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次說起的,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態度是一個政權左右取向一個基本標識。這一點上其他救世主和博士同學也有共識,比如大帝同學送上

來源: 2024-01-22 06:11:43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烏克蘭戰場上的炮灰,也大都是來自俄國邊疆和偏遠農村地區的“低端人口” :-)

從一千多年前老杜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今天的“門裏飯菜香,路上快遞苦”,醬缸裏的化學穩定性可見一斑 :-)

記得看過牆內一個統計,說外賣快遞從業人數已經有八千多萬,占全國人口6% 。人數居世界之首,也居全國職業之首(超過全國職業人員總數的1/5),牆內“內卷”程度由此也可見一斑。

一組照片,讓人一窺光鮮的 facade 背後的真實生活(“宮牆”那張上監視器的 local density 怕是要遠遠高過烏克蘭戰場吧 :-) )。高盧人民自嘲說高盧以公雞為標誌,是因為公雞是唯一能雙腳站在 shit 裏引吭高歌的鳥。其實最後一張照片上才真正體現了公雞精神 :-)

謝傳人兄分享,繼續等續篇

一周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