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2024大選係列之八
前言:從二戰之後到1981,兩黨在治國施政的各個方麵曾經有相當的共識。但是在裏根上台之後,兩黨在經濟理論政策就有了重大分歧,因此經濟業績出現鮮明對比,也就是理所當然的。而在政治理念上,兩黨在1960年代民權運動之後,更是發生相互轉變。概括而言,民主黨繼承發揚了羅斯福以來兩黨形成的共識,而共和黨卻背離了本黨傳統和兩黨共識。本文將回顧兩黨的曆史起源,政治理念的演變轉換,讓讀者對兩黨有一個更全麵的了解。
大體而言,美國政治曆史進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簡述如下。
1776 - 1800 美國獨立和政黨萌芽
話說1776年十三個殖民州在費城宣告獨立,1781年殖民者組成的大陸軍和法國誌願軍在約克鎮取得決定性的大捷,迫使英國簽訂1783年巴黎和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舉國歡慶之際,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親自下令解散大陸軍,向大陸國會交還總司令的權杖,與他的將士部下揮手而別,解甲歸田。剛剛獨立的年輕國家處於各州自治狀態,沒有聯邦財政,連大陸軍將士的軍餉都無法開支。華盛頓被說服,再次出山,和其他建國元老於1787年在費城召開製憲會議,建立一個憲政框架,三權分立的聯邦政府。
1789年,深孚眾望的華盛頓獲得選舉團全票當選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本人不屬於任何黨派,任職兩屆八年之後,雖然如日中天,全民擁戴,年僅65歲,但是堅辭職而去,過老夫老妻的田野農耕生活。從此八年任期成為不成文的定律,直到二戰期間的小羅斯福。在其向全國民眾的告別信中,華盛頓就對當時初露端倪的黨派之爭提出他的擔憂。
當時一方是以亞當斯(John Adams )和漢密爾頓 (Alexander Hamilton)為首的聯邦主義者,主張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來推動經濟發展,建立國家銀行,向國民征稅,外交上是親英反法。另外一方則是以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和麥迪遜 (James Madison憲法的起草人)為首的民主共和黨(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主張一個相對有限的聯邦政府,堅持政教分離(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強調各州的自主權,注重個人自由權利,外交上是親法反英。麥迪遜全力推動才有了由憲法修正案第一條至第十條確立的權利法案。
但是,民主共和黨當時主張的“州自主權”和“個人自由”包含了允許南部白人繼續維持黑奴製度。根據筆者研讀,傑斐遜和麥迪遜在黑奴製度這個問題上充滿了自我思想矛盾,他們認識到黑奴製度的野蠻殘酷與美國建國理念的格格不入,但是他們自己就是奴隸主,局限於當時的社會現實環境,無法解決黑奴製度。他們已經預見了黑奴製度將會撕裂美國,麥迪遜就說,“解除這個最沉重的罪惡,將是最大的成功“。
聯邦黨的亞當斯於1796年的大選中險勝(選舉團票數71-68)傑斐遜,獲選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總統,傑斐遜獲選為第二位副總統。四年之後1800的大選,傑斐遜以73-65擊敗亞當斯,獲選為第三位總統。聯邦黨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入主白宮,在國會的席位也日益息微,到了1820年之後基本消亡。其中一部分演變為輝格黨(Whig Party)。
1800 – 1860 民主黨的崛起和南方保守主義
從1801年傑斐遜就職,一直到1860年,民主共和黨基本上主導了美國政壇,在這一時期輝格黨隻有短暫八年入主白宮(1841-1845,1849-1853)。1828年民主共和黨中的主流派傑克遜(Andrew Jackson)的當選,標誌著民主黨(the Democratic Party)的開始,一直到布坎南(James Buchanan)1861年卸任,這個時期民主黨基本上主導了美國政壇。民主黨代表的南方保守主義,政治上維持黑奴製度,經濟上反對重新建立一個國家銀行,任由各個州保持非常寬鬆的銀行法規。當1857年發生嚴重的大蕭條的時候,布坎南內閣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無為政策。
