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空軍兩名軍官在軍事刊物上發表了《美國空軍文化需要重啟》一文,很不客氣地指責了美國空軍的頹廢氣息,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此文呼籲,美國空軍要重新拾取從前那種“戰爭贏家”的自信,而不是當前“缺乏戰爭的獲勝信心”以及軍事行動中所謂的“參與文化”,後者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戲稱的“打醬油”。
這篇文章是美國空軍退役準將寶拉·桑希爾,與空軍中校沙恩·普雷斯沃特聯合撰寫的,前者現在任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教授(女性),後者則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戰略思想家計劃為美國空軍培養的博士,現任美國空軍第31測試與評估中隊的B-21初級幹部。從兩人的身份來看,專業背景是相當深厚的。
這篇發表於美國防務一號網站,首先高度評價了美國空軍在初創階段的“Over
not
through”(超過而不是通過)文化,認為這是美國空軍曆史上最強大、最團結的文化,能夠激勵飛行員以“勇氣和創新”來解決最棘手的作戰問題。文章作者認為,美國空軍從前曾經具備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戰勝任何對手”的強大心態,在戰爭中具有極高的主動意識,不懼怕高風險。
回過頭來,兩名作者也痛斥當前美國空軍的文化正變得越來越被動,據稱這種轉變是美國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長期地麵戰爭促成的。在十多年的地麵治安戰中,主角都是美國陸軍,美國空軍隻能充當配合的角色,沒有獨立贏得勝利的機會。而這種“空軍領導下贏得戰爭”的美好曆史,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曾達到了巔峰,此後就風光不再了。
正因為如此,在近20年來的美國空軍領導者沒有將自己定義為“創新、自信的戰爭贏家”,反而扮演了一種被動的“關鍵推動者”身份,主要工作和責任都是美國陸軍的,美國空軍越來越習慣於“打醬油”。作者認為,這種被動角色將非常危險地把美國空軍帶向失敗主義。
作者引用了法國曆史學家馬克·布洛赫對1940年法國戰敗投降的反思——“我們的士兵被打敗了,在某種程度上,變得太容易被打敗了,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頭腦運作得太遲鈍。”潛在含義就是,美國空軍已陷入“1940年前法國”的危險,為此作者毫不客氣地指出了美國空軍當前的三種“文化頹廢”症狀。
第一,美國空軍失去獲勝信心。作者認為,美國空軍多數人似乎對美國空軍在重大衝突中獲勝的能力缺乏信心,並采取了被動的心態來履行他們的職責。甚至一些美軍將領也認為,由於有些戰鬥是“無法取勝”的,所以幹脆得過且過,美國空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僅僅參與行動,而不是鍛煉擊敗對手”。
第二,美國空軍拒絕再當“出頭鳥”。作者認為,美國空軍高度依賴“威懾性武器”,這些武器雖然降低了遭到攻擊的危險,卻也助長了“打醬油”的參與心態。美國空軍高層也得出結論,從前那種“出頭鳥”攻擊方式太危險,不能再像曆史上那樣,讓美國空軍擔當戰爭的“出頭鳥”。作者認為,這種心態將扼殺戰術創造力,並將戰爭主動權拱手讓給對手。
第三,美國空軍嚴重缺乏曆史教育。作者認為,強大的軍種文化也需要“共同的曆史”,當前美國空軍人員嚴重缺乏曆史教育,“施韋因福特”(二戰中美軍轟炸機損失率極高的一次行動)、“滾雷”(越南戰爭中對北越的轟炸行動)、“沙漠風暴”(空襲伊拉克行動)等等曆史名詞,都已經無法喚起軍種內部的共同回憶和共同敘事。當前的美國空軍和有關供應商,腦子裏都被“911”以後的記憶所填滿,也就是給陸軍“打下手”的曆史,幾乎遺忘了美國空軍令人振奮的發家史。
缺乏曆史教育和曆史性思維,對美國空軍的心態也造成極大影響。以施韋因福特大轟炸為例,雖然這是一場損失慘重的失敗行動,但是也體現了當時美國陸軍航空兵(美國空軍前身)敢於冒險以求得重大戰果的主動意識,後人總結經驗也能提高“風險管理”意識。然而,美國空軍丟棄了這些曆史和傳統精神,將“風險管理”徹底變成了“風險規避”。兩名作者認為,由於打仗不敢挑戰風險,當前美軍所謂的勝利理論也變得十分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