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傳記推薦:《勃列日涅夫時代》:庸才當政致使蘇聯停滯,今日中國何其相似

     《勃列日涅夫時代》:對庸才領袖與蘇聯停滯時期的詳實記錄

 

   (勃列日涅夫時代與當今中國習近平時代頗為類似,勃氏和習兩個人也有很多共同點。而書中提到的蘇聯總理柯西金,也與中國的周恩來、李克強的境遇有太多雷同)

 

    數年前,我偶然看到一部講述蘇聯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著作《勃列日涅夫時代》。我簡單閱讀之後,發現此書文筆頗佳,即便是從俄文翻譯為中文,仍然保持很高質量、順暢自然。之後詳讀,看到書中對勃氏當國時蘇聯內政外交、權力鬥爭、國家狀況的記述,相當詳實且有趣味。我也在推特等平台多次推薦本書。

 

   現在我決定簡單寫篇書評推介本書,介紹本書大致內容及其價值和亮點。

 

   《勃列日涅夫時代》是蘇聯傳記作家列昂尼德·姆列欽的作品。列·姆列欽是擅長為蘇聯政治人物做傳記的獨立作家,曾撰寫過《蘇聯曆任克格勃主席的命運》、《蘇聯曆任外交部長的命運》、《斯大林之死》、《安德羅波夫傳》等。我隻看過《勃》這一部他的作品,但從內容到文筆都可看出其撰寫人物傳記和敘述曆史能力的優秀、對人物評價客觀又不失溫情的中肯動人、明辨是非且心係蘇聯人民的立場和感情。

 

   傳記開頭即第一章,是作者回憶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和1982年去世時自己與大眾的反應。勃氏上台時的蘇聯人,正逢赫魯曉夫治理十年後的蘇聯上升期、滿懷走向共產主義的希望時,對新領導人也頗有期待;18年後勃氏彌留之際,蘇聯人普遍厭煩了這位老邁的總書記,死亡消息發布時人們都懷著期盼成真的暗暗愉悅之情。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頗有偶然性。他的前任赫魯曉夫,因為大膽批判斯大林、改革官僚體製、削弱黨幹部特權,雖打破了僵化的體製、破除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利於蘇聯民眾,卻讓幹部官僚頗為不滿。蘇共高層合謀政變,將赫魯曉夫趕下了台,並扶植了勃氏這位缺乏名氣和威望、但願意維護官僚利益、符合各權力集團勢力平衡的“老好人”執掌蘇共和蘇聯。而蘇聯民眾對這些內情不甚了解,不少人被勃氏帥氣和朝氣蓬勃的麵貌吸引,覺得勃氏會讓蘇聯更繁榮進步。

 

   勃列日涅夫成為領袖之後,依官僚們的意撤銷了赫魯曉夫許多旨在弱化黨權和改善民權的改革,蘇共幹部們恢複了許多特權。勃氏自己也更受官僚愛戴,並通過一係列權力鬥爭,逐漸由各方推出的“弱君”變成真正牢牢掌控蘇聯最高權力的實權強人。而曾經比他更有潛力成為蘇聯領袖的謝列平、柯西金、波德戈爾內等人,被其排擠打壓,勃氏也成為斯大林之後又一位蘇聯“紅色沙皇”。

 

   勃列日涅夫的權術是高超的,但治國卻是糟糕的。勃氏能夠在蘇共中央權力鬥爭中如魚得水、俯視群雄,但在內政外交上卻是昏庸之才。勃氏受教育水平很低,從年輕時對於閱讀和思考就缺乏興趣,對於深奧的馬克思列寧學說更難以理解,在擔任地方幹部時也沒有做出什麽成績。

 

    但勃氏擅長把握政治風向、逢迎上級、搞好人情世故,又刻意鑽謀職位,加上不俗的運氣、幾位貴人的幫助,一路高升,逐漸成為地方上和軍隊中負責意識形態領域的高級幹部。但後來勃氏自己承認,他頗為厭惡那些意識形態工作,從中可知其根本沒有共產主義信仰、也不信自己口中宣講的東西,工作隻是為了功名利祿。

 

    擔任最高領導人後,勃列日涅夫將各種技術工作交給了部長會議主席(總理)柯西金及其他黨政幹部,自身從不認真過問經濟、國防、科技建設的細節,也沒有提出過高瞻遠矚的計劃,卻熱衷於出席各種典禮、將其他人的功勞據為己有,讓各機構為他頒發榮譽勳章。偌大的蘇聯、各種技術官僚和數億勞動者的工作、赫魯曉夫時代改革的紅利,足夠勃氏躺著“吃老本”。勃氏也會給公民發放一些福利,支出來自蘇聯國庫,得到讚美的是他自己。

