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說澳大利亞提煉能力"低下"而且隻能提煉輕稀土,無法提煉重稀土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426A074GZ00
亞太日報 彭子佳
近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釹、鏑、鋱等七種稀土元素實施出口配額製,這場被西方視為 "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精準反製",讓西方政府感到恐慌,瞬間引發全球高科技產業鏈震動。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次日宣布的 12 億澳元關鍵礦產儲備計劃,標誌著南半球資源大國正式加入這場稀土霸權爭奪戰。中國和澳大利亞都擁有稀土儲量,但90%的稀土提煉(使其可用於技術)都在中國進行,這使得中國對稀土供應擁有相當大的控製權。
作為 17 種稀有金屬的統稱,稀土元素是製造釹鐵硼永磁體(用於電動汽車電機)、釔穩定氧化鋯(航空發動機塗層)、銪激活熒光粉(LED 屏幕)的核心材料。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關節電機依賴釹鏑合金,而 F-35 戰鬥機的頭盔顯示器離不開銦镓鋅氧化物,這些特殊應用使稀土成為先進製造業的 "維生素"—— 用量極少,卻不可或缺。
中國對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控製堪稱絕對:盡管僅占全球儲量的 35%,卻掌握 90% 的稀土分離提純能力。2024 年美國進口的 78% 稀土化合物來自中國,五角大樓的 "關鍵材料清單" 中,15 種稀土元素的供應鏈風險等級均為紅色。正如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財報會議上坦言:"中國暫停釹出口,導致 Optimus 項目進度推遲 8 周,這是工業皇冠上真正的寶石。"
阿爾巴尼斯的 "未來資源儲備計劃" 包含三重目標:建立 50 萬噸關鍵礦產儲備:涵蓋稀土、鋰、鈷、鎳等 30 種戰略資源,重點儲備釹、鏑、鋱等受中國管製元素。打造本土精煉網絡:投資 4.5 億澳元升級西澳的 Lynas 稀土加工廠,目標在 2027 年前實現釹鐠分離產能翻番。構建 "民主礦產聯盟":與美、日、韓建立稀土互換機製,確保危機時澳礦直供盟友生產線。
這是澳大利亞繼 1984 年建立鈾儲備後最大的資源戰略布局。西澳州州長羅傑.庫克表示,該計劃將激活 "沉睡的資源寶藏"—— 澳大利亞擁有全球 40% 的釹儲量、35% 的鏑礦,但長期依賴中國加工,導致資源附加值流失嚴重。
澳大利亞並非稀土開采小國,Mount Weld 礦的釹儲量占全球 22%,但提煉能力的缺失使其長期處於產業鏈低端。2024 年投產的 Lynas 加工廠僅能處理輕稀土,重稀土分離技術仍被中國北方稀土等企業壟斷。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即使澳礦全開,鏑鋱等關鍵元素的精煉仍需依賴中國至少 5 年。"
2025 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亞對美稀土原礦出口預計增長 60%,部分緩解美國的短期需求。但特斯拉等企業仍需支付高額運輸與二次精煉費用,馬斯克透露:"從澳礦到美國工廠,每噸釹的成本增加 2.3 萬美元,相當於中國直接供貨價的 40%。"
在西澳大利亞的紅色荒漠中,Mount Weld 礦的挖掘機正在挖掘富含釹元素的花崗岩,這些礦石將通過專用貨輪運往新加坡,再經中國的張家港保稅區完成關鍵提煉 —— 這個充滿悖論的運輸路線,恰是當前稀土供應鏈的微觀縮影。
當阿爾巴尼斯在珀斯宣布儲備計劃時,北京的稀土交易所正在製定新的出口配額,而華盛頓的國防承包商們則在計算庫存還能維持多久。這場沒有硝煙的資源戰爭,本質上是工業文明對稀缺資源的重新瓜分,而澳大利亞能否從 "礦場" 升級為 "戰略樞紐",將取決於其能否在技術、資本與地緣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畢竟,在稀土的世界裏,控製了提煉,就控製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