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爛泥潭之名
以清爛泥潭之名
老賴第一任時就大談清除爛泥潭(drain swamp),最後不僅不了了之,還因為執政能力差,被趕下了台。這次卷土重來,又準備繼續折騰,繼續drain swamp。除了在各要害部門安插了對他絕對忠誠的奴奴外,還讓世界首富馬斯克成立了一個所謂的政府效率部,大有不清除爛泥潭就不罷休的姿勢。
不管是真想這樣,還是做樣子給選民看看,最後效果如何都很難說。
其實,老賴並不是第一個這麽幹的,裏根任總統的時候也這麽幹過。不管是drain swamp,還是成立一個精簡機構的非政府組織,老賴都是學裏根的。想當年,裏根也是雄心勃勃,想大幹一場,雖然在其它方麵很成功,但在政府機構和政策的改革方麵卻沒有很大的建樹。
為什麽呢?下麵讓人工智能來給介紹一下。人工智能可不會說假話的呀,連馬斯克搞的人工智能就實話實說,說他是X上的最大的陰謀論者。這個是Chatgpt, 應該更靠得住吧。
問:能否談談Grace commission?
答:Grace Commission(格雷斯委員會)是1982年由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Ronald Reagan)成立的總統私人部門效率與成本控製委員會(President's Private Sector Survey on Cost Control)。其目的是研究聯邦政府的效率和浪費問題,提出減少政府開支和改進管理的建議。
背景
在裏根擔任總統期間,他致力於削減聯邦預算赤字,並希望通過引入私營部門的管理經驗來提高政府的效率。Grace Commission由當時的商界領袖J. Peter Grace主持,由160多名私人部門的專家組成。
主要目標
1. 識別政府的浪費、欺詐和低效率問題。
2. 提供具體建議以減少政府支出。
3. 改善政府對納稅人資金的管理和透明度。
主要發現
Grace Commission於1984年發布了一份報告,總結了聯邦政府中的許多問題,包括:
高昂的行政成本:許多政府部門存在冗餘管理層和過多的官僚程序。
浪費和低效:例如,重複的政府項目、濫用資源和低效的合同管理。
欺詐行為:一些不當的支出和合同支付導致了納稅人資金的浪費。
核心結論
Grace Commission指出,聯邦政府的效率低下導致了巨大的財政浪費,並建議實施一係列改革來節省數千億美元。然而,委員會強調,即使所有建議都被采納,減少的赤字也將主要被債務利息和強製性支出(如社會保障)所抵消。
後續影響
雖然Grace Commission提出了2200多項建議,但其中隻有部分得到了采納。
它引發了關於如何改善政府管理的大規模討論,影響了後來的一些行政改革和私有化的嚐試。
批評者認為,委員會的許多建議過於理想化,沒有考慮到政治現實和實施難度。
總體而言,Grace Commission的曆史意義在於其強調政府改革和減少浪費的必要性,盡管其具體影響有限。
問:為什麽裏根沒用行政命令去實施那些建議呢
答:裏根總統沒有用行政命令全麵實施Grace Commission的建議,主要原因在於政治、法律和現實操作層麵的限製。以下是具體分析:
1. 行政命令的局限性
法律權限受限:行政命令隻能用於總統在憲法和現有法律賦予的權限範圍內執行行政行動。許多Grace Commission的建議,例如削減社會保障、改革聯邦預算程序或改變稅收政策,都涉及國會的立法權,單靠行政命令無法實現。
範圍廣泛:Grace Commission提出的建議涉及多個聯邦機構和複雜的預算流程,全麵實施需要立法、部門間協調和長期資源投入,這超出了行政命令能直接覆蓋的範圍。
2. 與國會的關係
需要國會支持:裏根政府試圖通過與國會合作推動某些改革,但國會掌握著撥款和政策製定的權力。尤其是麵對可能損害地方利益或敏感項目的建議,國會議員往往不願配合。
