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80後打工人遇“職業瓶頸”:再培訓能否“突圍”?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1-01-05 23:40:1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32 bytes)

隨著00後逐漸步入職場,很多80、90後的打工人“坐不住”了。

此前,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阿裏巴巴釘釘發布《新職業在線學習平台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在職業發展方麵,80後曾遇到過職業危機或職業瓶頸的比例最高,達到83%;90後的比例為82%。

為此,很多人決心接受職場再培訓。《報告》指出,95%的用戶認為學習新職業、提升自身發展潛力是走出職業危機的關鍵因素。

那麽,職場上的再培訓,對打工人來說容易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采訪了一批80後的打工人,發現一些人正在努力進行再培訓甚至最終成功轉行,但也有一部分人在職業培訓上經常“有心無力”。

近日,剛剛進入互利網行業不過3年的柳旭(化名)就是如此,他2020年已滿39歲,在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難免感到焦慮,“我的工作職位處於一線,還沒有工作經驗,得跟剛畢業的年輕人競爭工作崗位。”

由於工作太忙,參加線下培訓班不現實,柳旭購買了一些時間更為靈活的線上課程培訓,“學習時間不定,有時間多學點,沒時間就沒學了。”

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市場規模來看,綜合德勤、艾瑞等多家機構研報,在線職業教育有望在未來幾年保持15%左右的複合增長率。

職場35歲“再培訓”壓力

步入2021年,最早一批80後打工人已經40歲,90後打工人也步入30歲關卡。

30而立,40不惑,但不少80、90後的打工人卻開始為職場發展而撓頭。

根據《報告》,相對於其他年齡群體,90後最擔心失業,有79%的90後擔心失業。此外,數據顯示,96%以上的職場人士希望學習新職業。其中,提升職業發展空間、掌握新技能、為未來做準備成為職場人士學習新職業的主要原因。

職業再培訓的需求正洶湧而來,這要求80後、90後打工人們必須在工作之餘拿出足夠的時間。而在他們之中,也出現了成功轉型甚至轉行的人士。

在深圳工作的童丹(化名)2020年已滿36歲,此前從事物流行業,負責國外市場。2年前,出於轉行的需要,她考取了小學英文教師資格證。目前,她在某培訓機構擔任英語老師,她對當前的工作比較滿意。

與已經成功轉行的童丹相比,32歲的遲華(化名)正在準備司法考試。他目前從事國際貿易,在所在的外資公司主要負責銷售和公關。“這個工種應該不算吃青春飯,但大環境、行業發展的各方麵趨勢,讓我們的效益一直在降低。”

他告訴21世紀經濟記者,受海外疫情影響,2020年的業務和收入都減少,現在處於半停擺的狀態,公司也出現了裁員的情況,“員工已經走了三分之一,他們30歲左右,有些是自己選擇離開的,我也覺得沒什麽繼續留下來的意思。”

除了對行業前景不是很看好,薪資水平和工作焦慮也是促使其考證轉行的重要原因。遲華認為,“過了30歲以後,如果收入沒有像前幾年那樣快速顯著增長,做的事情比較重複,大環境行業很亂也進入下坡,想考多點證會選擇更多,或許是找安全感。”遲華說。如果順利通過法考,他打算尋找律所的工作機會,往律師方麵發展。

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隨著勞動力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用人單位往往優中選優,對人才的學曆、職業技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35歲之後的職場人則會麵臨發展緩慢、晉升空間不足等問題。

因此,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尋求職場上的突破及更加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目前很多職場人有學習新職業的需求,尤其是很多35歲之後的職場人士選擇再培訓,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也說明終身教育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硬需求:延長職業壽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後了解到,把“法考”作為轉行重要一環的,數量頗多。

他們一方麵認為目前的工作不具備可持續性,另一方麵又認為法考具有相當的難度,可以延長自己的職業壽命。

比如,2020年40歲的王凱,他本業是電信行業銷售,負責渠道銷售,通過代理商賣企業產品。“我們是賣電話的,算是夕陽產業,現在很多家庭都不用固定電話,固話生意越來越差,日漸走下坡路,職業壽命不長。”

