要參透其中規律卻並非是件易事。現貨市場多空廝殺驚心動魄,期貨市場四處陷阱暗藏殺機,小玩家的心髒承受了太多的刺激。

膨脹與凶險的幣勢讓看清一切的專業選手馬誌博感到“心虛”。“這種係統不太常見,即便是黃金也有一點增量,還沒有人做過‘絕對’緊縮的經濟係統的長遠演化模型,所以不太清楚衝擊力是怎麽樣的。

數字貨幣的狂熱真的不會結束嗎?聰明人對最終章如何奏響自然心知肚明。最起碼對於巨頭來說,數字貨幣相關的資產配置在自己龐大的資產體量麵前根本不值一提。

盡管美國監管部門多次發出警告,但金錢的誘惑不僅讓華爾街的聰明人心動不已,也挑動了金融科技公司的神經,比特幣期貨和相關股票的交易愈發熱門;銀行、經紀商、交易所和谘詢公司也忙著搭建基礎設施。

實際上,機構們也是被裹挾的一份子,投資數字貨幣成為了不可繞開的一環。

“機構需要讓外人覺得自己是在這個投資的前沿,不想被人看到自己太保守、太low。”北京大學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特聘研究員巨建華向36氪透露,在被市場情緒推著走的浪潮中,很多機構投資者實質上是一種不得不參與的心理。



數字儲備與周期的比較

同時疫情的肆虐之下,全球經濟受損,比特幣的避險屬性越來越明顯,幣價從18年末的3155美元低位拉升至如今60000多美元。

在此之下華爾街和矽穀大舉入場數字貨幣,CoinShares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機構管理的數字貨幣資產規模飆升至590億美元的峰值,而去年這一數字僅為376億美元。

“機構背後的這些投資人或者說LP配置一些比特幣的資產,他們的需求就會推動這些金融機構進入到這個市場裏麵去。”巨建華道破了機構入局數字貨幣的影響。

的確,和暴漲的數據相比,機構們的表態更加赤裸裸。摩根大通繼三月申請推出“比特幣概念股”後,預測比特幣目標價將達到13萬美元;本就對比特幣持開放態度的ARK基金,更認為比特幣市值終將比肩甚至超越黃金。

在外人看來,他們的目標就是讓比特幣變成下一個股票或債券市場,而夢想已經開始照進現實。近日,加拿大批準比特幣ETF後,美國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Coinbase宣布已獲得美國證交會(SEC)上市批準,成為名副其實的“加密貨幣第一股”。

AvaTrade首席市場分析師Naeem Aslam指出,CoinbaseIPO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即監管機構不會對這種加密貨幣采取那麽強硬的立場。

這無疑增加了數字貨幣市場的流動性和深度,如今這些大玩家才是數字貨幣真正的操盤者,小玩家難以承受的驚心動魄在大玩家眼裏隻需要一個“響指”就可改變戰局。

散戶絞肉機

在Space X和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那裏,比特幣可以購買特斯拉,而他對狗狗幣的熱忱更是讓市場為之瘋狂,多次拉高狗狗幣價格後,近期更是表示要用自己的Space X將狗狗幣送上月球。



拐點?比特幣與特斯拉股價的對比

“像比特幣這種,在幾千美元的時候也可以去玩一玩,但當它漲到幾萬美元的時候,就不是一般小散戶可以玩得起的。”遠離華爾街與矽穀“暴風眼”的上班族賈嘉偉顯然無法理解巨鱷們的遊戲,但他已經參透了幣圈的戲劇性,一夜暴富與傾家蕩產就在一瞬間,而更多的散戶則是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與賈嘉偉不同,英國名校建築學博士李浩晨的想法和很多投資人的想法接近——避險。“全球貨幣增發,所有的錢必須找到一個固定儲值的方式,當然比特幣的缺點就是沒有很多人達成共識,但這個需要時間成本去覆蓋。”

2020年上半年,開啟數字貨幣世界的大門的頭幾次交易中,本想拿比特幣作為避險投資的李浩晨迅速賠光了幾萬英鎊啟動資金,“全都交了學費,那幾天整個人都是懵懵的。”

拉長整個周期來看,幣價高波動也是常態。12年間,比特幣的價格如同坐過山車一般牽動無數人的心,泡沫破裂、疲軟下行和反彈、修複不斷交替,而驟升驟降既是市場情緒的反饋也是宏觀大勢局部的簡略縮影。

2013年,歐洲多數國家競相出台比特幣發行政策後 ,比特幣價格突破1147美元,此後的2015年一度跌至200美元,但又在 2016年突破 1000美元,2017年全年漲幅更是高達1700%。接下來的2018年,比特幣價格又從19000美元跌至3000美元左右。

如果從一開始就堅定持有比特幣,投資收益之高確實讓人興奮不已。財富擴張的神話一次又一次刺激著如李浩晨般散戶的腎上腺素,但時代的灰塵落到個人頭上,又很難明確究竟誰會成為那個幸運兒。

