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是挺可怕的
我沒經曆過文革,所有關於它的知識,都是從書本、網絡、影視劇裏得來的。原以為這輩子就隻能這樣了。直到我來到了幾壇。
起初,覺得這裏每天都有各種資訊:土改,大躍進,饑荒,文革……有人負責傳授新知識,也經常組織複習鞏固,還有大量創新和拓展。既有個人血淚經曆,也有老師深度的理論分析,還有人領著群眾喊口號。
其中有老師、有學生、有普通群眾,更不乏經驗豐富的政工專業人士……角度不同,層次豐富,形式多樣。最難得的是,人人熱血沸騰,激情四射。
我從未見過如此恢宏的網絡場麵,覺得有點像電影裏發動群眾鬧革命的情景,令人目不暇接,也頗感新奇。
聽說過“憶苦思甜”,卻不知是何模樣。壇子裏經常有人訴苦,說自己過去吃不飽、住茅草屋……真的是泡在苦水裏長大的。
想起以前公司裏老總的諄諄教導:年輕時吃的苦,那不叫苦。——當時很不以為然,現在才明白,老總果然是過來人,目光如炬。
現在這些苦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有的成了道德權威,能對沒有挨過餓的網友進行威脅;有的變得很深刻:相親時女方媽媽沒有相中他,立刻能上升到“社會性的歧視”;美女沒看上他,又馬上能深挖出背後的社會政治根源……所有的苦大仇深,最終都能找到意識形態的罪惡。
他們很懂得民主。理解“堅決鬥爭”的必要性,智勇雙全,深諳如何打擊對手:偷換概念、以偏概全,圍攻、謾罵、舉報、封號……樣樣得心應手。
他們很懂得感恩。經常教育大家,八國聯軍是為了獻愛心來到中國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能做白眼狼。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政治方向極其敏銳的老師,一有不同意見,都不用看你一眼,就能把一堆帽子扣到你頭上,並用最犀利的字眼進行最殘酷的打擊。真正踐行著:對同夥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謠棍要像夏天般的火熱……很不幸,我有很多意見都跟他不一致,所以我,隻感受到了“對敵人像嚴冬一樣冷酷無情。”
壇子裏天天在討論運動死了多少人,總嫌數字不夠大,情緒不夠濃,立場不夠堅定……還好,這些隻發生在網上。如果發生在線下,又不知道要有多少人頭滾滾落地了。
至此,我對文革,終於有了一些感性認識。
唉,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無止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