在這一時期,民主黨還是農業社會的思維觀念,認為政府幹預會偏袒某些利益群體和逐漸萌芽的工業企業,認為公立教育是幹涉家長的責任和教會學校的自由,強調個人的獨立自由。讀者注意,當時的個人是專指白人男性,當時憲法規定(1)人口統計時非白人(即黑人奴隸)隻能算白人的3/5(60%),(2)黑奴如果從南部州逃到北部自由州須要要被遣返給奴隸主;而且有色人沒有公民身份(最高法院遺臭萬年的Dred Scott Case),婦女沒有投票權。因此當時的民主黨主要代表南方農場主的利益,維護所謂的南方生活方式(the Southern lifestyle)即是黑奴製度。
1861 – 1912 共和黨的崛起和解放黑奴進步主義
因為反對黑奴製度的共識,一部分的輝格黨人,一部分的北方共和民主黨人和自由土地黨人,在1854年成立共和黨 (The Republican Party),而且采用了“Republican”的名字以表示繼承傑斐遜的《獨立宣言》的建國理念,即每個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和快樂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在1856年的大選黨綱正式提出廢除黑奴製度。1860年林肯當選,成為曆史上第一位共和黨總統。麵對南方各州為了維護黑奴製度的激烈反對,林肯的聯邦政府不再妥協。南方七個州於是發動分裂叛亂,南北內戰於1861年4月12日爆發,至1865年5月9日結束。四年內戰,造成雙方共大約75萬士兵死亡,比之後兩次世界大戰美軍陣亡人數的總和還要多。林肯總統因為《解放奴隸宣言》和捍衛美國聯邦而名垂青史。
從1861年林肯入主白宮,到1912年塔夫脫連選失敗,共和黨基本上主導了美國政壇半個世紀,期間隻有克利夫蘭先後兩個四年總統任期(1885-1889,1893-1897)。在這個期間,林肯和西奧多·羅斯福是代表進步主義的兩座高峰。這也是北方工業化飛速發展和南方重建的時期。共和黨支持工業化企業的發展,各行商業的自由競爭,主張黃金本位的硬通貨,實行高關稅(即貿易保護主義),鼓勵高工資和高利潤。在1883年阿瑟(Chester Arthur)總統開始推行公務員改革(Civil Service Reform),以消除開國以來的一人執政裙帶分羹(the Spoils System)的政治腐敗。
在林肯領導下聯邦軍在南北內戰中取得最終勝利。內戰結束之後,聯邦政府在南方派駐軍隊,開始重建南方(Reconstruction Era)。在此期間,進步主義的共和黨先後通過了美國憲法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三條修正案。這些激進共和黨人自稱“Radical Republicans極端共和黨人”,可謂第一代“白左”。
首先,1865年第13修正案廢除奴隸製度。2012年的電影《林肯》以史實為基礎再現了林肯如何全力推動第13條修正案的通過,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值得推薦。林肯被刺殺之後繼任總統的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是來自田納西的民主黨人,否決了國會通過的確保剛剛獲得自由的前黑人奴隸的《1866年民權法》,但是立刻被共和黨國會推翻了這一否決。約翰遜的種種倒行逆施偏袒南方奴隸主的行為,激怒了在國會占多數的共和黨,他們因此彈劾約翰遜,使得約翰遜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國會彈劾的總統,而且在參議院僅僅以一票之差沒有達到三分之二的彈劾成立的票數。
其次,1868年第14修正案確立了多項憲法原則:(1)在美國出生的就是美國公民;(2)所有公民享有平等權利和同等待遇;(3)廢除將黑人人口按照3/5折扣的計算方法;(4)每個公民享有公正的法律程序和平等的法律保護;(5)每個公民的投票權利不可以任何方式損害消弱;(6)投票權利擴展到了所有21歲以上的白人男性,無論是否擁有財產。第14條修正案可以說是美國憲法史上最偉大的豐碑,是二戰之後推動所有人平等權利的民權運動的思想源泉和憲法根據,例如《1964年民權法》,《1965年投票權利法》,《1965年的移民和國籍法》,以及許多著名的最高法院判決,例如:1954年的平等公校(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1973年的婦女選擇權(Roe v Wade),和2015年的婚姻平等(Obergefell v Hodges)。
第三,1870年第15修正案保障每個公民的投票權利無論種族膚色和過去的人身契約。黑人從而在美國獨立94年之後也獲得了投票權。格蘭特還派遣聯邦軍隊駐紮在南部各州,確保黑人的平等民權和投票權。此後,共和黨還通過《1875年民權法》,確保黑人的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麵獲得平等待遇。格蘭特總統還啟動緊急狀態,大規模逮捕猖獗與南部的KKK黨徒。
