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資本主義和歐洲資本主義的不同模式,當今的貿易戰
歐洲資本主義的特征就是國家作用相對少,個人的因素相對多,美國資本主義屬於歐洲資本主義,東亞資本主義特征是國家的作用相對多,個人的因素相對少,因此東亞資本主義都是long game,一幫專家謀劃一個長期計劃,然後逐步實現,這些所謂國家長期計劃,一開始並不被人重視等到出結果時才讓對手大吃一驚。戰後的日本,後來的南韓和台灣以及現在的中國都是這樣,東亞資本主義本身沒有所謂革命性的技術發明創造,都是通過改進和改良革命性的技術長期專注發展,最後讓對手短期之內難以撼動其領先地位,中國與其他東亞國家不同的是,美國無法在政治上左右中國,因此比較麻煩。當今的貿易戰以電動車為例,美國汽車製造業內一位人士說,看了EV長長的產業鏈後,說了一句“Where are we?", 也就是說美國長期忽略這個行業,結果現在即令想競爭也一時無從下手,但是其實EV行業的技術許多都是發源於美國但經過不斷改進提高加以產業化和商業化最終成了氣候,美國汽車工業都著眼於短期利潤,以其強大的政治地位壓製了EV的發展,Tesla的出現是個異數,況且如不是中國的某種救場其當年在美國的前途也是凶多吉少。
當前的貿易戰是兩個資本主義大國之間的商業競爭,這個競爭需要市場的加持,美國本身是個大的消費市場但是並不是在每一項都是第一大消費市場,另外某種意義上戰爭消費是最大的消費,當今兩大消費熱點一是俄烏之戰,另一個是中東,具體哪一方資本獲利最大,這是明顯的。
所謂盟國關係許多都可以看到資本市場作用其底層邏輯,加拿大嚴重依賴美國市場因此政治上一直是美國的小兄弟,德國雖然是美國盟國但是其經濟上,特別是其汽車行業與中國捆綁挺緊因此對美國就不那麽聽話,例如5g技術上就沒有完全按照美國的指示行事。俄國也是中國資本主義的不情願的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