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King”中的“曆史老師”在學習(圖)

來源: 2025-10-19 20:12:0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上次的“No King”抗議,四個月前。那一次,本老漢就帶了一個“曆史標語”參抗。那個標,被朋友們取笑為“Dorky”,^_^。要知道,這種“活動”,無論是美國式的還是任何其它式的,標語一定要按川普同學的辦法,又大又忽悠,比如那頂帽子,“又紅又偉大”。

至於標語後麵的細節?聲勢!細節你大爺的。

但是,作為前後左右唯一的(不忽悠怎麽“活動”,*_*)history Buff,本老漢依舊給活動帶去了“曆史”:

244年不是胡說,在1781年10月19日(就是“今天”),King George III的在美占領軍一部於美國佛吉尼亞州的Yorktown向大陸軍的華盛頓將軍投降,降軍多達8千人。那之後,King George III在美國的占領實質上結束,並於1783年與合眾國簽立協議,被正式踢出美國。(因為本老漢在拍片,舉標語者是舉標語者,*_*。)

這本該是“No King”抗議最貼切的信息。

但是,too many words and too boring history,*_*,效果依然有限。其它“好多字”的標語,比如:

“Too Much To Say”,indeed。比“dorky”還要糟的標語,*_*。

再看:

老人家帶來了一個最細節最貼切又最愛心的標語,從右上順時針是:

熱愛

Democracy, The Rule of Law, Justice & Equality, Kindness to Each Other & Civility, A Fair & Balancing Gov’t, Multiculturalism, 3 Branches of Government with Checks & Balances, Civil Rights, Fairness, Due Process, Freedoms.

11項。可惜,就是同樣注重細節的本老漢,也是回到家後才讀全老人家的細節與愛心。

標語嗎,要向川普同學學習,粗大與色彩:

醒目很重要,下麵這幅:

字色與背景過於接近,效果不是最好。

有“添加劑”會更引人注目:

看到標語左下角的那個標記了嗎?“#AMPHIFA”是直衝著那個說示威的都是“Antifa”的“暴力分子”的反製,如在它處看到示威中的“綠青蛙”,也是在取此意。不要低估美國民眾的智慧與幽默。

人很多,估計“全城”人口的3%聚集在城中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

大量的國旗:

來自“No King”抗議的現場報導,與一個學習中的“曆史老師”,^_^。

朋友們新的一周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