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經典大忽悠的起源和奧妙
隔壁精木回憶老師教的共產主義理想”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和AI的解釋,以及看到過的所有討論,都沒搞清楚這個大忽悠的來曆和要點。說”按需分配“的都是後來在東大受教育的痕跡,早年的忽悠更甚,叫”各取所需“
這”理想“的起源居然還不是馬克思, 而是法國人社會主義政客,新聞業者和史學家Louis Blanc 於1851年提出。 法文原文是 De chacun selon ses facultés, à chacun selon ses besoins,馬克思在1875年采用,此後隨國際共運風靡全球。英文翻譯是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
注意忽悠的重點:沒有動詞
也就是說原文既沒有“取”也沒有“分配”。 而且也沒說人人必須“盡”其所能。連動詞都沒有就回避了任何現實的可操作性。 馬克思故意學了個模模糊糊的句子,以便根據忽悠的需要任意解釋。
這應該是個煽動性忽悠的經典。 不提供任何操作細節。讓千千萬萬人拋頭顱灑熱血去追求“各取所需”的理想,虛構一個要啥有啥的社會蒙了無數圖樣圖森破。革命成功了,就改口說不能自己去”取“,必須有領導來決定你需要什麽,再“按需分配”。都不違反原文。
英文老話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魔鬼在細節裏。 一旦提供細節, 用腳趾頭細細想想就可以發現魔鬼。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的原文幹脆就模糊任何細節, 任由後來的魔鬼來填寫。
嗬嗬, AI幾乎永無可能這樣分析問題。
這法國人Louis Blanc挺有創造力,不僅發明了國際共運最經典忽悠,還是“資本主義”(capitalism)這個詞的發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