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業了,他賠錢了,他虧的褲衩都沒了

來源: 遠方青木 2020-09-25 02:24: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931 bytes)

什麽樣的人才能通過創業發財?什麽樣的人一創業就會大虧特虧?

都說創業是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情,那怎麽才能拿到高回報呢?

是不是完全看命,大家都把全家的積蓄拿出來賭一把創個業,看看誰的命好?

當然不是這個樣子。

有些人創業必然成功,隻有高回報,沒有高風險,隻有運氣特別差碰到超級黑天鵝的時候才有可能短暫虧錢。

有些人就不一樣了,這些人創業隻有高風險,沒有高回報,除非踩了狗屎運,否則一定會虧錢。

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一下,什麽樣的人創業必然成功。

先定義下什麽叫創業,你爹給了你幾個億然後你去開個公司,這應該不是普通人眼裏的創業。

普通人眼中的創業,是拿很少很少的資金開公司,然後年入幾百萬這種,也就是所謂的白手起家。

什麽樣的人能白手起家?

縱觀全球所有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例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創業初期所有的錢,都是老板一個人賺來的,或者是自己對外麵融資拉來的錢,哪怕招幾個員工,也是給老板打下手。

公司裏所有的活,老板自己都會做,實在忙不過來了才會招員工來幫忙,讓員工做的也一定是最簡單最基礎的工作。

你可以盤點世界所有公司的起家史,絕大部分都是如此。

這也是普通人想白手起家,最常規,最容易成功的一條路。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白手起家的公司太缺錢了。

但要想開一家公司,什麽職能的人都得有,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沒了肺,全身都得跟著死,沒了胃也一樣。

五行缺一,帶來的不是公司盈利少20%,而是整體性崩塌,直接破產倒閉。

所以創業公司的老板必須是全能多麵手,一個人就足以支撐公司的全部運行,方方麵麵的事情他都可以做,而且做的還很不錯。

所以,任何創業的人都會很累,不管生意做的大還是小,都會很累。

因為每一個創業的老板,都一定是先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壓榨到了極致後,實在分身乏術了才會開始招人幫忙。

如果自己忙完了所有的事還有餘力,創業老板們是肯定不會招人的,一個人都不會招。

招人幫忙,不代表他不會做那個事,隻是他實在沒時間做那個事了而已。

在辦公室裏泡杯功夫茶,刷刷手機聊聊天,靠招人幹活就能創業成功賺大錢的故事,僅存在於電視劇和無知之人的幻想中。

合夥人製度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幾個人一起合夥開公司。

不管幾個人合夥,公司一定是有一個人大權獨攬的,什麽事情都是他說了算。

商場比戰場還要殘酷,競爭還要激烈的多,公司不可能存在兩個核心,否則也必然崩塌。

阿裏巴巴和騰訊都有合夥人,但阿裏巴巴隻聽馬雲一個人的,騰訊隻聽馬化騰一個人的,合夥人不可能和創始人有同等的話語權。

之所以有些公司會設立合夥人製度,那隻是因為在創業前期,有些人才確實能給老板很大的助益,但這些人才的薪水老板根本付不起,於是隻好用合夥人製度。

這製度唯一的好處,就是在創業初期可以少付工資甚至不付工資,代價是萬一公司成功了,要分一部分收益給合夥人。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白手起家的案例來說,創業初期都是需要老板一個人包打天下的。

而包打天下,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怎麽賺到錢。

創業初期並不是員工賺錢養老板,而是老板賺錢養員工,搞不清這一點你創業必須要死,不可能會有意外。

我們會觀察到這麽一個現象,實體工廠的老板,一半都是銷售員出身,而互聯網企業的老板,一半都是程序員出身。

原因我剛才分析過了,創業公司的老板必須要有獨立存活的能力。

離開了任何平台和公司的資源,單獨靠自己一個人也能賺到大錢,賺到足夠養一個團隊的錢,這才有白手起家開公司創業的資格。

80年代,中國經濟處於原始蠻荒的時代,那個年代是誰膽子大誰當老板,誰不講規矩誰當老板,沒有任何參考意義,商品緊缺,銷售崗位也沒有太大意義。

但進入90年代中後期之後,中國的工廠產能實際上已經溢出了,中國已經從商品緊缺進入了商品過剩的年代。

1994年,格力電器的銷售極為困難,董明珠就是靠驚人的銷售業績,擔任了格力電器經營部長一職,並最終青雲直上,在2007年擔任格力電器總裁。

誰能把貨賣掉,誰最牛。

銷售是一個淘汰率很高的職業,兩極分化極其嚴重,90%的人連自己都養不活,幹幾個月後就崩潰了,自行離職。

但有千分之一左右的銷售,特別牛逼,牛逼到一個人的業績可以頂一個團隊。

就算辭職,完全不依靠公司的資源,靠自己單獨一個人銷售的利潤就能年入幾十萬上百萬,這就是牛逼銷售的個人能力。

這樣的人,就已經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也才有創業的資格。

因為他能賣掉貨,所以就一定有廠家願意和他合作,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根本不愁貨源。

