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四環北五環已腰斬 已經跌倒媽也不認了 。。。帝都混成這個鳥樣,包子還敢牽都“雄安“嗎 ?

來源: 2025-11-08 13:15:34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北四北五已腰斬 已經跌倒媽也不認了

曾經,提起北京樓市,常聽到一句話:南三不如北五。北城買了房那好像得意的就是人生贏家,寧要北城一塊磚,不要南城一張床。

如今北城五環已經跌倒媽也不認了。

北五環外的新龍城,2022年,一個56平的小一居,414萬成交,那時候誰買誰是人生贏家。

2025年9月,同戶型成交價直接腰斬,208萬。跌掉的206萬,是一個普通人幹二十年的工資。

諷刺的是,它直接跌回了2013年的價位。十二年一輪回,當年賣掉的,現在可以買回來,幾乎零成本。

北五環內的望京新城,曾經的韓國之城,望京互聯網人的心頭好,曾經的奮鬥坐標,如今已是財富黑洞。2022年同戶型493萬,如今259萬。整整少了234萬。

青春可以重來,你十年前賣掉的房子,現在可用同樣的價格買回來。但對於還在還房貸的人,這不是重來,而是賠光。

蘭園、上林溪、清友園,一個個耳熟能詳的盤子,一個個都成了“價格黑洞”。

蘭園一套60平的兩居,從537萬跌到315萬,蒸發了222萬;上林溪109平的房子,從1158萬跌到790萬,368萬就這樣沒了;北苑家園清友園,一套127平的三居,從758萬跌到501萬,縮水257萬。

。。。

這些數字,不是冷冰冰的統計,它們背後,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生。

有的是全家湊錢上車的年輕夫妻,有的是背著兩套貸款的中年人。他們曾經以為,房子就是財富的保險櫃,越放越值錢。可現實告訴他們,房子已是風險最大的金融產品。

為什麽會跌得這麽狠?邏輯很現實。

第一,供給遠大於需求。掛牌量一直在16萬套以上,這意味著市場被存量房壓得喘不過氣。

第二,買家信心崩塌。過去大家怕買不到,現在大家怕賣不掉。心態一轉,價格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倒下。

第三,信貸收緊,購房能力下降。年輕人不敢貸款,中年人不敢加杠杆。房子從“必須品”變成“選項”。

學術上,這叫“資產負債表衰退”。當家庭資產縮水,人們會削減消費、延遲投資,把所有的錢都用來防禦。

簡單點說,就是大家都窮怕了,不敢花錢了。樓市這種高杠杆、高風險的遊戲,最容易被拋棄。

 

北京東四環北路東風北橋(2021年5月)

這場暴跌,真正擊碎的,不隻是房價,還有無數人心裏的信仰。

多少人以為,房子是人生最大的底牌,撐得住未來的風險。現在發現,房子反而成了最大的風險。

那種“房住不炒”的口號,曾經被人當作調控口徑,如今已被狠狠印在現實的臉上。

2017年、2021年衝進市場的人,他們成了這場遊戲裏最慘烈的接盤俠。他們拿青春、婚姻、父母的養老金,換來的是一串下跌的數據曲線。

他們熬過加息,熬過疫情,卻沒熬過房價的坍塌。

人到中年最怕的是什麽?不是沒錢,而是發現自己所有的奮鬥,都壓在了一套房子上,而這套房子不值錢了。以為自己買的是未來,其實買的是枷鎖。

十年前,房子讓人一夜暴富;十年後,房子讓人一夜返貧。這就是中國樓市的荒誕劇。當泡沫破裂的時候,沒有贏家。

沒買的人幸存,但也不敢慶幸,因為這意味著整個經濟的寒氣都要傳導下來;買了的人隻能苦笑,時代的車輪碾過來,誰都很難全身而退。

恭喜沒買的人,你們逃過一劫;也心疼買了的人,你們沒做錯什麽,卻被卷進了時代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