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罘兄主帖的文章求真求實,我跟帖也不好意思放空槍。主帖裏提到蘇美爾人

來源: 2024-01-21 11:53:3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做商貿並沒有大量使用貨幣,而是依靠商業合同,所以文書有雙保險機製。覺得泥板在當時是高科技,材料成本低,書寫容易,保存時間長,還不容易篡改。

以此類推,華夏在簡帛上書寫商業和軍政文書,肯定也有避免歧義和防篡改的需要。空格的成本低,但是給篡改留下了空間。句末最後一字筆劃拉長可以斷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篡改,但是不美觀。在竹簡上端編繩上麵的空白處加一個黑點,既不占可書寫的空間,又能指明斷句,一舉兩得。另外,看到有篇文章提到在竹簡背麵做記號來標定次序,挺有意思。

古人如何分隔段落,也有探討的必要。蘇美爾泥板裏或許有實例。