雖是新玩家,但李浩晨已經敏銳地發現,“和歐美相比,中國很多散戶都是帶著賭博思維進場加杠杆做期貨合約,很少看項目,這跟進賭場沒差別。”

這與調查數據中中國投資者更傾向關注短期盈利的結果不謀而合,根據《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數據,抽樣人群中,80.77%的比特幣投資者以短期盈利為目的,僅13.81%的用戶選擇長期持有。

這種散戶心態,很難讓人賺到錢,倒更容易成為韭菜。

厭倦了職場生活的賈嘉偉決定給自己的人生找點“刺激”,“炒幣和炒股不一樣,可能一天跌100%,可能一天漲300%,然後再跌500%,這都是有可能的,在一兩分鍾甚至幾秒內就可以達到這種暴漲暴跌。”

盡管嚐到了不少甜頭,但賈嘉偉自認為自己還算理智,“畢竟拿不住才是普通炒幣人的常態。”



比特幣持有人出售跡象較少

踩在高點入場,沒能“拿住”的李浩晨不斷質疑自己是不是“被割韭菜了”。按照常理,如果在去年上半年入手比特幣,隻要持有一段時間想要盈利並不難,但投資比特幣的路上,總能遇到一些不確定因素。

作為一個24*365時刻可以交易的投資標的,同時缺乏監管,大玩家想要鑽散戶玩家的空子並非難事。“炒幣的社區總是充斥著假消息,還有一些不正規的交易所,都是來割韭菜的。”李浩晨表示,隻能自認倒黴,炒幣早已不是簡單的追高殺跌,玩法越來越令人眼花繚亂。

“隻要不套現都不算賺錢 ,最終還是要還給市場的,那些高杠杆炒幣結局淒慘的大有人在,

我不想炒了.......玩這個太累太累了。”落袋為安才是賈嘉偉、李浩晨這樣的散戶應有的狀態,但即便於此刺激的漲幅,監管的鬆散依舊讓炒幣者疲憊不已。

繞開“大玩家”

在炒幣這件事上,最不缺的就是誇張、欺騙、高拋低吸,真假難辨的信息充斥著整個幣圈。

“通俗點說,就是你本來是賺錢的,但是有人用技術手段讓你虧錢了,把你甩下車。”數字金融大數據公司同伴客數據聯合創始人馬誌博向36氪揭示了這一本質。

就馬誌博觀察,一些不正規的交易所會在市場往下走之前先往上走,趁散戶晚上睡覺的時間來不及追加保證金,將這部分人的倉位抹平,一波收割了他們之前交的所有保證金。

擁有凱斯大學天文物理學博士頭銜的馬誌博曾就職於華爾街大行高盛,進入幣圈後,他仍然沿用著傳統金融方法來研究數字貨幣。作為金融衍生品專家,這些“非正規軍”在他眼裏的野蠻程度堪比“西部牛仔”。



比特幣漲勢圖,來源:tradingview

和每隻股票背後綁定的具體公司不同,數字貨幣是基於數字原理,通過特定的算法大量計算產生的網絡虛擬貨幣。由於數字貨幣設計產生機製決定了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形成了數字貨幣具有價值的共識的基礎。

事實上,經過十餘年的開采,大部分比特幣都被比特幣的開發團隊和少數大礦廠主牢牢把控,大玩家才能付得起入場券。

對數字貨幣的新入場者來說,繞開既有的少數利益群體,尋求新的虛擬幣種成為圈內的默契,而這一波炒幣賺到錢的大部分都不是比特幣。

建築學博士沒有在泥潭裏掙紮太久,機智如他很快發現了其中貓膩,讓李浩晨“贏”回來的是他投資的幾個NFT幣,“漲得莫名其妙的,是不是美國人拿著政府疫情發的疫情補貼都去買NFT了?”

而在賈嘉偉所在的社群裏,“由於群主玩DeFi比較厲害,群裏幾乎都是賺錢的,隻有極少數人不賺錢。”

“想要投資比特幣,首先需要對法律、政策和技術趨勢都有了解,同時利用閑錢投資,虧損沒有心理壓力的前提下,才能從不斷的長期投入中真正獲得收益。”巨建華向36氪提示,比特幣也是金融交易的一種,本質上也是違背人性的,高波動和高風險之下,隻顧追漲殺跌很容易被迫出局。

不是投機,是技術

不論外界情緒高漲到何種程度,但正如東吳證券指出的那樣,投機需求是主導比特幣價格瘋漲的內在原因。然而,撇去瘋狂的幣價不談,誕生十餘年,數字貨幣帶給市場的意義仍僅停留在投機上嗎?

