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有可能從特朗普手中收回關稅決定權

來源: 2025-04-10 15:03:46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Maybe it is too late?

國會有可能從特朗普手中收回關稅決定權|巴倫政策

 凱西·伯加特 Barrons中文網
 
 2025年04月10日 08:02

貿易政策複雜且影響深遠,理應由講究審慎製衡的立法機構處理。

 
作者|凱西·伯加特(Casey Burgat)
編輯|孫騁

國會不應成為美國貿易政策製定的旁觀者。但過去數十年來,它正是如此。立法機構正以效率和政冶便利之名,將憲法賦予的權力拱手讓予行政分支。

這種長期的權力失職,在上周達到了峰值——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單方麵實施了現代曆史上最徹底的貿易政策變革:建立以10%基礎關稅覆蓋幾乎所有進口商品,並對存在巨額對美貿易逆差國家加征兩位數“對等”關稅的新體係。

 

權力讓渡之路

 
 

憲法明確賦予國會“規定和征收稅款、關稅、進口稅和消費稅”的權力。在美國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裏,立法者都嚴密守護這一權力。在19世紀國會殿堂裏,關於進口關稅的辯論影響著選舉、地區聯盟和經濟政策,這些辯論長期占據核心地位。

然而,進入20世紀後,國會開始將其貿易權力委托給行政部門,主要是為了在全球談判中追求效率和靈活性。1934年《互惠貿易協定法》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 )允許總統在預設範圍內降低關稅;1962年《貿易擴展法》Trade Expansion Act)232條授權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由調整進口;1974年的《貿易法》Trade Act)301條款更賦予總統對其政府認為從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國家加征關稅的權力。

這些授權本意為簡化貿易協定流程,並賦予總統應對真實威脅的工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稅的權力開始失衡。從裏根到特朗普1.0時代,

這些法律條款在缺乏充分理由的情況下實施,且未經國會嚴肅磋商。造成的結果是:總統現在近乎獨攬本應屬於國會的經濟政策核心權力。

特朗普將這種越權推向極致——甚至超越了極致。

在第一個任期內,特朗普(Trump)利用第232條款對所有鋼鐵和鋁進口征收關稅,理由是國家安全。經濟學家、立法者和國防官員質疑加拿大鋁是否真的構成威脅。他用第301條款針對中國商品,理由是知識產權問題。最具戲劇性的是,他曾威脅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一項為戰時或真正的國家緊急情況設計的法律——對墨西哥征收關稅,除非他們減少移民。

特朗普2.0時代,他使用同樣的策略,甚至更加激進。他推行全麵關稅的理由集中在“貿易逆差等同於失敗”這一長期論調上,這種觀點在政治上具有吸引力,但在經濟上卻存在嚴重缺陷。

各派經濟學家均反對將貿易逆差視為損失。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瑪麗·洛夫利(Mary Lovely)在最近接受NPR采訪時明確表示:“我去雜貨店花錢購物,他們是在坑我嗎?不,我換回了商品。”

 

關稅的代價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主張將關稅包裝成無成本的民族主義。但事實是:當關稅上升時,承擔費用的是美國進口商,最終是美國消費者。

耶魯預算實驗室估算,新關稅可能使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3800美元,低收入群體在服裝和電子產品等商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較高,受衝擊尤甚。

報複性關稅同樣痛苦。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歐盟、中國和加拿大針對美國農業等政冶敏感行業實施反製,導致農場破產激增,聯邦被迫批準280億美元農業救助。

除了金錢上的損失,還有外交政策的代價。關稅加劇了聯盟的緊張關係,引發貿易戰,並使得在安全和外交上建立聯盟變得更加困難。而這一輪新的關稅將影響到美國的盟友,如日本、韓國和德國——當前時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一致來應對全球供應鏈韌性等問題。

 

國會必須重張掌權柄

 
 

建國者將貿易權賦予國會自有深意:貿易政策複雜且影響深遠,理應由講究審慎製衡的立法機構處理。在極化時代,總統易受魯莽行動和政治投機驅使,國會的職責是權衡利弊、聽取民意、尋求平衡。

值得慶幸的是,一些立法者正在努力恢複國會的權力。愛荷華州共和黨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與華盛頓州民主黨參議員瑪麗亞·坎特韋爾(Maria Cantwell)上月提出《貿易審查法》Trade Review Act),該法案要求總統在根據第232條實施關稅之前必須獲得國會批準。且須國防部(而非總統)認證真實國安威脅,60天內未獲國會通過即失效。

簡而言之,該法案在不剝奪靈活性的情況下恢複了監督權。

至少有六位其他參議院共和黨人表示支持該法案。內布拉斯加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唐·培根(Don Bacon)本周在眾議院提出了類似的立法。然而,特朗普表示,如果這項立法出現在他的辦公桌上,他將予以否決。要推翻總統的否決需要眾議院和參議院三分之二的投票。

然而,如果國會繼續對此問題置之不理,就會樹立一個先例,即貿易政策應由總統隨意決定。但今日的一時興起可能成為明日的危機。貿易關乎就業、物價、國際地位,放任單邊行動不僅危及經濟穩定,更將腐蝕民主根基。

關稅本質就是全民稅賦。理當接受公共辯論。現在,是國會重拾話語權的時候了。

關於作者:凱西·伯加特(Casey Burgat)是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管理研究生院立法事務項目的主任,著有《我們堅持這些“真理”:如何識別阻礙美國發展的迷思》。

 
版權聲明:
本文為Barron's原創文章。英文版見2025年4月9日報道“Congress Could Take Back Trump’s Tariff Powers. Here’s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