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教練機都要做成隱形的了?

來源: 2025-10-30 09:22:1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近日曝光的洪都新型雙發串列座教練/輕型戰鬥機再度引發軍迷熱議——機體線條帶有明顯折線隱身設計,垂尾造型與殲-35相近,堅固的雙前輪三點起落架顯示其具備艦載適配潛力。若以“低成本隱身化、訓練兼作戰”的思路定位,這款飛機既可能成為海航的專用艦載教練,也極具走向國際市場、與韓國FA-50直接競爭的潛力。



從公開流出的照片與此前網上流傳的專利圖可見,該機采用串列雙座、雙發布置,機身多處折線與邊條翼設計暗示了有限的隱身處理。垂尾外傾、傾斜式V尾的造型與已服役的殲-35有相似性,說明殲-35上成熟的尾舵折線設計已被下放到成本可控的中端平台。機首的灰色探測器錐、疑似小口徑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位置,以及翼尖掛點,都指向“高教機兼輕戰機”的定位。堅固的雙前輪三點式起落架則明顯為航母彈射/攔阻著艦或短距降落做了適配準備。

Advertisements


按目前線索,這款飛機在設計上把“教學+作戰”二者結合為核心:一方麵保證學員與教員的串列座艙布局與先進座艙儀表、HUD與數字化飛控,賦予良好的訓練體驗與過渡性;另一方麵保留武器掛點、基礎雷達艙與雙發動機冗餘,為執行空中攔截、近程對地/對海攻擊提供條件。相較於以訓練為主、作戰能力被動的傳統高教機,這款機顯然把“可戰用”作為出廠即兼顧的能力,從而降低後期衍生戰機改裝的成本與時間。



雙前輪、加固前三點起落架與邊條翼在低速大迎角下的可控性,是航母起降的關鍵物理條件。現階段中國航母向電磁彈射、兩棲攻擊艦發展,迫切需要匹配的艦載教練機以替代高耗損的殲-15/殲-35進行日常訓練與觸艦動作練習。這款新機若能完成艦載適配(著艦鉤、攔阻裝置接口、折疊翼或改裝後座艙布局),將極大提升艦載飛行員培養效率,並顯著延長主力艦載機的壽命,節約軍費與維護成本。

Advertisements


外貿市場上,FA-50之所以受歡迎,正是因為“教練機出身、輕戰機可擴展、使用成本低”。這款新機在定位上高度契合這一需求:更低的采購與後勤成本(若國產化發動機與係統成型)、更強的作戰兼容性和無西方出口限製的政治便利,都會成為其優勢。同時,若隱身設計與小口徑雷達成為量產標配,其在同價位機型中甚至可能呈現“降維打擊”——以較低成本獲取部分第五代特征帶來的戰術優勢。唯一的不確定項在於發動機可靠性、航電成熟度與出口客戶的戰術取向;但這並不足以動搖其在中低端市場的競爭力。



最後該機型的出現還說明了很重要的一點,即隱身與先進技術的“下沉化”——從殲-20、殲-35到如今的高教機設計元素被普遍采用,說明核心設計理念、加工工藝與材料成本正變得可控。對外來客戶而言,這意味著花更少的錢能買到“看起來更先進”的機型;對中國航空工業而言,則意味著形成從研發到量產的閉環能力,加速產業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