但是1876大選之後,因為四個州的選舉人票有爭議,沒有候選人獲得足夠選舉人票勝選總統。共和黨與民主黨達成肮髒的妥協,共和黨候選人海因斯入主白宮,但是交換條件是所有聯邦軍隊從南部各州撤出,繼續控製南方各州的民主黨因此得以通過一係列的吉姆克勞州法(Jim Crow Laws)建立種族隔離,實行種族歧視(最高法院的又一個臭名昭著的判決Plessy v Ferguson),剝奪選舉權,以保守所謂的南方生活方式,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
1901年9月14日麥金利總統遇刺身亡,42歲的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簡稱TR)繼位,美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並且在1904年連選成功。羅斯福在這八年裏將共和黨從林肯開始的進步主義力量(Progressive)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在內政上大力推行“公平政策”(Square Deal),打擊托拉斯壟斷(Breaking Big Trusts),關注中下勞工的基本權益,加強對鐵路,食物和藥物的立法管理以保障公共消費者的安全和權益,首次將環境保護作為國家長遠利益的根本,立法建立了第一批的國家公園,國家森林,和國家史跡紀念地以保護自然資源,以製衡日益瘋狂,唯利是圖,不計後果的商業大開發的破壞。TR因此被大部分曆史學家評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1909年,被TR全力扶持的副總統塔夫脫獲選接任總統,但是在其四年任內對TR的許多進步主義的改革措施進行倒行逆施,使得TR從大失所望進而憤然出走,另外成立了一個進步主義政黨“the Bull Moose Party”,與代表的大公司大金融的新興富有階層塔夫脫派分道揚鑣,導致1912年的大選上共和黨內部的第一次大分裂。與此同時,民主黨的威爾遜(Woodrow Wilson)采納了相當部分的TR進步主義政策,從而擴大了民主黨的票盤,利用共和黨的分裂而獲勝,入主白宮。
1913 – 1933 兩黨在政治理念傾向上的互相換位
1912年的大選標誌著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政治理念上轉變換位的開始,即是共和黨從進步主義(Progressive)轉向保守主義(Conservative),民主黨從保守主義轉向進步主義。1913-1921威爾遜和國會裏的共和黨進步主義力量結成聯盟,在八年大力推行了許多新的進步主義政策,建立聯邦儲備(the Federal Reserve Act)和聯邦貿易署(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反托拉斯法案 (Clayton Antitrust Act),兩次立法禁止和抑製雇傭童工 (但是都被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宣布違憲),而且和共和黨控製的國會一起於1919年推動通過了第19條修正案,婦女終於在美國獨立143年之後也獲得了投票權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確認(Ratification)第19憲法修正案婦女投票權的八個州都是南部州,Virginia 1952,Alabama 1953,Florida 1969,Georgia 1970,Louisiana 1970, North Carolina 1971, South Carolina 1973, Mississippi 1984!這些南部州的所謂保守價值理念,對婦女權利的頑固反對,真是匪夷所思。
相比較之下,給與黑人投票權的第15條修正案在一年之內就得到所有州的迅速確認,為什麽?因為如果某個州不確認的話,就不能得到聯邦政府發放的重建經費。看來南方白人的所謂保守價值,遇到錢,也不過如此而已。
1921-1933,共和黨的三位總統先後入主白宮,標誌著共和黨在經濟方麵完全轉向“小政府大市場”(Laissez-Faire)。政府的無作為,市場絕對自由,沒有任何製衡,大企業大財團通過兼並壟斷和壓抑中小勞工階層的工資而獲取暴漲的利潤,沒有理性節製的信貸和輪番瘋狂的股票投機,最終導致1929年10月29日股市大崩盤。但是胡佛內閣依然繼續不作為,還在1930年3月公開宣布市場會在60天之內回歸正常,最終導致美國經濟大蕭條,大規模企業和銀行倒閉,大規模失業(到1933年累計1300萬-1500萬,即超過20%的當時美國人口),大規模房屋貸款壞賬被收回拍賣,數千家銀行倒閉,更進一步造成人心恐慌。情急之下,胡佛內閣開始大規模遣返大約50萬墨西哥勞工,還簽署了法律提高進口關稅至42%,其他國家也因此實施報複性的高關稅,全世界範圍的貿易戰的後果就是經濟危機蔓延到全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也一直要推行高關稅,可見此人不讀曆史。
1933 – 1968 民主黨的進步主義高峰
