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VC合夥人過勞猝死,做投資到底有多累?

來源: 母基金周刊 2020-11-30 23:12:1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58 bytes)

11月30日晚間消息,黑馬基金官方平台發布銀杏穀資本合夥人、銀杏海基金創始合夥人、協創黑馬基金創始合夥人鄭雨林先生逝世的訃告。


訃告還顯示,鄭雨林先生曾任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中軟總公司應用軟件部總經理,賽迪投資公司CTO。

據銀杏穀資本官網,鄭雨林先生還是國家863先進製造組、國家大數據重大工程專家。


就在11月,捕手誌還發布了與鄭雨林的一篇對話:《對話銀杏穀資本鄭雨林:IT從業30年,讓我堅持不投信息化時代的ToB企業》,鄭雨林表示,在他過去的投資中,保持天真是一直在堅持的理念。“我自己是天真的人,我也喜歡投天真的創業者。天真是在了解實際境況後,仍然選擇相信,這是一種勇氣,和馬雲的「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這句話異曲同工,創業者和投資人都需要。”

他還表示,他隻投數字化時代的科技創新,而不投信息化時代的企業,如人力資源領域1.0管理工具和2.0互聯網招聘就屬於信息化時代,3.0是用科技改變人力資源。雖然有些行業因為發展不均衡會出現1.0、2.0、3.0共存的情況,但臨界點來臨時,信息化就會被替掉。

這是一位值得尊重的投資人。

對於鄭雨林先生逝世的原因,治喪委員會稱因工作過度勞累,11月30日在家突發心源性疾病逝世。

就在訃告發布的前一天,鄭雨林還在參加一場行業活動。


做投資,到底有多累?

在世人眼中,VC/PE總是和西裝革履、手捧咖啡、商業談判和巨額估值這些詞掛鉤,然而,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實際上卻是被“項目”所支配——出差、盡調、過會,全國各地的飛機場趕行程是家常便飯,7*24小時不停歇,項目在哪,投資人就去哪。

每年年底,曬出自己一年的飛機裏程分布圖成了投資人朋友圈的“固定節目”,曾有投資人笑稱,“我一年的飛機裏程可以繞地球一圈”。

“我每天工作的時間至少14個小時,而且自從做了投資工作以後,沒有一天休息。就連周末我都在梳理分析項目BP,排列拜訪時間,確定下一周的行程。”某早期基金投資總監表示。

“出差真的很苦。每次出差到外地都會集中約會議,一天五六場很常見,還要不停地與各類人員溝通與記錄,別說好好吃飯了,可能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此前,網絡上曾有段子描述典型的投資經理的一天:一般是從趕8點前的早班機開始的,不是在看項目,就是在看項目的路上。他們每年要深入分析150個項目以上,出差次數超過100次。每一天都猶如打了雞血一般的存在。

而這,在行業裏並不是段子,而是真實的現狀,而且現狀可能比這要更甚。

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已是百舸爭流,進入完全紅海競爭時代。

進入到2020年,疫情更是給寒冬持續兩年多的行業按下“暫停鍵”,募資難,難於上青天。當市場上的“熱錢”清退,“錢荒”遇上新冠,注定了2020年是投資行業最困難的一年。降薪、裁員、轉型,早已不是投資行業的新鮮事。

募資難的背後,是一家家投資機構的辛酸無奈。

有機構穿梭於大半個中國拜訪上百家LP,一家成功的都沒有;有IR接連拜訪數家險資,卻屢屢碰壁;更是有機構已經開始轉型做“FA”,昔日的投資人還去賣起了保險……

現如今,很多公司,除了前台以外各個崗位都在搞募資,甚至人人身上都背著募資的KPI考核。但這種全員募資的舉措卻仍然是心餘力拙。

股權投資行業已經在大洗牌,過度飽和的投資機構,因為無錢可投,正在迎來殘酷的“去庫存”現實。

還堅守在這個行業的人,注定要接受更殘酷與激烈的競爭。

然而,洗牌之時,也恰是產生機遇之時。

股權投資,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積累和沉澱的行業。許多人因投資人的光鮮生活慕名而來,卻未能在行業的周期中堅守。隻有見過行業周期起伏仍不忘初心,既品嚐過項目成功的喜悅也遭受過失敗的苦痛,才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投資人。

投資人這個職業,並不隻有外表的光鮮亮麗,與之匹配的是艱辛努力與恒久耐心。

對投資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危險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