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CEO的“資本遊戲”:微軟正在故意扼殺Windows、Xbox和Surface

來源: 2025-07-07 11:29:30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這幾年,微軟身上的創新光環正在一點點黯淡。當管理層的決策越來越像金融投資機構,這個曾經定義PC時代的科技巨頭,似乎正在偏離自己的航道。CEO納德拉對Windows、Xbox和Surface部門變得異常嚴苛,已經超出了合理範疇,這分明是一場有預謀的戰略收縮。從本質上講,微軟戰略重心轉移的具體體現,當雲服務(Azure)和AI成為新的利潤支柱,傳統硬件與操作係統部門正在被刻意“邊緣化”。這種“嚴苛”並非針對業務本身,而是通過提高考核標準、削減資源投入,迫使這些部門為更賺錢的業務讓路,這種轉變背後,是微軟從產品研發主導型企業向資本運作型企業的深層轉型。

Xbox的發展停滯絕非意外,看看微軟那些讓人咋舌的操作就明白了。當年信誓旦旦要自主研發硬件的微軟,如今卻將Xbox掌機的設計任務外包給華碩這樣的第三方,儼然置Xbox的前途於不顧——上一次這麽做的是Valve,2015年G胖將Steam Machine主機授權給幾十家公司製造,失敗的教訓至今曆曆在目。問題是當年的Valve沒有主機生產經驗和能力,今天的微軟僅僅是為了節約成本和風險共擔罷了。

而今年這場波及1.53萬人的裁員潮,更是把Xbox的核心團隊衝得七零八落,多少主導過Xbox Series X/S等關鍵產品研發的老員工,轉眼就成了失業大軍。最致命的是,資深管理層與技術骨幹的流失,徹底暴露了微軟長期戰略規劃的缺失。有內部員工吐槽,現在微軟的決策就像翻書,上季度定好的計劃,下季度就可能推翻,開發團隊早就淪為滿足股東短期盈利需求的工具。還記得2024年泄露的那款Xbox掌機原型機嗎,當時就被玩家調侃為華碩ROG Ally的“換皮代工品”如今卻成為現實,曾經的擎天巨神(微軟曾推出阿特拉斯計劃)也墮落到直接讓代工廠換個配色的地步。

與OpenAI的合作同樣暗藏危機。微軟對外部技術的依賴正成為致命短板,簡直是把雞蛋全放在別人籃子裏。OpenAI現在不僅把獨家協議縮到了2030年,還在暗中削弱微軟的影響力,意圖擺脫控製。多名參與Azure AI項目的核心工程師,都跳槽去了Meta這些對手公司,導致微軟在大模型領域的技術積累麵臨斷層。而微軟自己研發的Copilot呢?連文本生成這種基礎工作都幹不過GPT-4o,主打AI概念的“Copilot+ PC”上市才三個月就降價40%,銷量遠未達預期。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盡管微軟前期花了大力氣宣傳賣點,卻最終未抓住用戶的需求,Windows筆記本用戶對AI功能的需求並未排在首位——相比之下,他們更渴望的是擁有MacBook級別的長續航能力罷了。

更離譜的是,微軟砸進去的800億AI投資,有60%都給了OpenAI,僅有25%投入到了自己的研發團隊。這種“押注外部”的策略在如今AI芯片短缺的局麵下尤為被動,因為英偉達優先保障OpenAI的算力,微軟的Azure雲服務多次出現AI算力排隊的現象,這就是過度依賴外人的下場。

曾經引領行業創新的Windows和Surface,如今也難逃被邊緣化的命運。曾定義二合一設備潮流的Surface係列,已淪為“短期營銷試驗田”:Surface Neo剛一推出就因為軟件生態斷裂被微軟遺棄,2025年的Surface Laptop Studio 3 拆開一看,主板還是沿用三年前的老設計。Windows 11係統的戰略搖擺更為明顯:年度功能更新次數降至曆史最低(2025年僅2次),向ARM架構轉型計劃砸了20億美元後不了了之,但自家的Surface Pro 10還在用英特爾芯片。如果看財報就更紮心了:2025年第二季度,Surface營收跌了 22%,Windows 11授權收入跌了15%,與此形成對比的是Azure雲服務卻漲了38%——微軟這是鐵了心把資源往賺錢快的雲服務上挪,軟件和操作係統就這麽被邊緣化了。如今的微軟對Windows越來越不上心,隻會一邊催促消費者升級、一邊將Windows 11塞滿訂閱和廣告。醉心利潤的管理層似乎忘了一件事:也許Windows給微軟帶來的利潤越來越少,從比爾·蓋茨在車庫起家到現在,操作係統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軟件生態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微軟為何走上“投資導向”的道路?納德拉上台後,微軟市值從3500億漲到3萬億美元,但核心增長動力是Azure雲服務和Office 365訂閱服務,而不是軟硬件創新。為了維持股價,高管層不斷削減那些“慢回報”的自研項目全成了犧牲品——Windows混合現實虧了50多億美元被砍掉,HoloLens團隊裁了又裁。如今微軟的策略就是自己不搞創新,“看哪家初創公司火就買哪家”,2023到2025年收購27家AI公司,結果隻有3家的技術被整合到核心產品中,雖然這是科技巨頭在麵臨創新危機時的通行做法,蘋果和穀歌也麵臨類似的困境,但他們顯然比微軟表現更佳。這種做法會導致戰略搖擺與資源分散,許多曾前景光明的領域迅速萎縮。更諷刺的是,2024年度納德拉拿了2.3億美元獎金,懸殊的待遇差距一度引發員工強烈抗議。

從Windows Phone到Microsoft Band,從HoloLens到Xbox 硬件,微軟親手斷了多少條潛力賽道。如今市場對其認知已從科技引領者變為資本玩家—— 隻會收購動視暴雪這樣的現成IP而非孕育創新。2025年的用戶調查顯示,隻有28%的人認為微軟“仍在推動行業進步”,而在2014年這個比例可是71%。當Windows、Xbox和Surface都被指責為“慢速”利潤提款機而非創新孵化器,這家科技巨頭或許正在失去定義科技未來的能力。這種戰略轉向無異於自斷創新根基,而隨之而來的代價,或許會讓微軟在AI與硬件深度融合的新賽道上,徹底淪為技術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