從1933年民主黨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簡稱FDR)當選入主白宮直到林頓約翰遜總統1968年卸任,民主黨再次主導美國政壇的36年。從FDR的新政“New Deal”,杜魯門的公正政策“Fair Deal”,肯尼迪(Kennedy,JFK)的新邊疆“New Frontier”,到約翰遜(Lyndon Johnson,LBJ)的偉大社會“the Great Society”,對美國社會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至此,民主黨完全轉變為進步主義的政黨,其政治理念是追求獨立宣言的理想(life, liberty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 for everyone),和林肯的Gettysburg宣言(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 實現社會公正,機會平等,多元文化。在國計民生方麵,實踐凱因斯(Keynesian)的經濟理論,認為政府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來創造更多的平等機會,通過累進稅率(progressive taxes)對高收入階層的納稅以支付對公共教育,衛生醫療,養老保障,基礎設施,高科技研究的投資來刺激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關注中下勞工階層,婦女,兒童,老年人的權益,少數族裔的平等民權,鼓勵多元文化,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
在外交政策方麵,民主黨繼承了威爾遜和羅斯福FDR(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民主黨總統領導美國取得勝利的)開啟的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和多邊合作(Multilateralism),通過國際組織如威爾遜倡導的國家聯盟(the League of Nations)和杜魯門倡導的聯合國(United Nations)來解決國際事務。而克林頓(科索沃戰爭),奧巴馬(敘利亞危機和伊朗核彈問題)和拜登(援烏抗俄)也都全力領導北約和歐盟,協同行動。
在肯尼迪被刺殺之後,民主黨約翰遜總統全力推動《1964年民權法》和《1965年投票權法》,民主黨的自由派和共和黨的自由派和溫和派(多來自東北部各州)聯手一起克服了來自南部各州的民主黨保守派議員的強烈反對。這是兩黨在二戰之後形成的政治共識的最輝煌成就,但是此後兩黨就開始分道揚鑣了。
1969 – 至今 共和黨的新保守主義和紅藍版圖
在1960年代,民權運動,婦女解放,和越戰等等各方麵的社會變革和深刻矛盾,導致民主黨和共和黨都發生了內部分裂和重組。因為南北內戰的曆史原因,南部各州的白人原來一直敵視共和黨,是民主黨的鐵打票盤。但是《1964民權法》生效之後,共和黨內部經濟上的絕對自由市場派,宗教保守派和南部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者開始逐漸結為政治聯盟。
從1970年代以後,在東北部和東西兩岸的共和黨國會議員越來越少(一些轉換為民主黨,如Arlen Spector),而南部和中西部民主黨的國會席位則越來越少(一些轉換為共和黨,如Strom Thurmond)。自從2000年以後,隨著信息科技經濟的發展,城市化越來越高,和多族裔移民人口增加,大都市和周圍農村地區在政治光譜上的藍紅區別也越來越明顯。
因此,從總統大選角度而言,2000年以後民主黨的基本票盤在東北部,北部大湖區,東西海岸以及各個州的主要大城市地區;共和黨的基本票盤在南部,中西部以及大城市以外的農村地區。來自南部阿肯色州的克林頓是最後一個民主黨人在大選中贏得多個南部州。讀者可以點擊這些鏈接看到2000, 2004, 2008, 2012, 2016,2020 大選的紅藍版圖。
裏根:兩黨演變轉換的縮影
筆者好讀曆史,覺得羅納德·裏根是解讀兩黨的互相轉換的最好例子。1981年裏根(1911-2004)上任,不僅在經濟方麵,而且在政治方麵,都是一個劃時代的分水嶺。裏根其實從小長大是民主黨,到1962年他51歲才轉為共和黨。為什麽呢?以下是曆史回顧大部分來源於《美國總統全書The Complete Book of U.S. Presidents》2013版。
話說裏根的父親,約翰·裏根(John Edward“Jack”Reagan 1883-1941)六歲時父母病亡,孤苦伶仃,由他的一個阿姨撫養,隻上學六年。稍大之後開始在鞋店做銷售員,後來在1920年代與人合夥成了鞋店小業主。但是1929經濟大崩潰,鞋店破產倒閉。老裏根於是重新做銷售員,但是在1931年的平安夜,收到被解雇的通知,對於48歲的老裏根,家有妻子和兩個兒子,這是何等巨大的打擊。裏根永遠忘不了他父親陷入低穀時的酗酒和憂鬱。
