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重女輕男”?兒子沒有管理經驗 姐姐們分走公司和70億
房地產行業,造就了一大批的富豪。尤其是李嘉誠在內的多位中國香港富豪,更得好好地感謝一下中國香港房地產事業。而除了李嘉誠以外,還有一位“玩具大王”,也因為中國香港房地產事業,收獲了更多的財富。
根據中國香港富豪榜顯示,蔡誌明憑借67億美元(474億人民幣)位居第十二名。但是,蔡誌明的財富其實被大家低估了。我們都知道內地有不少知名的未上市企業,例如華為。而蔡誌明手中,也有著這樣的企業。旭日國際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工廠,而作為它的老板,蔡誌明還有其他的偉業。
1972年的時候,蔡誌明就創辦了一家玩具工廠,主要做代工生意。甚至在後來,將工廠開在了廣東等地。經過一番“折騰”,玩具工廠舉世聞名,蔡誌明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為後來進軍房地產事業,打下了“地基”。
2003年,中國香港麵臨衛生問題,樓市“寒冬”來襲。再加上,本身那幾年中國香港樓市的表現就有些“萎靡”。於是,蔡誌明抓住機會,成功進軍房地產市場。他用較低的價格,收購了幾十座物業,其中就包括寫字樓、商鋪、停車場。而後來我們也知道,中國香港樓市迎來“利好”,樓價翻十倍都不在話下。光是收租,蔡誌明就能年入10億。所以,我們時常低估了蔡誌明的真實財富水平。
而現在蔡誌明已經75歲高齡,是時候考慮接班人的相關事宜了。現在蔡誌明還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誰會是最後“贏家”呢?和我們想象中的不一樣,蔡誌明並沒有直接將企業交給自己的後代。而這樣的選擇,或許也是明智的。當初李嘉誠對待李澤楷亦是如此,給二兒子更多的進步空間。
蔡誌明讓大女兒蔡加敏在集團擔任董事,並且分了一些公司的股權給大女兒。當然,蔡加敏還得到了父親70億的現金。而二女兒蔡加怡,蔡誌明自然也沒有“虧待”。蔡誌明讓二女兒接手了集團旗下的康健國際,這是一家在中國香港連鎖的上市醫療機構。而且當上康健國際“掌門人”的時候,蔡加怡才20歲。
相對於兩位姐姐而言,蔡誌明對自己唯一的兒子蔡加讚似乎異常的嚴格。當姐姐們有人拿錢,有人拿上市公司的時候,他隻得到了一個規模很小的珠寶店。但是不少內行人卻表示,其實蔡加讚才是最後的“贏家”。
因為蔡加讚的商業管理經驗比較匱乏,所以在接管企業之前,先要練練手。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大抵上會成為企業的接班人。而且,在過去,父親就一直不吝嗇給兒子花錢,價值1500萬的蘭博基尼隻是大學的“入學禮”。結婚的時候,還拿到了價值7億的“大紅包”。現在蔡誌明隻給兒子蔡加讚一個小小的珠寶店,恰恰證明這個唯一的兒子更有機會成為集團的下一個“一把手”。
而蔡誌明這樣的繼承模式,也值得不少的企業家們學習。不少真實的案例表明,直接將企業交給下一代,並不是一個好的決定。現成的事業,往往會讓他們忘記奮鬥。隻有給予一定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發展。而未來,孩子們能否好好經營家族企業,就看他們的“謀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