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米飯和糖尿病,不記得是否有人轉貼過,香港糖尿病比美國還多的原因

來源: 2010-12-05 13:58:0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哈佛研究﹕一周5碗飯 糖尿風險較高

http://news.sina.com 2010年06月15日 14:37 明報

  【明報專訊】外國早有研究指食用經打磨白米會令血糖升高,美國哈佛最新研究更顯示,若每周吃5碗白飯或以上,相對幾乎不吃白飯者,患糖尿病的風險竟高 17%;不過,若將每日食用白飯的三分之一碗,改為糙米或全穀類,患糖尿病風險反可減16%至36%,當中關鍵是糙米所含的粗糙纖維可減慢身體吸收澱粉質分解的糖分。

  三分一改吃糙米 患糖尿風險即減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在最新一期國際醫學期刊《內科醫學檔案》發表一項有關食用米飯與糖尿病風險的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19.7萬名成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資料,並跟進22年,當中有10,507人最終被診斷患上二型糖尿病。研究人員調整過有關人士的吸煙、運動、肥胖等因素後,發現患糖尿病與食用白飯還是糙米有顯著關係。

  若每周最少吃5碗(每碗150克)白飯者,相對每月吃少於1碗白飯者,患糖尿病風險高17%,但每周吃2碗以上糙米飯者,患糖尿病風險卻減 11%。根據此數據,研究人員指出,隻要將每日食用的150克白飯中的50克,改為糙米,便可將患糖尿風險減16%,若改為全穀類,包括全麥麵包、麥皮等,患糖尿風險更可減36%。

  香港人平均每人每日最少吃一碗飯,據上述研究,糖尿病風險豈不是很高香港糖尿聯會主席楊鐸輝醫生說,白飯的血糖影響較糙米高屬已知,但不能簡單將外國研究數據套在中國人身上。不過,醫學界以往也發現,中國人「與生俱來」患糖尿病的傾向較西方人大,這或涉遺傳基因問題,若配合飲食習慣,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本港估計,約一成人口患糖尿,相對美國隻有6%。

  打磨技術 磨走米粗糙纖維

  負責研究的Dr Qi Sun指出,米飯是亞洲人主要食糧,但在20世紀開始,米的打磨技術提升,令米原有的粗糙纖維也全被磨走。「從公共健康角度,以糙米飯或全穀類代替白飯,應視作預防二型糖尿病的建議。」美國當局亦建議,每日攝取的碳水化合物中,半數應來自全穀類。

  目前醫學界是以升糖指數(GI)評估不同食物,相對於葡萄糖,經食用後提升血糖的反應,以葡萄糖的升糖指數100作比較,糯米飯和白飯屬高 GI(指數70或以上);紅米飯和糙米飯屬中GI(指數56至69);糙米和黑米屬低GI(指數55以下),糖尿病人一般會參與相關指數作膳食選擇,控製血糖水平。

  白米中, 短身的日本珍珠米,其升糖指數亦較長和幼身的泰國和印度白米高,如將米煮成粥,令澱粉質更易被人體吸收,血糖更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