如果他還能有點本錢,開個小工廠是輕輕鬆鬆的。

最不濟,也能開一家貿易公司。

他哪怕一個人都不招,也能靠銷售能力,自己一個人把公司撐起來,能招幾個人打下手就能幹得更好。

容錯率非常高,他有足夠的收入來支撐公司的運轉,並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團隊管理辦法,然後進化成可以依賴團隊力量賺錢,自己每天泡功夫茶,看看報表就能賺錢的真正老板。

此時他創業成功了,白手起家。

工廠裏麵的其他職位,比如說技術員,比如說財務,比如說小組長,都沒有獨立存活的能力。

離開工廠這個大組織,這些人連一毛錢都賺不到。

所以他們注定隻能依附於工廠,獨立創業成功的難度極高,簡直是難比登天。

但與此同時,這些職位的淘汰率很低,競爭很弱,工資不高但是穩定,能力低一點的普通人從事也不至於吃不上飯,不像銷售崗那麽兩極分化。

風險和收益,永遠成正比。

但是,如果他們一時想不開,要賭一把博個發財,把房子賣了去創業,基本就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結局。

當然,能力很差的銷售崗獨立創業,那也是死路一條,甚至死的更慘。

還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是近些年興起的互聯網行業。

你看看互聯網的老板都是什麽出身,超過一半都是程序員出身,和實體工廠的銷售極其類似。

程序員又不能賣貨,為何可以當老板?工廠裏的技術員為何就沒有同等機遇?

因為在互聯網行業的早期,程序員是可以一個人包打天下的,是互聯網企業裏唯一可以獨立存活的兵種。

2000年代的程序員,自己隨便做一個網站,都可以輕鬆年賺幾十萬,在當時足夠養一個團隊了。

以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為例。

1994年,張小龍大學畢業,當了一個碼農,工作之餘自己一個人鼓搗出了一個叫FoxMail的郵箱軟件。

1997年,FoxMail麵世,張小龍邊上班邊維護,積累了400萬用戶。

2000年,張小龍把FoxMai以12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博大公司。

看清楚時間,這是2000年的1200萬,當時的北京二環的房價是2000元/平米,一套100平的二環房子才賣20萬。

這1200萬,是張小龍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賺出來的,不僅一個員工都沒招,他自己甚至還在上班,給別人打工。

互聯網早期的頂級程序員,都擁有這麽變態的造血賺錢能力,這種賺錢能力非常類似於實體行業的銷售員。

所以程序員可以一個人開公司當老板,而互聯網企業的其他職位,想獨立創業都很困難。

誰能帶著公司賺到錢,誰才有資格當老板。

誰能一個人獨立賺到錢,誰才有資格白手起家當老板。

所以互聯網企業內的程序員收入都很高,高到令他們難以生出自立門戶的心思。

當然,隻有當你有自立門戶的能力時,有能力獨立構思並製作APP,且能摸準市場脈搏時,你才會有這個待遇,能力不足碼農是沒人會理會的,類似於能力不足的銷售。

2005年,張小龍加入騰訊,負責QQ郵箱團隊。

2012,張小龍幫騰訊開發出了微信。

2019年,張小龍年薪3億,還有無數騰訊期權。

他創業了,他賠錢了,他虧的褲衩都沒了

這工資別嫌貴,還真的不貴。

錢給少了,馬化騰怕張小龍會跑。

實體工廠一半的老板是銷售出身。

互聯網企業一半的老板是程序員出身。

我舉實體工廠行業和互聯網公司行業當例子,隻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任何行業你想白手起家的創業,創始人本人一定是要有獨立存活能力的。

不僅可以獨立存活,而且靠自己一個人賺的錢必須要能養活一個團隊。

你得先自己掏錢養活團隊,然後你才有時間慢慢磨合團隊,最終才能依靠團隊賺錢,這點錢都舍不得掏或者掏不起,也就別開公司了。

如果你不能靠自己賺到養一個小團隊的錢,還一門心思的開公司,那真的是嫌命長。

留著自家的小房子養老不好麽,為什麽要出來送錢。

這就是白手起家。

哪怕隻是開一個小餐館那麽簡單的創業,老板都必須是全能多麵手,必須要比店長強得多。

如果你認為隻要投錢就能當老板,那你就錯了,幾百億規模的風投基金都沒這本事,你憑啥認為你有。

如果你認為哪怕自己幹啥都幹不到最好,但隻要自己敢投個十幾萬、幾十萬招人租辦公室,就能當老板,然後可以獲得幾十倍的暴利。

你不虧簡直天理難容,要是還能留下條褲衩,那都算市場仁慈了。

你家祖上貧寒,沒有人帶過團隊,也不知道如何招人、如何磨合團隊、如何凝聚團隊的力量去賺錢。

沒關係,隻要你把人招來了,而且你清楚的掌握著市場大方向,磨合半年一年,這點技能你肯定會掌握的。

你和王思聰在管理上的差距,就這麽被抹平了。

但首先,你要掌握市場大方向,而且要把團隊給養半年一年,在此之前什麽都要靠你自己。

當你擁有這種能力的時候,你自然而然的就創業了,而且創業的成功率非常的高。

不然的話,你會虧的褲衩都沒了。

希望你身邊的人,能因此文,少虧點錢。

或者多賺很多錢。

苟富貴,勿相忘。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