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簡中圈,回劍兄我的看法
是這樣,那個詞是個“標記”。如同任何標記,都有局限。我的理解,“簡中圈”與“醬缸”有相當程度的內含融合。而此刻,所有曆史性“醬缸”的“醬料傳承者”都用簡中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簡中圈”這個標記可以是有的放矢。“醬缸”呢,是幾千年皇權文化的負麵積累,包括等級、崇拜權力、鄙視弱勢、大一統、迷信而反科學、特色國學、內卑外亢…….可能還有許多,劍兄會比我更理解。
但是,這種標記,在運用上,單一的有的放矢較好。就是說出一個事情是如何特色的“等級、崇拜權力、鄙視弱勢、大一統、迷信而反科學、特色國學、內卑外亢”等,然後說這是“醬缸”而“帶醬者簡中”的一個外顯,不是說“簡體中文”本身。畢竟,像王小波王大腕等前輩寫過許多可傳世的作品,都是用簡中寫出來的,語言本身不是問題,而是那後麵沒去幹淨的皇權積累。
具體到走廊,我沒徹底取樣,但是認為是土豆把此概念最先引入的。土豆每篇文章,都有些具體的事兒要說,應該沒有用“簡中圈”而“圈入”所有的簡體中文文字。
“中國文化”往前走,“皇權思想”必須批評。因為此刻那個思想的語言載體是“簡中”,批評那個“圈子”裏一些現象是個躲不過去的坎。
不過,我更傾向用“醬缸”,而不用“簡中圈”,因為標誌本身不是很明確,每次用一個詞要附帶好幾百字的前言,有些累,*_*。
劍兄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