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的人民都是“人民”,真實的反省不是如此

來源: 2025-07-27 18:49:1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反省不是受害者的反省,退讓不應當是受害者的退讓。
真實的反省不是如此。

並不是所有的人民都是“人民”,人們總會接受代理人或者獨裁邪惡勢力的收買,他們有的仍然支持國民黨對台灣的種族滅絕路線,他們有的希望借對岸人口滲透“包二奶”,他們希望收受對岸統戰釋出的引鴆止渴的政策紅利,再高尚的人在龐大利益麵前總會利令智昏,心存苟且獲利又能免除名譽敗壞的僥幸,在生存的威脅與永續自由之間,多少人跪倒在淫威麵前,將自由和正義拋諸腦後,直到最後的災禍降臨。
國民黨進駐台灣帶來了相當大比例的失敗主義者,並且其族群結構實質上是倒向滿漢語美其名曰“國語”的半虜族群。他們在族群認同上趨向於中國的華北、東北、華中、西南,也自然在國共戰爭結束後,他們可以忘記戰爭,卻不會忘記與上述地區的身份連接自然也不會放棄針對東南沿海的族群鎮壓。退讓不應當是受害者的退讓。
天真的左傾投降路線就如蔡英文,隻是換來短暫的寬容假象。引進更多外來人口,各種一家親,把水攪渾,來解決曆史人口問題,隻會造成未來更大的問題。此時正是提升濁水溪以南的核心實力,完成紮實蛻變之時;進一步,當改革台語標準。應當改變依靠唐朝軍隊口音也就是安(溪)同(安-廈門)漳(州)的口音標準,提升晉代和宋代士大夫口音也就是彰化鹿港口音(泉府城)的地位,才能獲得演講詮釋能力的提升,因後者才在文字上和發音上有錨定標準。泉府城標準無論晉音宋音,數千數百年皆未變(例如1-10數數的兩套發音)。若如安溪、同安(廈門)、漳州係沿習自古代軍隊“粗用就行”,大量去聲,不講平仄,單字如何句中就如何,橫柴入灶,則會致語調自衝,大量字根本古音丟失,發音在與《切韻》《廣韻》核校時繆差甚巨,蓋因後來粗糙自創。又有被個別閩越或疍民口誤相傳,甚至隨意編造,發音係統混亂,造成自己或外界傳播解釋都困難。語言若至此,如何宣講政策。在上攻高階文明期間,安溪、同安(廈門)、漳州係發音者相當疲弱,講述複雜精密之內容時尤甚,即便外省人,想精習者都可判知缺乏錨定與邏輯連貫性。早年此版台語甚至被國民黨別有用心之人刻意醜化定型(豬哥亮),亦是自身上不對古韻,今又不成係統性。當語言無科學性,便遭斥“低端”。然而古河洛語的發音量,對應的字符量之龐大,遠超所謂“國語”,在泉府音麵前,“國語”是低端才對,至於外省人言必稱“中國”,若他們深究泉府音,才知此乃真中國,國語乃偽中國。台灣曆史上渡海者艱苦人者眾,對語言重視不夠,此時是應該傳承泉府城音,而摒棄安溪、同安(廈門)、漳州係發音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