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胡佩誠教授的學術腐敗和學術不端-3
3,編造誇大學術成就
胡佩誠在學術上起步很晚,基礎薄弱。為達到出人頭地的目的,他不惜弄虛作假,編造謊言來提高自己的學術地位。 他在《 中國性科學》(http://zgxkx.com/xingkexue/xxrwyj/201802/7669.html),《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 (http://floatchina.org/pages/detail/?id=29&stype=7)《百度知道》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5635056989992740.html),《360信息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117/12/40877264_1063979049.shtml), 及其他一係列網站連篇累牘地吹捧自己在2008年曾獲得學術水平極高,的性醫學諾貝爾獎---” 赫希菲爾德獎”。 偽造出一副他在國際上這個領域劇有出類拔萃的地位。並以此攫取了極大的學術聲望。
性學是近年來在社會學領域發展起來的一個細節分支。通過媒體檢索可以發現,世界各國均有一些獎項用於獎勵那些對性學發展有傑出貢獻的學者。如Alfred C. Kinsey 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Award,The Masters and Johnson Award 和Hugo G. Beigel Award等。通常情況下,在他們的網站上都會清楚注明獲獎的標準,提名,審閱和評選機製。赫希菲爾德獎是1990 才開始。最初是為紀念一位德裔猶太醫生,用於鼓勵同性戀研究的一個獎項。但這個獎在國際醫學領域並沒有什麽影響力,知度遠低於上麵所提到的那些獎項。在其網站(德國社會科學性研究學會 DGSS) 上沒有發現關於該獎項評選的規則。來自維基百科信息顯示它自2016年後的頒獎情況便模糊不清(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gnus_Hirschfeld_Medal)。
從網上信息看胡佩誠獲得的獎是“性學科研”領域的。然而,令人不可理解的是,通過檢索PubMed可以發現,胡佩誠在2008年之前發表的論文僅有三篇, 其中僅有一篇與性科治療有關。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胡佩誠獲得這個獎項時,他幾乎沒有對於性科學的科研方麵做過任何貢獻。 那麽,問題來了:他這樣一個在國內連一個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都無法獲得的所謂學者又是如何能獲得他所謂的國際諾貝爾級的大獎呢?原因非常令人費解。但這一結果就十分明確的說明,該獎項本身就是一個低檔次, 不具含金量的。順便提一下,前麵所提到的那位William Granzig 博士也曾於2002年獲得過該獎。但有趣的是,至今為止,除胡佩誠之外,還沒有發現DGSS或任何其他的獲獎者公然把該獎說成是諾貝爾獎的水平。
利用國內外信息的不對等,以及人多人盲目崇外的心理,用偽造欺騙,誇大作假來抬高自己,謀取私利,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人巨騙奸商的一大發明,而且,效果神奇屢試不爽。當年。眾所周知的101 生發靈案例就是這樣,它通過炒作它獲得的比利時銀獎一舉風靡全國。發明者瞬間坐擁億萬家產。而在學術領域,這種誇大,偽造信息的行為行為實際上就是徹頭徹尾的學術詐騙和學術腐敗。他們拉大皮做虎皮,借洋人愚弄國人,太高自己。這就是胡佩誠不遺餘力地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獎項無限放大成他口中的所謂“諾貝爾獎”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