另一方麵,作為一個銷售,年齡不小的他也看到了自身的局限,銷售行業的員工平均年齡大概是35歲,年紀比較大的甚至有可能被公司辭退。這也是他打算轉行法律行業的直接原因,王凱指出,轉律師可以延展一下職業壽命,而且是自由職業,能夠靈活安排自己的時間。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懂法律的,所以他看好法律的未來。

除了轉行之外,如何在現有職業上深耕並可以長期幹下去,也成為不少職場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比如,唐佳(化名)考證並非為了轉行,而是往本行業更專業的方向發展。她現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谘詢工作,主要做針對水電工程移民的第三方監督評估,加班比較少,出差比較多。“我們行業的模式是熬資曆,也就是年紀越大其實越吃香。但我本行和要考的證有一些距離,不完全相關。我是想往更專業的方向轉,所以還是想在職考一個證,想通過考證來更多地學習。”

考證一方麵讓唐佳在工作之餘一直保持學習,提高自我認可度。另一方麵,考試對於她以後在單位晉升有幫助,收入也會提高,而且增加了跳槽資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疫情導致很多打工人對於工作穩定與延長職業壽命的需求增長,也提升了再培訓市場的規模。

艾媒谘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期間,有63.1%的知識付費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主要以職場技能類內容為主。

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指出,相較2020年1月疫情前,2020年11月線上用戶對成人類教育培訓機構的需求同比增長了174.7%。作為專注於為成人服務的在線教育公司,尚德機構第三季度新生注冊人數突破14萬人,同比大漲47.8%。

“預計2020年在線職業教育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增長率18%,創曆史新高,用戶數相較2019年新增近1000萬。”他表示。

如何突破培訓困境?

但是,一方麵是洶湧的需求,另一方麵卻是很多打工人缺乏時間、金錢甚至足夠的目的性,這些讓不少職場再培訓缺乏可持續性。

柳旭就是如此。作為“半路出家”轉入互聯網行業的“新丁”,他早就主動接受再培訓,苦於線下沒時間,他選擇了線上,參加過一些免費網絡培訓,並於2020年9月購買了一個網絡培訓課程。在他看來,收費課程有訓練內容,比免費課程更好,不過考慮到經濟能力有限,他隻願意承擔2000元以內的課程價格。

同在互聯網行業工作、2020年已滿42歲的趙軍(化名)也遭遇類似的情況,趁國慶假期嚐試參加幾天的線下Linux培訓班,感覺意義不大、效果不好就放棄了。

他指出,工作線下培訓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高,工作比較忙無法抽出時間,兩者之間難以平衡。所以,他以自學為主,“上班的時候學,結合項目學,時間不好說,就是不斷拓展自己。如果有機會遇上不錯的線下培訓班,我可能會繼續參加。”

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成人在線教育有以下幾方麵特點:第一,受眾群體多樣化,涵蓋了在讀學生、企業在職人員、失業待業人員、自由職業者、工人農民等各類人群,直接決定了職業教育培訓的形式多樣化;第二,付費者即為服務的享受者,反饋較為直接、及時;第三,成人麵臨工作和家庭壓力的雙重壓力,精力有限,很難堅持學習,用戶留存和用戶忠誠度是一大挑戰。

“根據尚德的數據,目前,MBA等碩士研究生考試培訓最為火熱,同時自考、教師資格證、會計等項目的考前培訓及其他職業技能培訓等也大受歡迎,職場人願意為在線培訓付費的金額區間主要集中在一萬元以內的檔次。”他指出。

目前,確實有不少打工人感受到了考證培訓背後的盲目性,以及時間和金錢上的壓力。王凱指出,他身邊也有考證的朋友,但實際上轉行的很少。而如果不打算轉行,即使考了證也基本沒用。

一位參與培訓的人士指出,通過培訓轉行或者深造,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甚至意味著從零開始。這一方麵需要確定自身培訓現在的目的和未來的目標,而不是單純的利用培訓對抗職業焦慮;另一方麵,也需要投入足夠的金錢、時間,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