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這次的爆漲,到底是一次性消息刺激,還是未來幾年可以持續兌現?

來源: 2025-09-10 12:48:5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麵來看:


1. 積極的一麵(可持續性理由)

  • 合同積壓(RPO)史無前例
    4550 億美元的訂單意味著多年收入已經被“鎖定”,這是對未來現金流的強力保障。和 AWS、Azure 類似,企業客戶簽長期合同,一旦上雲切換難度極高。

  • 與 AI 生態綁定
    OpenAI、xAI、Meta、SoftBank Stargate 都選擇了 Oracle OCI,說明其在高帶寬網絡、GPU 集群調度上有差異化優勢。隻要 AI 訓練需求持續,這些合同就會不斷兌現。

  • 增長曲線
    Oracle 指引今年雲基礎設施收入 +77%,預計 2030 年達 1440 億美元。如果按此趨勢推進,長期成長邏輯成立。


2. 需要警惕的風險

  • 合同兌現節奏
    RPO 是“未來收入”,但並非現金。可能在 5–10 年分批確認,如果客戶推遲/縮減需求,增長兌現會低於預期。

  • AI 資本開支周期性
    當前全球在建的 AI 數據中心投資動輒千億美元,熱潮一旦降溫(比如訓練效率提升、資本收緊),新增合同可能放緩。

  • 競爭格局
    AWS、Azure、Google Cloud 擁有更大的生態和現金流,Oracle 是否能持續搶下大合同,還有待觀察。

  • 短期估值過衝
    股價一天漲 30%+,相當於把未來 2–3 年的利好預期一次性計入,可能導致未來幾個季度“隻要沒有更大驚喜就下跌”。


3. 市場邏輯總結

  • 短期:爆炸性利好+極大訂單積壓 → 投資者“重新定價”。

  • 中期(1–2 年):持續兌現大客戶合同,現金流和營收確實大幅增長 → 可支撐部分漲幅。

  • 長期(3–5 年):AI 需求是否如預期般指數級增長,以及 Oracle 能否保持競爭力,才決定這次暴漲是不是可持續的“拐點”。


一句話總結
Oracle 的基本麵確實有支撐(長期合同+AI 雲需求),所以不是空穴來風,但股價的爆炸性上漲短期有透支未來業績的嫌疑。能否可持續,取決於未來 1–2 年這些合同能否如期落地,以及 AI 投資熱潮能否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