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總統賴清德內外交困 習近平不必急於攻台
賴清德執政將滿一年,島內政治陷入嚴重分裂。國民黨與民眾黨組成反對陣線,杯葛政策、壓縮預算。來自中國的壓力也未曾減弱,但也有人認為北京或許因此不必急於攻台。 台灣總統賴清德將於周二(5月20日)迎來上任一周年。一年前,他承諾帶領台灣人捍衛民主、抗衡中國。一年過去了,來自中國的軍事壓力仍然巨大,但島內正陷入政治動蕩之中。 作為民主政治,台灣向來存在激烈的公開辯論和對抗。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政治動蕩仍然需要警惕,它正在分散國會的焦點,並削弱公眾信心——如此一來正中北京下懷。 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威脅不惜動用武力將其統一。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哈斯(Ryan Hass)表示:“一個分裂、破碎、無法處理自身長期需求和脆弱性的台灣,唯一的受益者就是中國。” 賴清德支持度跌至45.9% 賴清德是台灣主權的堅定捍衛者,一直為北京所痛恨。他於2024年1月以40%的得票率當選,但其所屬的民進黨在國會失去多數席位。 1949年被中共驅離大陸、如今和中共關係友好的國民黨是台灣的主要反對黨,它聯手另一個在野黨台灣民眾黨,對賴清德政府的政策發起挑戰,包括削減預算。 政治對立甚至演變為國會裏的肢體衝突,執政黨與反對黨的支持者也分別在街頭舉行對立的示威活動。 國民黨稱賴清德是“獨裁者”,並指責他把台灣帶往與中國的戰爭邊緣,而民進黨則反擊,認為國民黨是北京的工具,正在破壞台灣的安全。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台灣-中國事務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目前的政治氛圍“有毒”。 葛來儀指出:“各政黨將大量時間花在如何削弱對手支持、破壞對方形象與聲譽上。” 她說,“在諸如薪酬過低、電力短缺等問題上,幾乎不存在跨黨合作或凝聚共識的可能。” 根據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4月的調查,賴清德支持度從近一年前的58%跌至45.9%,不滿意度則飆升至45.7%,創下上任以來新高。分析認為,台美貿易爭端處理不當及民進黨發動“罷免戰”導致反彈,是支持下滑主因。 目前民進黨正透過“罷免機製”嚐試奪回國會主導權,目標鎖定約30位國民黨立委。而國民黨則反擊,揚言罷免賴清德本人,同時也被爆出有“詐簽死者名字”來推動罷免案,引發社會質疑。國民黨還威脅要罷免賴清德。 哈斯表示:“現在的局麵像是一場負和博弈,所有陣營都可能名譽受損。台灣的政治體係也將顯得更加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