1932年大選,老裏根全力支持羅斯福。羅斯福上台後實行新政,通過聯邦政府啟動許多公共建設,從而創造了數以百萬的工作機會。老裏根就是獲得這樣的公共建設工作機會的其中一個,而且還進入管理階層(Director)。
裏根的父係祖先(O’Regan)來自於愛爾蘭的天主教徒,移民到美國之後,一直感受到來自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主流社會的歧視和擠壓。因此老裏根非常痛恨任何形式的族裔歧視,他拒絕讓自己的孩子看當時流行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因為這個電影將KKK奉為英雄。有一次,老裏根從一個旅館憤然離開,因為他發現這個酒店拒絕接待猶太人。
毫不誇張地說,羅斯福新政挽救了老裏根及其家庭和子女。裏根在1932年大選時第一次投票,就是投給羅斯福。在1948年的總統大選中已經是影視界名人的裏根在電台節目廣播中解釋了為什麽反對代表大公司利益的共和黨,支持代表普通民眾福祉的民主黨。今天重溫這段錄音,然後對比裏根後來的演變,非常讓人感慨。
那麽裏根為什麽從民主黨轉變為共和黨呢?裏根在二戰之後從電台播音員開始,進入好萊塢成為當時一個有知名度的影星,而且兩次當選為好萊塢演員工會主席1947-1952和1959-1960。裏根的影視生涯在1950中期開始低落,他轉向成為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然後成為通用電氣公司(GE)的代言人,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代表大公司GE發表演說。GE給裏根的簽約年薪是165,000美元。這是什麽概念?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報告1950-1960之間美國普通家庭年收入的中位值從1950年的3216美元上升為5620美元。所以工業巨頭GE給裏根的年薪是普通階層的30-50倍。
根據Lou Cannon,一位長期追蹤報道裏根影視和政治生涯的記者,裏根就是在成為GE代言人之後,從進步主義轉為保守主義。如本係列前文所述,裏根上任之後立刻將最高個人稅率從70%降到50%,然後再降到28%。而且,1986年裏根還否決了國會對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府的製裁,結果他的否決被國會壓倒多數地推翻。要知道,當時大部分西方民主國家都製裁南非白人的種族隔離政策。老裏根如果天上有知,對其兒子如此數典忘祖,與民主文明社會背道而馳,想必會大罵逆子。
“富貴不能淫”與“達則兼濟天下”
相比之下,兩位羅斯福和肯尼迪三兄弟,都是來自於富有世家,但是他們卻是進步主義的代表,為了普羅大眾的共同福祉,平等機會,社會公正而努力一生。而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約翰遜,福特,尼克鬆,卡特,克林頓,奧巴馬,拜登則都沒有忘記他們來自於普通平民家庭,他們都基本上遵循了兩個羅斯福開始的進步主義理念,繼承發展了許多的“新政”政策。例如,尼克鬆則在環境保護,全民醫療,和婦女權益,等許多政策上都是絕對的中間偏左;而老布什更是批判裏根的經濟理論為巫毒理論,全力推動和簽署《美國殘疾人權利法American Disability Act》,此法後來成為全世界各國仿效的模板。
是的,每個人有選擇自己三觀的自由。但是,裏根因為自身貧富地位轉變而改變三觀,讓筆者想起我們老祖宗的教導:“富貴不能淫”;而兩位羅斯福、肯尼迪和以上其他總統,則讓筆者想起我們老祖宗關於君子大丈夫的定義:“達則兼濟天下”。
的確,細心的讀者可以注意到,今天的共和黨人和麻嘎粉絲,從來就不會提到林肯,老羅斯福,艾森豪威爾,福特,尼克鬆,和布什家族,似乎整個共和黨的曆史就隻有裏根一人。有趣的是,裏根的兒女都早已鮮明反對川普和今天的共和黨。顯而易見,到底哪一個政黨早已背叛自己的初衷,走向自己的反麵。
在回顧了兩黨的曆史起源和演變轉換之後,我們將在下文分析兩黨的競選策略和執政紀錄。敬請關注。
海闊天空 2024年9月16日
《2024大選係列》
- 民主黨和共和黨,誰主政的經濟業績更好?
- 民主黨和共和黨,誰更能增加就業?
- 民主黨和共和黨,誰更能降低失業?
- 民主黨和共和黨,誰更能控製聯邦赤字和國債?
- 民主黨和共和黨,執政實績鮮明差別的根本原因?
- 民主黨和共和黨,誰在槍支安全方麵極端異類?
- 民主黨和共和黨,誰尊重司法獨立和國家至上
《美國政治製度係列》
- 輸者當選的五次總統大選
- 選舉人團的曆史背景和根本錯誤
- 選舉人團的辯偽
- 選舉人團製度的弊端和改革
- 眾議院席位的不平等分配
- 眾議院席位的黨派蠑螈劃區
- 參議院製度的弊端及其危害
- 最高法院的弊端及其危害
- 美國民主憲政的危機與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