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塔吉爾市的烏拉爾車輛製造廠,曾經24小時轟鳴的衝壓車間如今安靜了不少。
38歲的焊工安德烈盯著手機銀行短信,9月工資到賬2.1萬盧布,比起6月巔峰時的3.4萬盧布少了近一半。
公告欄上那張"戰時加班補貼翻倍"的紅色通知,早已被"績效獎金按70%核發"的成本控製文件覆蓋,墨跡還沒幹透。
車間角落,幾名老工人扒著麵包配自來水充饑,當地麵包價格半年漲了23%,工資卻連降三個月。
很難想象,這裏去年還是全俄最熱鬧的工廠:T-90M坦克訂單排到次年,臨時工培訓三天就能上崗,熟練焊工月薪最高能拿4.5萬盧布,是葉卡捷琳堡平均工資的兩倍多。
俄羅斯副總理曼圖羅夫去年還高調宣稱,國防訂單執行率達98%,坦克產量同比漲6倍,這與美國歐洲司令部"年產1500輛"的估算對上了號。

但繁榮早在9月崩塌。
工廠每月翻新坦克從百餘輛跌到三十餘輛,安德烈透露:"合格的裝甲鋼板斷供三個月,庫存零件湊不出整輛坦克"。
這不是孤例,莫斯科郊外的卡瑪斯總裝車間更慘,負責"白楊-M"導彈發射車組裝的尼古拉工資從去年12月的3.2萬盧布,跌到9月僅剩1.9萬盧布,這家軍用車輛巨頭上半年虧損高達208億盧布。
軍工引擎熄火,製造業集體"躺平"
工廠的冷清早有數據預警。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10月披露,撐了近三年的國防工業首次踩了刹車,9月"金屬製品"產量同比降1.6%,要知道這一指標2023年飆漲26.4%、2024年還漲31.6%,8月更是保持21.2%的高增長。
更刺眼的是包含坦克裝甲車的"其他運輸設備",增速從8月的61.2%直接砸到9月的6%,幾乎等於停滯。
軍工拉胯直接拖垮了整個製造業。
9月製造業產出僅增長0.4%,比8月的2.4%放緩八倍,創下2023年初以來最差表現。
俄羅斯工業通訊銀行首席分析師丹尼斯.波波夫急了:"占GDP30%的工業生產幾乎停擺,9月僅增長0.3%,去年同期還是5.6%"。
更糟的是"全麵衰退"的苗頭。
俄羅斯科學院經濟預測研究所發現,24個製造業子行業裏18個陷進衰退,這些行業貢獻了近80%的商品產量。
宏觀經濟分析與短期預測中心(CMASF)的數據更揪心:自去年12月至今,工業產出累計下滑3.6%,民用工業全年都在萎縮,截至9月已降1.1%。
油氣收入暴跌,軍費窟窿堵不住
阿爾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娜塔莉亞.奧爾洛娃點破關鍵:"經濟降溫跟預算收緊直接掛鉤"。
高度依賴國防訂單的機械製造行業,8月還漲15.7%,9月就跌了0.1%。
錢從哪兒來?俄羅斯的命門油氣收入掉了鏈子,今年暴跌21%,財政赤字比預期多五倍。
為了湊夠預算目標,財政部四季度可能還要砍支出,波波夫警告這會讓經濟"雪上加霜"。
要知道2024年軍費已漲到10.4萬億盧布(約1120億美元),2025年預算再漲30%,占GDP比例高達6%-6.7%,創下1991年以來新高,但油氣收入撐不起這個攤子了。
軍工企業早已扛不住。
烏拉爾工廠2025年上半年虧損17億盧布,工資全靠聯邦財政每月5億盧布應急撥款;卡瑪斯的供應商已經下最後通牒,3.2億盧布貨款不結清就斷供。
所謂的"產能巔峰",不過是成本失控的虛假繁榮。
蘇聯老本吃完,製裁卡脖子
比缺錢更致命的是"無米下鍋"。
俄羅斯2014年就喊著搞零配件國產化,十年過去40%關鍵部件還得靠進口。
西方製裁一來,供應鏈直接斷裂,普京2022年"100%進口替代"的目標成了空話。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的卡-52直升機最典型,缺了西方精密機床維護,發動機壽命從2000小時砍到1100小時,維修成本漲67%。
航發領域更慘,曾想賣給中國的PD-35重型發動機項目因缺錢停擺,現役戰機隻能拆東補西維持運轉。
為救急,卡瑪斯從義烏買民用電機改裝軍用,不僅功率不夠,還可能因違反製裁斷供。
坦克儲備更是見底,戰前7342輛坦克,現在隻剩92輛T-72B狀況較好,蘇聯留下的老本快敗光了。
自衝突爆發,俄軍已損失4000到9000輛坦克,啟封的4800輛翻新坦克也快耗完,剩下的要麽鏽死要麽得修幾個月。
工資跌物價漲,藥品缺口30%
經濟降溫最先砸在普通人頭上。
盧布對美元比衝突前貶值58%,民眾實際購買力降了35%,食品藥品漲幅超40%。
莫斯科超市裏,曾經30盧布的麵包漲到45盧布,進口奶粉斷貨成常態。
藥品短缺更要命。
俄羅斯60%處方藥靠進口,製裁後抗生素、抗癌藥庫存告急,2023年癌症患者化療藥缺口達30%,部分地區隻能配額供應。
汽車也成了奢侈品,本土最大車企拉達因拿不到德國博世的發動機控製係統,生產線停擺,2024年汽車產量僅為2021年的38%,二手車價格漲65%。
科技人才也在跑路,2023到2024年累計外流5萬人,占科技從業者總數的8%。
穀歌、微軟停服後,本土替代軟件辦公效率降30%,高校和西方的合作也斷了,20%理工科留學生隻能轉去中國、印度深造。
硬著陸風險飆升:新製裁還要斷石油財路
觸控資本市場高級分析師彼得.馬蒂斯發出警告:"俄羅斯經濟硬著陸風險正在上升"。
美國剛對俄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出新製裁,很可能攪*****羅斯和印度的石油貿易,要知道俄為了繞開歐盟製裁,把原油出口轉向亞洲,運輸成本從每噸12美元飆到35美元,利潤本就薄如紙。
更壞的消息在後麵,1-8月GDP已萎縮0.6%,7、8月年化增長率僅0.4%。
24個製造業子行業18個衰退,軍工這個"發動機"熄火,民用工業又頂不上,財政還得砍支出,疊加西方13200多項製裁,比伊朗多5000項,俄羅斯經濟正走進死胡同。
烏拉爾工廠的安德烈不知道下個月工資能不能按時發,車間裏的坦克零件還在斷供。
這個靠戰爭紅利撐了三年的國家,終於要為過度依賴軍工付出代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