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戰鬥中繳獲的“12係統”,經組織專家分析研究,弄清了它的工作原理。它是根據我地空導彈製導雷達的(載波頻率、脈衝重複頻率、波束掃描頻率)三個特征,確認受到我地空導彈威脅,該設備首先對所收到的雷達信號的載波頻率進行選擇,隻選擇我地空導彈製導雷達的載波頻率所在的S波段。這個波段隻有火控雷達和引導雷達,而引導雷達探測距離遠,脈衝重複頻率低,火控雷達作用距離近,脈衝重複頻率高,通過選擇高脈衝重複頻率的信號,就去掉了引導雷達。剩下的地麵火控雷達隻有兩種,一是地空導彈製導雷達,二是高射炮瞄準雷達,炮瞄雷達的波束是圓錐掃描,我地空導彈製導雷達是直線掃描,且掃描頻率不同。“12係統”通過上述選擇鑒別後,以兩種方式向飛行員報警:一是顯示器上的亮線從圓心指向地空導彈製導雷達的方位;二是以紅色綠色信號燈顯示製導雷達的工作狀態,紅色燈亮時製導雷達為搜索狀態,綠色燈亮時製導雷達為跟蹤狀態。飛行員適時壓坡度轉彎,可有效逃離我地空導彈殺傷區。
我們找有關工廠,研製生產了照射天線,它使我製導雷達發射的信號,缺少了上述第三個特征,因此使用照射天線的製導雷達,都不會被U-2飛機的“12係統”識別而發出“告警”信號,U-2飛機也就不會逃跑。我地空導彈部隊都分別加裝了照射天線。
1964年8月9日,地空導彈一營在廣西寧明設伏時U-2來犯。當日,正是周恩來總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主持十萬人聲援越南的群眾集會。一架由美國人駕駛的U-2飛機,由越南河內方向入竄廣西寧明,對中越邊境實施偵察。一營按“近快戰法”並使用了照射天線,適時發射導彈,在導彈飛向U-2的途中,製導雷達突發故障,導彈失控,戰鬥失利。部隊誤認為這次失利,是使用照射天線所致,便決定各營將其拆除。後續的事實證明,此次失誤是部隊由北方轉戰南方氣候變化引發的線路事故所致。但誤認為是照射天線所致,將其拆除,這是地空導彈電子戰中的一次重大失誤,給後續的電子戰造成重大難題。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次日,我被派往地空導彈二營幫助工作,隨該營準備伏擊前來偵察的U-2飛機。1964年11月26日,U-2飛機果然來犯,聽到“部隊進入一等戰鬥準備”的警報聲,我也同相關指戰員一起進入營指揮所,當U-2飛機到達部隊設定的開天線距離時,部隊及時開天線,立即發現和穩定跟蹤目標,並迅速發射第一發導彈,此時U-2航線突然轉彎,由於壓坡度太大,飛機高度掉下兩三千米,說明U-2發現我導彈製導雷達信號,立即壓大坡度轉彎逃離。在二營發射第二發導彈後,操縱手報告“目標變形”,由於我對電子戰的研究,使我本能地作出反應,喊出一聲“幹擾”,可是指揮員沒來得及反應,第三發導彈又白白浪費了。戰鬥失利後,我對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和反複地分析,發現U-2在二營開天線時,其“12係統”就發出了告警,飛行員緊急壓大坡度逃離,但是,相隔十幾秒鍾後部隊才發現電子幹擾,說明是人工打開幹擾機,如果告警係統與幹擾機是自動交聯,應該幾乎在二營開天線的同時發現電子幹擾,其開幹擾機的時間應隻是毫秒量級。這顯然是他們的一個重要破綻。
“抗告警,避幹擾”
空軍在蘭州召開的作戰會議上,各營表達了對後續戰鬥的悲觀情緒。主持會議的成鈞副司令員,強調了當時的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海底撈針,總不死心”的指示,一方麵要鼓舞各營士氣,其次也在激勵與會成員。會上,空軍工作組周忠本同誌要我談看法、講方案,成鈞副司令員隨即點名要我發言。會上,我將“抗告警,避幹擾”方案提出,該方案得到了空軍工作組的讚同。根據我自己了解的情況,會上我講到:部隊從兵器保障、目標指示、戰鬥指揮、操作協同等都合要求,戰鬥失利的原因就是電子幹擾。隨後我進一步講到了已發現的U-2重要破綻,並闡述了敵雷達告警設備,根據製導雷達信號的三個特征,確認製導雷達並發出告警的基本原理。同時,在會上我建議恢複使用照射天線,以改變其中一個特征,使對方雷達告警設備失靈,U-2飛行員就不會打開幹擾機,也就避免了幹擾。該方案通過會上的討論,三個營表示讚同,一營營長汪林暫有保留,會議結束時成鈞副司令員宣布:允許保留意見,組織實彈打靶,驗證照射天線的安全性。會後汪營長要我進一步講解了相關的技術細節,後來,他去找成鈞副司令員也表示讚同。空軍組織在青海湖畔實彈打靶成功,並給各個營恢複加裝了照射天線。空軍機關為加強對抗美國電子幹擾的技術研究,決定成立抗電子幹擾小組,我被選調到該小組。