兩黨分歧:盡管裏根試圖以“小政府”為目標,但民主黨控製的國會(尤其是眾議院)對許多削減預算和政府規模的提議持反對態度,認為這可能削弱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
3. 政治風險
社會和政治反彈:許多建議(例如削減福利項目、減少聯邦雇員)會直接影響選民利益。一旦強行推行,可能導致公眾反對和政治代價。裏根需要在推動改革和維護民意之間找到平衡。
選舉考量:裏根在尋求1984年連任時,不希望因過於激進的政策觸發社會不滿,影響選舉結果。
4. 實施難度
官僚阻力:聯邦政府的行政體係龐大而複雜,許多改革建議涉及打破既得利益群體的利益(如官僚體係和聯邦承包商),麵臨強大的內部阻力。
私營部門經驗的局限性:Grace Commission的建議多基於私營企業的管理模式,但政府的運作邏輯與私企不同,直接移植並不現實。
5. 優先事項競爭
經濟改革優先:裏根的主要政策目標集中在削減稅收(供應側經濟學)、增加國防支出和應對冷戰問題。全麵推動Grace Commission的建議可能與其他政策目標衝突。
資源分配:改革聯邦機構和流程需要大量時間和資源,而政府麵臨的其他問題(如經濟複蘇、國際關係)占據了更多的政策優先權。
總結
雖然裏根認同Grace Commission的目標,但由於法律權限限製、國會合作不足、社會反彈風險和實施複雜性,他無法通過行政命令簡單地推動這些改革。相反,裏根采取了部分采納、長期推進的策略,試圖在政治和實際執行之間找到平衡。
問:川普贏得第二次選舉後找Musk成立了一個所謂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Efficiency, DOGE)你聽說過嗎? 你覺得這個機構是不是有點像那個Grace委員會?它會是一樣風聲大雨點小呢?
答:特朗普在2024年大選勝利後,宣布成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由埃隆·馬斯克和維韋克·拉馬斯瓦米領導。這一機構的目標是減少政府浪費、精簡官僚機構,重點在於提高聯邦政府的效率。據稱,該部門預計在2026年7月4日前完成其任務??。
相比Grace委員會,DOGE的確具有相似的願景,例如推動大規模結構性改革。然而,其成效可能仍麵臨挑戰:
1. 政治阻力:許多提議需要國會批準,容易陷入黨派分歧。
2. 實施複雜性:大型係統改革需要時間和協調,實際效果可能不如預期。
3. 象征意義:DOGE的名稱暗含對馬斯克支持的“狗狗幣”的致敬,可能更多吸引公眾注意力,但執行力尚待觀察。
總之,DOGE的影響可能取決於其與國會的合作、資源配置及公眾的支持程度。
問:那個名字是不是涉嫌為那個幣做廣告?
答:“政府效率部”(DOGE)的命名確實讓人聯想到馬斯克支持的加密貨幣“狗狗幣”(Dogecoin)。雖然這一名稱可能是一種幽默或宣傳策略,但它可能引發利益衝突的質疑,尤其是在公眾領域。根據美國的倫理法規,政府機構名稱或政策不得用於推廣特定商業產品或利益,因而這一舉動可能被批評為含有宣傳目的。
是否違法或違規取決於具體使用情況和其對公眾利益的潛在影響。這或許會引發輿論和法律爭議。
-----------
想想,等2026年把方案提出來就差不多到搞中期選舉了,以老賴這樣折騰的節奏,估計到時國會又會易主,即使不那樣的話,也隻剩下兩年時間,即使不成跛鴨了,也會想著在告老還鄉前,怎麽樣再撈一把了。
可見老賴和小馬這麽折騰可能根本不是為了清除爛泥潭,而是要以其為名做做樣子給選民看,同時大贏一筆,中飽私囊,把投給老賴的競選費用連本帶利給收回來。
基本可以肯定DOGE和Grace commission會是一樣的下場。也許還不如它,因為Grace隻有一個和尚,而DOGE有兩個和尚。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效率太低,想趕上Grace commission,至少得先裁一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