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去世的諾獎醫學獎獲得者沃森說,他不喜歡傻瓜 (摘自維基)
遠離無聊的人
在2007年出版的回憶錄《遠離無聊的人:科學生涯的教訓》中,沃森將他的學術同事描述為“恐龍”、“遊手好閑之徒”、“化石”、“過氣人物”、“平庸之輩”和“空洞無物”。史蒂夫·沙平在《哈佛雜誌》上指出,沃森寫了一本不太尋常的“禮儀之書”,講述了科學家在職業生涯不同階段所需的技能;他還寫道,沃森以在大學裏積極追求自己的目標而聞名。 E·O·威爾遜曾形容沃森是“我見過的最令人討厭的人”,但在後來的電視采訪中,他表示兩人是朋友,他們在哈佛的競爭早已是“過去式”(當時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爭奪科研經費)。
在回憶錄《遠離無聊的人》的後記中,沃森對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時而抨擊時而辯護。薩默斯於2006年辭職,部分原因是他發表了關於女性和科學的言論。沃森在後記中也指出:“任何真心想要了解科學領域男女比例失衡問題的人,都必須至少做好準備,考慮先天因素可能發揮的作用,即便有明確證據表明後天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種族的評論
在2000年的一次會議上,沃森提出了膚色與性欲之間的聯係,他假設膚色較深的人性欲更強。 他的演講指出,研究發現黑色素(賦予皮膚顏色的物質)提取物可以增強受試者的性欲。據參加過演講的人回憶,他當時說:“這就是為什麽會有拉丁裔情人。” “你從未聽說過英國情人,隻有英國病人。”沃森還表示,與種族和民族群體相關的刻板印象具有遺傳基礎:猶太人聰明,中國人聰明但缺乏創造力,這是因為順從的選擇,而印度人卑躬屈膝,這是因為種姓製度下的族內通婚選擇。關於黑人和白人之間的智力差異,沃森斷言:“我們所有的社會政策都基於這樣一個事實:他們的(黑人)智力與我們(白人)相同——然而所有的測試都表明並非如此……那些不得不與黑人員工打交道的人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沃森反複斷言,黑人和白人平均智商的差異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2007年10月初,他在冷泉港實驗室(CSHL)接受了夏洛特·亨特-格魯布的采訪。沃森在采訪中談到了他認為非洲人的智力不如西方人的觀點。沃森表示,他的本意是推廣科學,而非種族主義,但英國的一些演出場所取消了他的行程,沃森本人也取消了剩餘的巡回演講。《自然》雜誌的一篇社論稱他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但同時表示希望巡回演講沒有被取消,這樣沃森就不得不當麵麵對批評者,從而促進就此問題展開科學討論。由於這場爭議,冷泉港實驗室的理事會暫停了沃森的行政職務。沃森發表了道歉聲明,隨後在79歲時從冷泉港實驗室退休,實驗室稱他“近40年的傑出服務”。沃森將退休歸因於年齡以及他無法預料或希望的境況。
2008年,沃森被任命為冷泉港實驗室(CSHL)名譽校長,但他繼續為該實驗室的項目工作提供谘詢和指導。同年,沃森在BBC的一部紀錄片中表示,他不認為自己是種族主義者。
2019年1月,在一部前一年製作的電視紀錄片播出後,沃森重申了他關於種族和遺傳學的觀點。隨後,冷泉港實驗室撤銷了授予沃森的所有榮譽頭銜,並切斷了與他的一切聯係。沃森對此事未作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