1965年1月10日,U-2夜探包頭,被地空導彈一營擊落於內蒙古薩拉齊,飛行員張立義被俘獲。次日我隨工作組飛包頭,一營汪營長接機,一見麵就向我表示誠摯的謝意。這時,我特別關注的是幹擾機的下落。汪營長特意派車和參謀,帶我們趕往U-2殘骸墜落地點,找到了一副機翼和它下麵的外掛吊艙。通過吊艙損毀部位,看到艙內有一部設備,設備前還有一個圓柱體形的物體,圓柱麵上有桃紅色的英文字——Warning!頂部有個像手榴彈引爆拉環似的圓環,還有一個小學生字典大小的電池,電池的兩根導線之一,被導彈彈片切斷,露出了斷頭和銅線。此時,我認定了這就是電子幹擾機,和因電源線被彈片切斷而沒起動的自毀裝置。次日,從工兵部門請來兩位專家,很快拆除並分解了自毀裝置。空軍邀請國防科委的專家,與我們合作共同分析電子幹擾機。我因平時愛好親自動手,很快完成了所分工的部件的分析。還超額完成了整機底板的分析,將各人分析結果通過整機底板連線,完成了整機的分析。並修複了損毀部分,重新製作了全部損毀的控製盒,進行了通電測試,用電子儀器模擬雷達信號,送到“13係統”的接收天線,它的發射天線就把強的電子幹擾發射出來,被我們設置的指示燈接收而亮啟。同誌們高興之餘,稱讚我的勤於動手的精神,送我一個外號“半拉鉗工”。這次親身經曆,使我掌握了敵電子幹擾機的工作原理,同時又發現了其電子戰的又一新的漏洞。
“×號”抗幹擾設備
經過對繳獲的U-2飛機電子幹擾機——“13係統”的深入分析研究,研究出“×號”抗幹擾設備。並很快完成了二十多台設備的生產,並迅速在進口和國產地空導彈兵器上加裝。
1967年8月31日,三個營在西北某地堵截U-2飛機,兩個營發射了導彈,戰鬥失利。空軍召開了各種座談會,部隊誤認為“28號”不能抗幹擾,要求拆除。會上某院專家發現,部隊對“28號”抗幹擾設備不熟悉,不懂抗幹擾原理,操作不得要領。這時我即刻意識到我的工作有漏洞,我在完成研製工作後,忙於批量生產和部隊改裝,沒有同時編出教材。按某院專家的建議,我在現場為部隊詳細講解了“×號”抗幹擾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領。經過深入討論,部隊恍然大悟,堅信“×號”能有效抗電子幹擾,也認為該設備不能拆。
工作組匯報情況和“×號”抗幹擾設備操作要領的報告,受到空軍首長和機關的高度重視,迅速要求各營嚴格按操作要領連夜演練。9月8日工作組返回北京路過蘭州時,空軍機關突然來電令我們蘭州待命。剛吃過午飯傳來振奮人心的喜訊,十四營成功對抗幹擾,擊落U-2飛機,令我們直飛浙江嘉興。到達部隊後才知道,該營在營長休假離隊的情況下,副營長夏存風組織全營,堅決按空軍要求連夜演練,迎戰U-2時,一切都按作戰預案順利進行。作戰中,目標指示雷達準確地指示目標和測報敵機航路參數,當U-2到達開天線距離,立即打開製導雷達天線開關,同時發現角度欺騙型電子幹擾。操縱手熟練操作“×號”抗幹擾設備,迅速反掉幹擾,指揮員按規定間隔,指揮連續發射三發導彈,擊落了U-2飛機。隨後,我們趕往飛機殘骸墜落地點,從機翼下的吊艙裏,找到了被燒毀的電子幹擾機,型號為“13C”。這次戰鬥的勝利,創造了成功對抗美國電子幹擾,擊落U-2飛機的世界首例,也是國產地空導彈兵器首次成功擊落U-2飛機。從此U-2飛機再也沒有入竄大陸偵察,隻是偶爾入竄個別島嶼。“×號”抗幹擾項目,於1978年作為“重大創新”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獲獎。
(本文摘自藍天出版社圖書《悠悠藍天情》中《親曆電子戰》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