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了,看到地主們仁慈漲租的帖子,不厚道的BSO一下
甘蔗沒有兩頭甜,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麵對戰略性的選擇
1)圖曆史性的低利率,再貸,擴大投資,長期持有,度過衰退期又是豔陽天。
2)升息以後地產價格下跌,擇優買進
我們兩口子短視,覺得1)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於是慌慌張張忙了半年多,重貸套現,繼續買買買,把總負債翻了一倍,靜等暴風雨來臨。商業地產貸款最多也就固定10年,利率都在4%左右。
我有一根定海神針,就是一棟self storage,是我老公投入時間和心血最多的物業,從2016年計劃,花了兩年尋找合適的工業廠房進行改造,怕建築貸款不可靠,賣了兩個生蛋老母雞,保證了一年多的建設,疫情中艱難推進,而且沒有超支,建成以後委托給最大的Self storage公司管理,大概2020年底開業,2021年一年招租50%,今年半年又租了40%,現在occupancy90%+,估摸著這一棟能幫襯兩三個疲軟的辦公樓度過衰退。
房地產不像股票可以快進快出,有時越是衰退越不能賣,如果賣了要交大筆稅,不是雪上加霜 死得更快?隻要現金流不斷,就算貼一點錢,也要熬過去。
看到股票血流成河,地主們卻還抱怨“心太軟”漲租長得不夠數,正是今年河東,明年河西。我是堅定的買房派,上個星期把退休賬號的一點點Reits都清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