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咲媱同學指明一個方向

來源: 2024-01-25 09:05:1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有人說咲媱同學有個性,思維自由無框架。一劍覺得有個問題可以提供給她思考一下。

史前那時候,文明總是出在農業地區。很好理解,人隻有先定居,才能去建城市,然後才有文化文明遺留。人如果一年到頭遊牧,留下的隻能是還沒燒幹淨的牛糞。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還有埃及文明都這樣。

文明雖好,但有賊惦記著。 農業文明的人戰鬥力不行,與遊牧民族打起來總是吃虧(直到現代槍炮發明後才改變)。 

蘇美爾文明記錄著這個,一撥撥北方的遊牧民族輪番騷擾美索不達米亞,建立政權奴役兩河流域上的農民。這些遊牧民族來自北方高原,叫閃米特人,他們是中東那裏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

好,問題來了。

有人覺得這個模式也適合華夏中國。秦朝以後的那些事(匈奴啦,五胡亂華啦,南北朝啦,遼金元啦)都有曆史記載,但史前沒有。華夏人接受三皇五帝都不是外來人口。

是不是不合理? 遊牧民族天生會搶掠。難道當時華夏北方遊牧民族都是雷鋒?

於是有人就說,中國人的始祖隻有炎帝那一支是咱華夏的,黃帝呀,蚩尤呀,甚至伏羲都是外部入侵來的。

理由很簡單,就是他們的名字:

1. 看看我們本土人士炎帝的名字

薑 神農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薑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這些字是不是很親切? 至少我看上去和“家愧二大爺”一樣親切。

2. 看看這些外省人的名字:

 伏羲 女媧 軒轅 蚩尤 顓頊 

這些名字根本不是我們華夏應該的名字,他們都是北方來的遊牧侵略者。有人還將這些名字的音和阿爾泰語係的音進行比較,很接近。還有“朕”這個字,在中文結構中完全沒什麽意義。其實來自阿爾泰語係中對自己的稱呼,音譯來的。

還不如我們今天音譯的“拜登”“川普”好。

請咲媱同學研究一下,然後給大家一個解釋。手段不限,推背圖也好,五行也好,袁天罡也好,張天師也罷,看看你腦子到底多麽有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