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世界都在猜測印度改國名?

印度要改名嗎?這似乎已經成了近來世界關注的話題

 

幾天來,人們一直在猜測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可能會改變其名稱,追隨土耳其最近的腳步,土耳其剛剛於去年將其外文的國名由Turkey更改為Türkiye。

引起外界的猜測是源於在G20峰會期間發出的晚宴邀請,該邀請稱印度總統德勞帕迪·穆爾穆(Droupadi Murmu)為“巴拉特總統”(President of Bharat)。

那麽,什麽是巴拉特(Bharat),為什麽這樣邀請導致人們懷疑印度很快就會改名?

巴拉特總統

按照慣例,印度憲法機構發出的邀請總是在文本為英文時提及印度名稱,在文本為印地語時提及巴拉特名稱。

然而,G20晚宴的邀請函是正式用英語稱穆爾穆為巴拉特總統。

總統辦公室的一名官員表示,當路透社詢問時,他們不想對這個問題發表評論。

印度總統德勞帕迪·穆爾穆(Droupadi Murmu)右,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鑒於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及其推動增加使用印地語,外界紛紛猜想在這次邀請中使用巴拉特總統,暗示印度政府可能正在推動正式更改其國家名稱。

多年來,莫迪的印度人民黨(BJP)政府一直在改變城鎮的殖民地名稱,聲稱幫助印度擺脫所謂的奴隸製心態。

巴拉特

在英語中,南亞巨人被稱為印度,而在印度語言中,它也被稱為巴拉特,巴拉塔和印度斯坦(Bharata 和 Hindustan)。

英文版憲法的序言以“我們,印度人民......”開頭,然後在文件的第一部分中指出“印度,即巴拉特,應是一個國家聯盟”。

在印地語中,憲法到處都用巴拉特取代印度,除了定義國家名稱的部分,用印地語說,巴拉特,即印度,也是一個國家聯盟。

這兩個名字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

雖然巴拉特這個名字的一些支持者說“印度”是由英國殖民者賦予的,但曆史學家說這個名字比殖民統治早了幾個世紀。

印度來自印度河,在梵語中被稱為Sindhu。遠在希臘的旅行者甚至在公元前3世紀亞曆山大大帝的印度戰役之前就將印度河東南地區確定為印度。

巴拉特這個名字甚至更古老,出現在古印度經文中。但根據一些專家的說法,它被用作社會文化認同而不是地理的名詞。

擺脫“殖民心態”?

自1947年印度從英國獲得獨立以來,該國已更改了城市,街道和建築物的名稱,以更好地反映這些地方的印地語發音。

例如,在1995年孟買的英文名由Bombay改為Mumbai,2001年,加爾各答的英文名由Calcutta 改為 Kolkata。

莫迪政府可能已經開始著手,從印度的城市景觀、政治製度和曆史書中移除英國統治的揮之不去的象征。

莫迪本人通常將印度稱為“巴拉特”,這是該國憲法規定的兩個官方名稱之一。

他的政府翻新了最初由英國設計的首都新德裏議會區,以取代殖民時代的建築,他在公開演講中強調印度需要放棄“殖民心態”的痕跡。

他的政黨成員此前曾反對使用該國的國民綽號-印度。

是否能更改國名?

雖然政府已於本月晚些時候召開議會特別會議,同時對其立法議程卻仍然守口如瓶。

但當地廣播公司News18表示,未具名的政府消息人士告訴它,人民黨政客將提出一項特別決議,優先考慮巴拉特這個名字。

將印度的名字改為巴拉特需要對憲法進行修改,該修正案需要議會兩院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有關該計劃的傳言足以引發國會議員的反對和其他方麵的熱情支持。反對黨國大黨的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在X(前身為Twitter)上表示“我希望政府不要愚蠢到完全放棄印度”。

與此截然相反的,前板球運動員Virender Sehwag則明確表示,他歡迎國家更名的前景,並敦促印度板球委員會開始在隊服上使用“Bharat”。他表示:印度是英國人給的一個名字,早就應該找回我們原來的名字'巴拉特'了。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使印度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還有相當不錯的經濟發展“成績單”、逐步上升的國際地位、雄心勃勃的民族主義者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以及在歡呼中膨脹的國民心態也希望一個新的國家名字能進一步得到國際上的刮目相看;所有這些都可能成為這個南亞大國吐故納新更改國名(巴拉特)的催化劑。

舉報
評論 0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