 

   勃列日涅夫停止赫魯曉夫改革和“解凍”,也不再批判斯大林(乃至隱隱約約又在讚美斯大林),轉而更加趨向維持穩定。國家停滯不前。國民生活的貧困和物質匱乏、各領域缺乏活力且毫無創造力、蘇聯各民族之間的貌合神離,各種或潛在或已浮出表麵的社會矛盾和體製頑疾,勃氏和他的同僚們都視而不見。勃氏雖不願像斯大林那樣大規模殺人,但也不想讓改革動搖統治,隻讓龐大的國家機器以慣性運轉,熱衷營造繁榮的假象,回避國家強大表象下千瘡百孔的問題。

 

   勃列日涅夫個人並無斯大林那樣對外擴張的欲望,也沒有赫魯曉夫那種與資本主義競爭、在全球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但他放任蘇聯軍方和意識形態幹部中的強硬派對外“輸出革命”和擴大帝國霸權的行為,也借助在國際上的咄咄攻勢掩蓋國內的弊病和社會矛盾。

 

  勃列日涅夫當政期,時值歐美爆發大規模反戰和民權運動、中國貧困閉鎖又發生“文化大革命”、中東戰爭導致全球石油危機,資源豐富又沒有內亂的蘇聯一度在國際上風頭鼎盛。1975年受蘇聯支持的北越(越共)政權攻克南越首都西貢(今胡誌明市),被視為是全球社會主義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的全麵失敗。此時,蘇聯及其盟友得勢達到最高峰。隻是這之後,蘇聯及其在東歐與亞非拉的盟友都開始明顯的走下坡路,資本主義陣營反而逐漸穩定和恢複繁榮。

 

   勃氏汲取斯大林死後被否定、赫魯曉夫被政變趕下台的教訓,花了巨大精力培植親信、培養感情,將許多與他相似的庸碌之人提拔到高位,其中不少是他年輕時的同僚、戰友、同鄉:

 

  “勃列日涅夫年輕的班子被劃分為不同的幫派——第聶伯羅彼得斯克幫、摩爾達維亞幫、哈薩克幫。某個官員之所以掌權,取決於他曾經有幸與勃列日涅夫共事。得到特別寵信的則是那些早在勃列日涅夫青年時代即已與之結識的人。”

 

    對於勃列日涅夫來說,這些人治國能力是不重要的,對蘇聯人民的功過禍福也是不重要的,能夠忠誠於他個人是最重要的。即便他任用的人將經濟搞壞、腐敗無能,勃氏也予以容忍和庇護。勃氏對待這些親信是比較禮貌和善的,他很擅長收買人心。這些親信也投桃報李的忠於他,有時也會給勃氏執政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這也是勃氏統治穩固的重要原因。當然,勃氏對這些親信也有提防,並讓他們相互製衡和鬥爭,自己穩坐釣魚台。

 

   勃氏還重用其女婿丘爾巴諾夫、任命其為內務部第一副部長這樣的要職和肥差。丘氏利用此關係培植黨羽,濫用職權、大肆斂財,成為蘇聯後期貪腐最多的高官之一,且在勃氏及其後繼者蔭蔽下長期安然無恙。1987年丘氏才被捕並被判刑,但蘇聯解體後,其利用積累的政界關係(包括掌握其他高官腐敗的隱私和“黑材料)”,成功得到葉利欽的赦免,直到2013年才死去,也為勃列日涅夫時代的餘音劃上休止符。

 

   而勃氏的兒子尤裏雖然較為低調和善、不那麽貪腐,但也獲得外貿部第一副部長的肥缺。而勃氏女兒加琳娜(即丘爾巴諾夫的妻子),則行事張揚,利用其父權勢奢侈享樂,也助力了其丈夫的腐敗。

 

   在如此的治國和用人下,蘇聯日益腐化墮落。雖然從建立政權起,蘇聯就存在腐敗,但之前列寧斯大林的清洗運動、赫魯曉夫的改革,無論動機如何,也確實客觀打擊了腐敗。且早年蘇聯貧窮,許多官僚也沒太多錢物可貪。但勃氏時代放棄了對官員的監管,黨紀也鬆弛,蘇聯又因前麵積累及當時能源價格上漲一度算有些富裕,於是官場腐敗成風,蘇共幹部全麵墮落。勃氏自己任人唯親和愛好享樂,更導致上行下效。

 