如同股市一樣,玩家多樣化之下,數字貨幣的交易玩法也在變得越來越複雜,收割的方式正在變得更加高級和隱秘。

讓李浩晨把比特幣上的虧損拉回來的NFT就是一個典型代表。NFT(non-fungible token) 是指非同質化代幣,是典型的資產支持代幣,不可替換且不可分割。和比特幣為代表的原生代幣不同,資產支持代幣可以通過將外部資產或權益“上鏈”,實現資產的數字化,由此新產生的代幣可在區塊鏈係統中進行轉移和交易。

用戶對數字產品付費意願的增長,使得具有不可替代特質的NFT在虛擬世界有了大展身手之處,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讓虛擬貨幣世界擁有了實物價值,據 NonFungible.com 數據,2019年間每件NFT商品銷售均價大多低於50美元,而到了2020年8至9月,日均價高100美元。

比如,最近讓NFT火出圈的一次佳士得的天價拍賣,純數字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以近70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公開報道顯示,得標者將會收到《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圖片以及一枚NFT,該NFT奠基於區塊鏈技術,存放了數字作品的元資料、原作者的簽章,以及所有權的曆史記錄。

盡管在收藏界NFT混得風生水起,但隨之而來的是外界的眾多質疑,畢竟這聽上去疫情期間爆發的NFT熱潮和17世紀荷蘭因為鼠疫而引發的鬱金香熱有太多相似性。

更直接的漏洞則在於,在NFT被廣泛應用的收藏藝術領域,版權漏洞亦被外界頻繁提及。“非原作者聲稱自己是作品的作者”,“複製品冒充原作品”等問題背後,根本在於當前NFTs並不能證明自己的原始出處和版權歸屬。

除了實現“破圈”的NFT,2020年以來幣圈最火的玩法就是 DeFi。據同伴客數據解釋,DeFi是指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金融平台,主要幫助個人及機構解決數字資產流動性需求,流動性的提供方也能獲得動態調整的資本收益。

如何向圈外人簡單快速闡明DeFi?馬誌博向36氪打了個簡單的比方,一個人看漲比特幣,但並沒有足夠的資產購入,此人可以拿持有的100個比特幣打到一個智能合約裏,就能得到70個比特幣價值的美元,接著去買比特幣“加大杠杆”,如果“賣掉”70個比特幣“歸還本金和”利息後,DeFi就把100個比特幣退還。

“如此循環往複之下,不斷以0.7乘以0.7乘以0.7......,直到最後隻能再借出買一個比特幣的錢。”馬誌博舉例道,“無需許可,全程透明,沒有引入任何風險,隻是相信網上的一個地址,就能完成一個抵押借貸的動作。”

借貸隻是DeFi眾多一個應用中的一個,當前的DeFi項目還涉及DEX、金融衍生品等業務。

但如果僅僅把DeFi歸為一個賺錢的工具,未免過於單薄和庸俗,在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各國央行全力救市的大背景下,馬誌博認為DeFi生態的爆發有更深層次的意義——“標誌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最成功的實踐落地”。

被稱為“貨幣樂高”,DeFi囊括的資產、智能合約以及協議能夠做到隨意組合。按照區塊鏈公眾號藍狐筆記的解釋,DeFi不單是傳統金融在加密世界的映射,它還呈現出新的特征。例如,它通過資金池實現快速兌換;它的借貸利率可以實現即時調整,可以隨時加入或退出,沒有傳統借貸的借貸期限等。

盡管聽上去很美好,但高杠杆必然意味著高風險。馬誌博提示,程序員留後門,缺少監管,隱藏程序,晦澀的規則,黑客攻擊......這些真實的案例時有發生。

這也印證了東方證券早前的風險提示,加密貨幣已經誕生十餘年,最早以比特幣這類私營的純加密貨幣為代表,至今仍然是一個基本上不受監管和不透明的行業,其為用戶提供近乎匿名的服務,並為一些不法分子從事黑客、搶劫和非法活動提供便利。

像巨建華這樣的技術派專家看好的是加密貨幣技術上的應用。他表示,從技術層麵上看,如果獲得監管層麵的認可,DeFi在未來很可能成為金融係統重要的技術,甚至作為識別資產的重要輔助工具,比如綁定網絡會員資格、房屋、汽車等資產。就美國的例子長遠來看,在監管體係下運作的DeFi很可能和監管相輔相成,成為重要的技術補充。

巨建華同時也向36氪強調,“如果不能創造價值,那麽你投資的一定是泡沫。”

再沒有一個資產能夠像比特幣這樣,造富神話和破產噩夢並行,人性的貪婪和理智在財富的博弈舞台上同時上演,但這並不是加密貨幣的初衷。

幣圈依舊麻木地喧鬧著,每一個玩家仿佛都不知疲倦。看似美好的投機或許隻是一場遊戲,技術的革新才是真諦,但普通看客請看清本質,永遠不要迷失在貪婪之中......

(本文李浩晨、賈嘉偉為化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