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軍迷討論了一番,搞明白了為何烏放著射程三千公裏的國產火烈鳥不用,而非要眼巴巴地等著美國提供射程一千六百公裏的戰斧。
首先不是射程問題,火烈鳥重六噸,不可能射程比一噸半重的戰斧還短。烏克蘭從前蘇聯繼承了完整的火箭發動機技術,盡管做出來的產品可能有些傻大黑粗,達到三千公裏射程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其次也不會是命中精度問題,烏克蘭早就有的圓點U導彈命中精度是70米,即使不做進一步改進這個命中精度打煉油廠也夠了,據烏方公布彈頭重達一噸。更何況還可以用集束彈頭,即使命中時有一定誤差,總能給儲油罐,蒸餾塔等固定大目標造成嚴重破壞。
做出不使用其打擊遠程目標的決定的唯一可能就是其突防能力不行,因為它是亞音速巡航導彈,隻要被雷達發現,超音速戰機從後麵追上去都可以輕易將其擊落。而且它的體型碩大,雷達上很容易判定其性質和追蹤。看過它發射的視頻,發射後是45度角爬升,飛行高度至少有幾百米。說明它沒有裝備戰斧導彈配備的地形跟蹤回避係統(Terrain avoidance tracking )
當然烏克蘭還是可以用它打擊近程的俄軍目標,因為從雷達上發現到實施攔截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打擊近距離的目標俄軍即使發現也來不及攔截,就和北韓打首爾韓國方麵裝備的薩德係統根本來不及攔截一樣。之前烏軍曾用射程280公裏的海王星岸艦導彈擊沉過俄軍莫斯科號巡洋艦,但那是在海平麵上飛行途中沒有任何障礙物,設置好固定的飛行高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