    到了勃氏執政後期,各種貪汙和走私幾乎公開化,除了權力鬥爭中的倒黴蛋,大多數並不被處罰。這讓蘇共官僚們(尤其那些無能和腐敗的官僚)對勃氏很愛戴和支持。蘇共官僚的支持,也是勃氏這樣一個平庸甚至有時昏聵的人,能夠執政長達18年直到死去的重要原因。但代價是蘇聯國家的日益腐朽、蘇聯工農在內平民大眾的貧困。

 

   這時的蘇聯,已病入膏肓。蘇聯人的共產主義理想,正是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基本消散。人們都為自己的利益而活,對於國家利益和集體榮譽都不在乎甚至嬉笑和踐踏之,理想主義者和清官被邊緣化。蘇聯雖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仍然在表麵保持與美國分庭抗禮、並駕齊驅之勢,實則外強中幹。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不僅未能迅速平定局勢,還陷入戰爭泥潭並被國際廣泛譴責和製裁。到勃氏逝世前夕,蘇聯的頹勢從表麵也可看出,如債台高築、戰略收縮、軍備廢弛,已無力與西方抗衡。

 

   1982年,76歲的勃列日涅夫終於死去。而他留下的爛攤子,卻沒有人能夠收拾。繼任的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以高齡上位且都不久死去,也是勃氏執政後期“老人政治”的延續。等到年輕有為的戈爾巴喬夫上台、開啟一係列改革時,已經來不及了。戈氏上台6年後、勃氏死去9年後,蘇聯解體。很多人尤其中國人將蘇聯解體歸咎於戈爾巴喬夫,但真正動搖紅色帝國根基、埋下解體伏筆的,正是勃列日涅夫和他的18年執政期。

 

   對這些曆史進程的細節,《勃列日涅夫時代》一書都有詳細描摹。除了講述勃氏,書中還講了勃氏同僚和下屬,如蘇聯總理柯西金、意識形態主管“灰衣主教”蘇斯洛夫、當時默默無聞而後來成為蘇聯掘墓人的葉利欽等蘇聯高官的人生細節和一些隱秘經曆。

 

  如在國際舞台上縱橫捭闔的蘇聯總理柯西金,在蘇共內部卻頗為謹小慎微的侍奉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三位總書記,在斯和勃時期乃至不敢表露自己快樂或悲傷的真情實感,隻在偶爾酒後和臨終時才露出一點真情:

 

  “斯大林時代對柯西金的性格甚至麵部的表情都打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用索爾仁尼琴的話說,那表情是“疲憊而懊喪的”。 

 

    不過,這位政府首腦的臉也並非總是保持一種約略為失望的表情。好友相聚,幾杯烈酒下肚之後,平日壓抑、緊張甚而憂鬱的柯西金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這樣的細節讀之令人唏噓。柯西金試圖進行經濟改革卻在意識形態高壓下失敗,也讓人感慨。柯西金是有才學的實幹家,卻始終被國家一把手提防,即便得到“萬人之上”的尊崇,也一直在“一人之下”並鬱鬱而終。

 

   有人將之歸於柯西金小心謹慎的性格促成的行為和結局,但我認為更多是所處位置塑造了其行為和後來的性情。若其與斯赫勃三人位置調轉,其大抵也會頤指氣使,那三人就算比柯西金為臣時多些脾氣,整體上也會唯唯諾諾。赫魯曉夫在斯大林麵前、勃列日涅夫在赫魯曉夫當權時,難道不是這樣嗎?人固然有主觀能動性,但更多是現實、是權力,塑造了人的行為框架,且潛移默化改變人的性情。

 

   對於蘇聯高幹享受特權的內幕情況描寫,會讓人們看到名義上是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聲稱要實現人人平等和共產主義理想的政黨,實際多麽不公不義和腐化墮落。如書中提到,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內蘇共政治局委員,月工資僅800盧布,但各種基本等於免費的供給品,卻是琳琅滿目,餐點豐盛、別墅漂亮:

 

   “特供站的價格想象不出有多低,簡直無足掛齒。在特供站所領取到的經醫生檢驗絕無公害的食品,足夠一個大家庭之需,而且可供體體麵麵地接待賓朋。

 

   別墅有層樓,大量的房間、臥室、浴室、盥洗室。設有一些大餐廳、台球室和電影放映廳,可輕鬆地容納四五十位來賓。還有帶暖氣的車庫,晝夜都可停放專用轎車…… ”

 

   有的政治局委員還以治療泌尿疾病為由,調取擅長提高男性性能力的醫生前往療養地為其“治病”。高級幹部們富足奢華的生活,和蘇聯平民常年排長隊購買麵包的場景,對比起來多麽諷刺。

 

   這部傳記作品,講述的是蘇聯的一個時期和眾多人物,可中國讀者卻可以在閱讀中,輕易的聯想到中國曆史與現實中的人和發生的事。領導人的無能、任人唯親,官僚的特權和墮落,中國人也感同身受。而對於柯西金的描寫,稍微熟悉曆史和對政治感興趣的中國人,就會聯想到中國的兩位總理。

 

  這些相似並不是偶然,而是蘇聯和中國體製相似帶來的某種必然。無論是一國首輔,還是庶民大眾,都很難跳脫環境的約束和塑造。即便比傳統帝王權勢還大的紅色君主本人,一方麵呼風喚雨、決定國運,但其自身也是體製異化的產物,可恨之餘也有些可憐。勃氏從普通工人家庭淳樸的孩子,成為腐化墮落的國家領袖,一路在權力的大染缸中逐漸變了色,令人感慨。

 

   國人閱讀他國的人物傳記,也可以之為鏡,看中國政治人物的起落和國運的興衰。尤其當中國因為禁忌和審查,無法出版和流傳中國政治人物的傳記時,閱讀外國類似傳記是很好的替代和借喻。

 

   本書中也有直接提及中國的部分內容。書中披露,1969年中蘇珍寶島和鐵列克提戰鬥後、兩國全麵戰爭一觸即發時,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等蘇共政治局成員商議後,認為出兵中國可以戰勝、但將陷入如何統治數億人的泥潭,最終決定不擴大事態。書中對柯西金與中方周恩來會晤、約定停止邊境衝突的背景和細節等,也有記述。

 

   對於從赫魯曉夫到勃列日涅夫時期的中蘇對立,本書也有從蘇方角度更客觀的描述,反映蘇聯多次表達希望與中方改善關係的意願,卻被毛澤東統治下的內政外交處於非正常狀態、外交政策不理性的中國拒絕。

 

  書中還提到勃列日涅夫女兒加琳娜,在其父勃氏當權時一呼百應、家裏朋友雲集,但勃氏死去後朋友紛紛切斷聯係的人情冷暖:

 

  “對加琳娜而言,父親的去世成了一場災難。 

 

    “我的朋友們仿佛蟑螂般頃刻四散,”她埋怨說,“都害怕給我打電話。當我給其中某些人去電話時,他們就裝成外人的聲音回答說:老住戶已經搬走了,他們的電話我們不知道。可我對嗓音的記性非常好……

 

   加琳娜適應不了離開父親和丈夫的生活。她沒有本事工作,而遺產很快便揮霍一空”。

 

   可謂人走茶涼。權力社會下人的勢利,中外皆然。這些權貴及子女得到的追捧,皆來自權力。當失去權力、靠山倒下,一切物質特權和精神享受,也都隨之失去。是報應,也是悲劇。

 

  本書的最後兩段,也意味深長,讓人感慨萬千、發人深省:

 

   “如果當局不對各種社會需求充耳不聞,國家本來不致崩潰。如果它不去試圖禁錮社會,而是允許它正常發展,絕不至於如此。不過勃列日涅夫和業已僵化的那個製度根本不可能施行國家所必不可少的變革…… 

 

    而所有的一切在開始之初都很好。我永遠也不會忘記1964年10月的那個日子,當時我伸手翻開一份剛剛出版的報紙,一眼便瞧見了列昂尼德·伊裏奇·勃列日涅夫的大幅照片,他還相當年輕,招人好感,麵容和善,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渾身上下洋溢著活力。”

 

  列·姆列欣這部《勃列日涅夫時代》,內容詳實、文筆流暢。而翻譯它的王尊賢也是一位優秀的譯者,不僅翻譯的語句通暢自然,各種重要的政治曆史名詞也都無誤,這在如今社科譯著不少作品翻譯質量欠佳、譯者因不熟悉相關社科知識導致翻譯詞不達意的編譯環境中,也頗為值得讚揚。

 

   總之,這部作品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對於研究專製體製和紅色政權內幕的學者、社會科學領域工作者和學生、曆史政治愛好者等人群,此書更是應讀必讀。我也希望有能力的編譯者,翻譯更多類似作品,讓中國讀者窺視世界、回顧曆史,思考當下中國。

 

附:出版信息:

 

作者:[俄]列昂尼德·姆列欽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原作名:Брежнев

 

譯者:王尊賢

 

出版時間:2013-10-1

 

頁數:464

 

定價:56元

 

裝幀:平裝

 

ISBN:9787509823576

 

以上出版信息來源於本書豆瓣頁麵

 

除實體書外,本書在“微信讀書”、“QQ讀書”等網絡電子書平台上皆可通過平台會員或直接購買方式閱讀此書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